第53章 毛穆之
面对常老三的疑问,秃发莫何很坦诚的回答:
“我们部族向来只仰慕强者,贵主之前虽然占据了陇右,但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败亡,故而不愿投靠,
此外,只有王者才能一诺千金,不会轻易毁诺翻脸……”
其实,刘胜以草场诱胡归附之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之前很多秦州刺史都做过。
但以前官府的人,却发生过许诺时说得天花乱坠,诸胡归附后却翻脸不认人,
不仅从未发放过什么救济赈灾,甚至还发生过强行夺走胡人的全部牛羊,把他们通通变作奴隶贩卖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
久而久之,陇右诸胡对官府的信任,自是基本为零了。
但现在,刘胜统治陇右已久,又已称王,在诸胡中算是威信初立,这才有了今日秃发部前来投效之事……
常老三把秃发莫何带回襄武,见了鹰扬校尉薛宠后,双方一番倾谈,薛宠大为高兴,安排他去见了本郡太守,安置牧场、将牧民登记在册。
在这之后,前来归附的贫困牧民、诸胡越来越多,旬月之间,竟收拢了三千多帐,万余口人!
……
当刘胜称王的消息,传到建康后,晋廷并没有什么反应,极力淡化此事,仿佛一切都无事发生一样。
别看王坦之在上邽时,如此怒发冲冠、拍案反对,
但其实由于鞭长莫及的缘故,晋廷对刘胜这个之前的广武公,一直不是很重视。
或许有人会问了,成汉灭亡后,双方的地盘已经接壤,晋廷为何会对刘胜“鞭长莫及”。
这是因为自晋廷偏安江东以来,荆州刺史的权势一直都过大,常常对朝廷的命令听调不听宣,
琅琊王氏的王敦,甚至在荆州刺史任上,还两度发起过叛乱,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至于现在的荆州刺史桓温,所作所为似乎跟王敦也差不了多少,
之前桓温伐蜀,“拜表辄行”,
即这么重要的事情,竟完全不问朝廷的意见,只给朝廷上了一份表,就领兵出发了。
而当桓温灭蜀回来,听闻朝廷任命了殷浩为扬州刺史、建武将军,似乎有跟他分庭抗礼之意,顿时必然大怒。
于是,桓温当时又给朝廷上表北伐,统领大军离开江陵,
但桓温明明说的是北伐,却根本没有往北走,而是统兵一路水流之下,到了武昌屯驻,似有清君侧之意,弄得“京师震怖”。
因此,在建康朝廷的眼中,桓温才是迫在眉睫的大敌,
至于刘胜,山长水远的,却是完全顾及不上了。
反正刘胜仍奉晋朝年号,没有彻底撕破脸,
只要他没兵临边界,就暂时当做无事发生好了,
不然的话,朝廷难道真的能越过桓温控制的荆州,出兵汉中不成?
荆州治所,江陵城,
阳武人毛穆之,是桓温的亲信幕僚,
这天,毛穆之得了传令,匆匆忙走进了刺史府,
见到桓温时,发现桓温正站在一处石阶上,仰头望着蓝天,怔怔出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毛穆之不敢打扰,就在月门边上静静等候着。
过了许久,桓温才回过神来,笑道:
“虎生来了?”
说着,热情的邀请毛穆之坐下。
毛穆之字宪祖,不过因为桓温的母亲孔氏的名字中有“宪”字,故而以毛穆之的小字“虎生”相称。
毛穆之坐下后问道:
“明公方才在看什么?”
桓温摇头一笑:
“没看什么,只是感慨刘季陵比我小了将近二十岁,现在却已称汉中王了,忽有种时不我待之感,心中略有些焦虑罢了。”
毛穆之立即说道:
“只要明公能率师北伐,收复故都,建立不世之功,相信朝廷不会吝啬封王之赏的。”
桓温点了点,问他道:
“有人劝我攻洛阳,全取河南之地,你以为如何?”
毛穆之皱眉道:
“燕人兵强马壮,有戎卒三四十万,其气正盛,似乎攻之不易,
相比之下,氐秦自入关中以来,民多叛乱,似乎更易攻取……”
说到这里,毛穆之略微停顿了一下:
“况且自中兴以来,洛阳已数次被收复,而长安却一直沦为敌国之手……
为明公计,当以攻关中、灭氐秦、收复长安为上策!”
“虎生之言,甚合吾意!”
桓温顿时面露喜色:
“你替我给刘季陵去书一封,邀他自陇上出兵,
再吩咐下去,准备三天,立即北伐关中!”
毛穆之应了一声,犹豫了片刻询问道:
“是否要给朝廷上表,等候答复?”
桓温哼了一声:
“上表即行,无须等候任何人的答复。”
三天后,桓温统率大军誓师北伐,沿着汉水北上,以侄子桓冲为先锋,攻打氐秦的上洛郡,一战而擒获符健任命的荆州刺史郭敬。
随后,桓温的大军又一路连拔武关、青泥,势如破竹,正式进入了关中,天下震动……
汉国都城上邽,
刘胜再次见到了王坦之,从他手上接过了毛穆之替桓温写的书信。
等刘胜看完书信后,王坦之询问道:
“桓公之请,君不知意下如何?”
刘胜道:
“数年前,孤在剑门关曾亲口向桓公许诺,只要他出兵关中,我必会亲领偏师,共击氐秦,
君子一诺,重若千金,
桓公信中所请,孤自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王坦之听后大喜:
“却不知广武公会如何进兵?我好回去禀与桓公知道。”
“孤当别遣一将,出子午道作为疑兵,
至于主力,则由孤亲自率领,出陇坻道攻打伪秦的扶风郡……”
王坦之听后,立即眉头微皱:
“依在下之见,广武公不如大军出陈仓,攻始平郡,直趋槐里,
槐里一下,便能直接威胁长安,何必浪费时间,去打扶风郡?”
刘胜笑道:
“渭水至陈仓的狭道,不便大军行进、运粮,
等打下扶风郡后,我军便可经由陇坻道、汧河河谷运粮,道路平坦,可保后顾无忧……”
刘胜见王坦之似乎还想再劝,便转而说道: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大事,文度勿要多言……
孤文桓公此次北伐,也是拜表辄行,未得朝廷支持,不知他大军粮草如何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