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献史:佛教文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法聚论》

《法聚论》(Dhamma-samgani)为论藏第一册。417它是对法数概念的分类及界说,亦即是对精神状态和现象的讨论。这是因为在古代佛教中,伦理学与心理学是相互交融且不可分离的,就像哲学与宗教往往浑然一体一样。418本书的英译者李斯·戴维夫人将它命名为《佛教心理学伦理手册》(A Buddhist Manual of Psychological Ethics)是很有道理的。419她在英译本前写了一个导言。此导言极为重要。它是论述巴利经文哲学的权威之作。撰述者成功地呈现了古代佛教的哲学面貌,以及包含在经藏五部中佛教教义的主要特征。针对这套教义,阿毗达磨所作的解析工作,形式上是问答体的,具体方法则是分类的、概述提要的和列举名数的。不过,阿毗达磨的解析法仍然是晦涩的。正是借着李斯·戴维夫人的这个导言,我们了解到佛教哲学在一般哲学思想史上的恰当地位。《法聚论》的本意当然不是要显示某种伦理学或者心理学的系统。它只是预设了对于“法”的某种认知,宣称依据它可以指导比丘的进学。事实上,尽管本论纯粹是学究性的著作,不是人人都可以轻易讲解的,但在锡兰它却享有极高的声誉。可以证明本论享有崇高地位的有这么一件逸事:据说在十一世纪,锡兰国王曾经用黄金叶版来镌刻经文。而论书的函套则用宝石装饰。黄金版的本书铸成后,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然后将《法聚论》归藏于贮经的佛塔。国王自己常用香花供奉、恭敬礼拜。420

《法聚论》的附录是一个注释古本,其已收在巴利三藏中。成为本论第三分册。传统说法认为该古本的作者是舍利弗。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