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到皇爷爷这边坐
说起来,大明初期采取了海禁政策,并且根据朱高爔的观察,随着时间推移,海禁政策就愈加严格。
一来,自然是海上倭寇的原因。
二来……就不得不说汤和的徙民废县之举。
他通过将设立在舟山的昌国卫废迁到象山,使得防备空虚,海上走私愈演愈烈。
同时,还将大批舟山群岛民众迁到山区。
只是山区条件困苦,不少人又冒险回到舟山,加入了武装走私的队伍。
至于还有其它种种的原因,像什么为了维护朝贡体质,确立天朝上国的观念;加强海防,减少反明势力的影响……
这其中种种,基本上都有涉及。
当然,这些都不适合说出来。
朱高爔更不会在这个时候,就像跟马三保在一起的时候一样,幻想着美好的航海征途。
要是说了这话,那不是公然跟皇爷爷定下的海禁政策唱反调嘛。
最后的结果,只怕是回去以后,立马就被扒了裤子,打烂了屁股。
只见他若有若无地看了一眼倭国使臣,随后大声开口:
“皇爷爷,孙儿亲手做了这个龙船,就代表着咱们大明能征服北元,自然也能学得他的技术。”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大明的水师,在前人的基础上,必然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孙儿认为,我泱泱大明,既有陆上之勇,又有海上之谋。继往开来,四海升平,我大明的将来,就是一派海清河晏之景。”
朱高爔口若悬河,好话跟不要钱似的,就从嘴里喷出去了。
朱棣听的一脸古怪,忍不住侧过头,看向徐妙云,压低声音:
“你教的?”
徐妙云原本还有些愕然,听到朱棣的问话后,微微一笑,轻轻在他腰间软肉上捏了一把,这才轻哼一声:
“我儿子,能不聪明吗?这话也用我教?”
朱棣听闻,微微睁大了眼睛:
“合着他乖巧伶俐的时候,就是你儿子。他上房揭瓦的时候,就是我儿子了?”
徐妙云同样学着他的模样,睁大了眼睛:
“小孩子上房揭瓦怎么啦?活泼好动一点,也总比病恹恹的要好吧?”
朱棣半晌没说出话来,最终只能憋出一句:
“你……慈母多败儿!”
徐妙云没有回应他,只是在他的腰间又轻轻拧了一下。
对于朱棣来说,这压根就不疼,倒是让他的心里有些痒痒的。
就在朱棣还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朱元璋再度哈哈大笑起来。
他向旁边的大太监招了招手,那大太监心领神会,就来到大殿中,拿起那木船,轻轻地捧在手心,又是快步走到朱元璋身边,将木船放到他的手中。
朱元璋在近距离的情况下,端详片刻后,愈发能够感受到木船做工精致,显然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在里面的。
对照朱高爔刚刚说得话,朱元璋连带着刚才对于朱高煦的不满都一扫而空。
老四生的几个孩子里,有两个聪明孩子已经不错了,朱高煦笨一点也就笨一点吧。
不然生出来的儿子,各个都是聪明人,这能力……就连老朱这个当爹的都没有,还是不要为难老四了。
想着,朱元璋就看向下方的朱棣,难得有些和颜悦色地开口:
“老四啊,你倒是生了几个好儿子。高炽、高爔……这俩孩子都不错。”
说完,他就又笑着冲朱高爔招了招手,“来,高爔,坐到皇爷爷身边来。”
此话一出,喧闹的大殿都有一瞬间的安静。
朱元璋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只是反问:
“孙子坐在爷爷身边,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朱允炆坐在位置上,因为这一句话,原本平静无波的心境,顿时波涛汹涌起来。
他甚至有一种想要质问的冲动。
普通百姓家,孙子坐在爷爷身边,或许还算是正常。
可是老朱家,那是一般的人家吗?
他这个太孙都还在这里,结果朱高爔这么一个藩王之子,就堂而皇之地坐到朱元璋身边……
虽然明知道皇爷爷没有其他的意思,朱高爔也只有五岁,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但是朱允炆心中还是感觉,就像是存了一个疙瘩在。
他总觉得,自己和燕王这一大家子,仿佛命里时带着说不清楚的恩怨在。
反正就是看不顺眼。
朱高爔拿了个金灿灿的小椅子,坐在皇爷爷身边的时候。
此时,他的心情还有点小激动。
向下俯视的时候,当他看到自家兄弟的时候,朱高爔又悄悄地挥了挥手。
朱高炽看到后,咧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朱高燧则是冲他眨巴了一下眼睛。
唯独老二,看到朱高爔这般模样后,不知道脑子是不是抽了,他似乎冷哼了一声,然后就转过头去,故意不看朱高爔。
二哥怎么又生气了?
朱高爔简直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老二干脆别叫朱高煦了,叫作爱生气得了!
朱高爔拿起一个糕点,塞入嘴中,恨恨地想着。
朱高爔一边吃,也没忘记拍皇爷爷的马屁。
他用筷子咔咔夹菜,都放到朱元璋的碗中,一边还说着:
“皇爷爷,今天你过节,多吃点,别客气,就当在自己家里一样。别总是瘦瘦巴巴的,男子汉,就得长得壮点才好看……”
老男子汉朱元璋听到这话,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先教训这个倒反天罡的小孙子,还是应该接受来自孙子的叮咛。
犹豫良久,他还是缓缓夹起一块肉,塞入嘴中。
朱高爔见状,缓缓点头,脸上忍不住带出一些满意的神情来。
这才乖嘛。
下面的朱棣,原本一直支棱着耳朵偷听,结果听到自家那小子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差点心脏都停跳了一下。
这小子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居然敢这么说话!
最关键的是,老爷子还真听了这小子的话……
一时之间,朱棣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要知道,就算大哥在的时候,也不一定能这么对老朱讲话。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朱家另一项传统……隔辈亲?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次的天寿圣节,对于朱棣来说,可以说是占尽了风光。
这一点,从周围几个兄弟投来的羡慕眼光中,就能够感知一二。
连带着离开奉天殿的时候,朱棣的腰杆子都是挺得笔直笔直的,就跟刀削出来的木板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