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太阴之上
刘备安排完了诸事,又和卢植谈了谈,最后才告知蔡琰之事。
卢植想了想,在他的印象里蔡邕确实是有女儿,好像还有两个。
“好,此事不难,我手书一封,玄德你让两队亲卫去趟长安。李催郭汜这两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好好的关中被祸乱至此。”
“昭姬和她妹妹若是都在长安,便想办法一起带回来,蔡家的藏书可是不少,不妨再多带点人过去。”
“若是她妹妹已经嫁人,那便作罢。被匈奴人掳走至北方,并生下两个孩子的人生太过悲惨,此事绝不可发生。”
“我和伯喈相识许久,既然得知此事,这个忙无论如何,那都是要帮的。”
翌日,刘备唤来士仁,告知他带上曲辕犁的图纸,分别送去幽州,交予刘虞和公孙瓒。
士仁点头道:“主公放心,即便是死,我也定然会将此事完成。”
刘备笑道:“莫要如此说话,你死了可完不成此事,你带上两队亲卫,回去准备下就出发,务必明年春耕前,交到刘伯安和大兄的手中。”
士仁走后,刘备招来牵招,对他耳语一阵后,这位发小差点当场怒发冲冠。
刘备道:“子经,你我相识已久,老师也说了,为人主者当有大气度。这次你就暗中随行,我希望士仁不会做让我失望的事情。”
牵招点头:“既然大兄决定的事,我自然不会有所反对,不过大兄,若是他真的想去袁绍处或者曹操处,我可不会让他死的太过轻松。”
刘备叹了口气:“我昨晚大致又想了想,云长的性格也是问题,人年纪大了,这就容易犯昏庸,强如孝武皇帝也不能免俗。”
“年事已高的云长,又常年担任荆州的统帅,或许他那个时候的心态,也会变的完全不一样吧。”
“这个先不谈,若是士仁规矩,你便暗中护着他一路平安,去吧。”
安排好了大致的情况,刘备再让简雍带着卢植的手书,前往丹阳,面见周尚。
当夜,陈群的小院内。
郭嘉带着小酒,两人自从平原出发后,就再也没有开过私人小会。
陈群笑道:“今天白天,听到发生了未知的变故的时候,陈信还是有点震惊的,不过他的心态很好,立刻有了针对性的见解,有点出乎我的预料。”
郭嘉则毫不在意:“对后世人而言,能改变历史的方法有很多,现在最多就是出了点小插曲而已,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大事。”
“咱们前前后后,也和他打了好几次交道了,后世的其他人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绝不是为了这点事,就会立刻乱了方寸的人。”
“主公说他是残障人士,缺了一条腿都能打起精神来的,都是太史公那等的牛人,岂能为了这点小事就动摇?”
陈群感叹道:“你说的也没错,你看主公今天带回来的这些种田之法和工具和学说,大部分都是闻所未闻的。”
“咱们就看着中原曹操发展,北边袁绍折腾,从山越人里挖出壮丁来,有个五六年的安稳时间,真的是不怕他们的。”
“从南往北打,比较大的难处就是没有好的战马,但这点只要和公孙瓒的跨海贸易能做起来,也就不成问题了。”
“我比较担心的是船只,不知道有没有大点的船,能一次性装个四五百匹马,造船术这个我没研究过也完全不懂。”
“如果后世有这种船只的话,让陈信给咱们抄来,到时候十艘这样的船再配上护卫,每年跑一个往返好了,就算有所损失,也足够咱们的马匹补充了。”
郭嘉吨吨吨的喝下一口酒,自从戒了五石散后,精神好了不少,酒量也有小幅提升。
“确实,船只是个难点,不过也不用担心就是,长文,咱们知道哪些人有用,哪些人是大才,光是这一点,就领先其他人太多了。”
“长文我私底下和你说一句,我还是希望对手能强一些。”
“河北袁绍带着吕布,中原曹操碾压袁术,根据陈信的话说,他们都比原来的时空中要强,就是这样才有意思,不是么?”
陈群好奇:“用陈信说过的那个词,你不怕翻车?”
郭嘉道:“主公雄才大略,卢中郎还能襄助一时,你我也是世之智士。”
“再有关张赵等人,还有尚未到来的鲁肃张昭张纮等人,以及早就被视为自己人的周瑜,最后再加上每年能来上两三次的陈信。”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能翻车,那也别怪人家陈信了,只能说明咱们实在是扶不起,仅此而已。”
“我比较好奇的是,若是咱们真的三兴大汉了,之后的时间呢?若是没有对手,那岂不是很无趣?”
“等到以后空闲下来的时候,我想问问陈信,后世人是否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他们又有没有,去往那太阴之上看看,究竟有没有月宫的存在?”
陈群哈哈大笑:“奉孝你喝多了,即便后世人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做到去往太阴之上吧?”
郭嘉笑而不语,眼神中充满的都是憧憬,何止太阴,若是可以,他也想去后世一观。
看看主公说的百丈高楼,看看那道路之上的车水马龙,一切的一切,都实在是让人向往。
......
现代。
黄欣琪和陈信这次又问了以前的同学群,然后得到了个意外的消息。
靠田虽然确实是粮法,但在汉末那个时候,并没有好的稻种配合,虽然有用但起不到质变。
历史上衣冠南渡,安史之乱,再加靖康之耻,都是给南边带来人口的。
因此在汉末那个时间点上,想要重现南宋的情况那是肯定做不到的。
众所周知的三大仙粮,都在海的对面,以汉末的航海术,实在是鞭长莫及。
而在汉末那个节点上,能搞到的最好的稻子,就是占城稻。
这种高产种粮,一直到北宋的时期才正式进入南方。
两汉时期,通过茶马古道和云贵地区,甚至和现在的中南半岛都有贸易的记录。
然而这种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在千年的时光里,都没能走出南中地域,这点着实有点奇怪。
和南美比起来,现在处于交州腹地的占城稻,那绝对是算得上触手可及了。
但就在这触手可及的地方,但无论是雄才大略汉武帝,还是武德充沛唐太宗,都没有福分听说过,这种传奇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