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利润: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制订与实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对等性原则

年度经营计划编制的对等性原则是指:经营计划应当确保年度经营目标,经营能力,经营业绩,经营主体的责、权、利之间互相匹配。正睿咨询将其高度概括为:目标=责任=权力=能力=业绩=收入,即收入是由业绩决定的,业绩是由能力和资源决定的,权力与责任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责任就是目标。

第一,目标与责任对等。目标即责任,对于企业各级人员来说,追求多大的目标,意味着承担多大的责任。年度经营计划在制定目标时,应当将各项目标作为一种工作责任,审视其是否可以实现责任到人、责任唯一、责任明确、责任可溯,否则,目标便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根基,无法成为企业经营的牵引动力。

第二,责任与权力对等。权力代表调动资源的能力和范围,科学合理的授权是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获得授权意味着获得了责任。没有权力的责任是无法落实的,没有责任的权力是非常危险的。在一个组织中,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反之亦然。因此,在制订年度经营计划时,应当结合经营目标,对组织架构和岗位权责进行优化,确保承担重大责任的人员拥有与之相匹配的权力。否则,若责>权,可能带来效率低下、责任无法落实等不良后果;若权>责,也可能造成权力滥用、损公肥私等。

第三,权力与能力对等。能力代表掌握权力的资格和水平,相同的权力,在不同的能力作用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能力越强,对资源的管理水平越高,能够管理的资源也越多,意味着其权力和责任也更大。给能力不足的人赋予过大的权力,或者对能力很大的人授权不足,都会使组织的运转出现问题。因此,在制订年度经营计划时,应在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的基础上,确定重要岗位的核心胜任力素质模型,同时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任命,以确保承担主要经营责任的岗位人员的能力是充分的。

第四,能力与业绩对等。业绩是目标的最终结果,是责任的呈现方式,是资源和能力综合作用的产物。能力与业绩对等,表明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了才尽其用的价值追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往往直接将能力与收入对等挂钩,而忽略了能力是否能够转化为业绩的情况,使业绩失去了管控。年度经营计划通过对企业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分析,制定符合企业能力实际的策略,并将策略转化为各类工作计划,纳入计划管控机制,使能力转化为业绩得到保障。

第五,业绩与收入对等。业绩是一种事后成果,收入是成果利益分配情况。一方面,业绩是组织和全员的直接目标,是员工对组织的绩效承诺;另一方面,收入是组织和全员的直接期望,是组织对员工的薪酬承诺。只有绩效承诺和薪酬承诺对等,经营活动才具备激励性。因此,在年度经营计划制订过程中,应当结合目标、责任、权力、能力的大小,制定有针对性的业绩达成激励方案,并通过签署目标责任书等形式,落实业绩和收入的对等承诺,彰显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管理原则,从而使各项要素基于经营价值和业绩贡献实现良性运作。

明确了上述六个要素的对等性原则(见图1-2)后,我们将视野提升一个层次,从企业整体运营的视角来审视这六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会发现:当企业的“目标”“责任”“权力”这三个要素都向企业的更高层级流动的时候,即企业的目标由最高负责人制定,企业的经营责任由高层承担,企业的大小权力都集中在高层手中时,企业运营能力是很容易整体下降的,员工的业绩和收入相对其潜质而言也是下降的;反之,当企业的“目标”“责任”“权力”这三个要素都向更基层流动的时候,企业的运营能力整体上是上升的,员工的业绩和收入也是同步提升的。这是因为:只有当目标被分解到更加基层的业绩单位时,员工的活力才能被真正激发。这也是年度经营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六大基本原则是企业制订年度经营计划应当掌握的最基本知识,其本质在于帮助企业综合考虑短期与长期的协调发展、整体与局部的有效衔接、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主要与次要的价值选择。对任何一个原则的忽视,都可能带来企业经营的重大隐患。

图1-2 对等性原则

六大基本原则的核心是组织同向、业绩同向、利益同向、过程同向。同向即同志,只有同向,才能同心,只有同心,才能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