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一张顺手牵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9章 逼迫

确定下对待贾诩的态度之后,陈封也询问了一番张辽和徐荣的看法。

如果贾诩不愿意彻底与董卓部队断绝关系,并一心要为董卓报仇,为此召集董卓旧部的话,陈封等人就需要用手中的兵力,让贾诩难以在短时间内返回弘农。

而徐荣和张辽这两位统兵的大将,则很可能要与贾诩的军队正面交手。

为此,陈封也要得到两位将领的看法,才好彻底定下后续的方针。

如果徐荣和张辽都认为现在的他们连牵制贾诩军都做不到的话,那陈封就会顺从贾诩的提议,与贾诩井水不犯河水,任由贾诩部返回弘农。

面对陈封的询问,徐荣和张辽也都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击破贾诩部或许有难度,但仅仅是牵制对方,让敌人难以返回弘农的话,还是可以进行尝试。”

这是徐荣的态度,他作为陈封手下年纪最大的一员将领,为人处事都比较谨慎。

而张辽则非常自信地曰:

“骚扰贾诩部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吧。正好我先去俘获了两千来匹骏马。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我麾下也已经有一千多可以用的骑兵了。”

“现在正好我可以带着这支骑兵,去执行拖延贾诩部的动作。”

陈封也不禁点了点头,心中的担忧也略微放松下来。

如果真如张辽所说那般,他已经练出了一支规模上前的骑兵队伍的话,那他们确实可以比较容易地牵制住贾诩军。

当然,张辽的言语还是有些夸张的,但那一千多被张辽精心训练的士兵,虽然称不上是货真价实的骑兵,但也算得上是骑马步兵。

至少在机动性上,这支一千人的部队与骑兵没有太大区别。

“既然这般,那我便答复贾诩派来的使者,让贾诩彻底表明态度!”

……

随后的时间里,陈封也将自己等人的提议告知了贾诩的使者,让使者回去通知贾诩,彻底对长安事变进行表态、

是继续加深自己董卓旧部的印记,率领部队为董卓报仇。

还是选择顺应天子诏令,一同拱卫长安的天子,成为一位忠臣。

使者也很快回到了贾诩军营中,向贾诩汇报了陈封等人的话语。

得知陈封要自己表态,贾诩也不禁眉头微皱。

现在长安和弘农局势都不太清晰,虽然董卓等头脑已经死去,但董卓旧部良多,光是军队就有着二十来万。

谁也说不清,在后续的时间里,会否有董卓旧部举起为董卓报仇的旗帜,反攻长安。

一旦贾诩现在表明了反董的立场,那么首先背叛董卓的贾诩就会立刻成为董卓旧部的眼中钉。

相比起有着坚城长安作为防守的王允等人,他贾诩孤军在外,可没有任何补给。

如果现在就表态的话,贾诩怕是很难返回弘农城,然后取得补给了。

不过,就如同陈封威胁的那般。

如果他不表态,那么就意味着他还是董卓旧部,并且在外人看来很可能还有为董卓报仇的态度。

这样做的好处是贾诩可以获得董卓旧部的好感,后续可以快速整合董卓麾下的军队。

操作得好的话,贾诩或许只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再次带起数十万大军,反攻长安,拿下王允等人,为董卓报仇,并重新占据关内。

但如此行事,他贾诩就多半会被关外诸侯和其他反董势力打上董卓死忠的标签。

日后一旦诸侯们得势,他贾诩作为董卓死忠,其结局也唯有一死罢了。

不仅如此,他如果不对陈封表态的话,光是陈封麾下的部队,就绝不会坐视他带着两万部队返回弘农郡。

在补给极为不稳定的情况下,他这两万军队在陈封军的牵制下,怕是坚持不了太久,就会因为粮草不足而士兵哗变了。

可以说,陈封虽然给了贾诩一个选择题,但却只有一个选项象征着生路。

当然,贾诩也可以选择第二条路,然后赌陈封军队足够弱小,难以牵制贾诩手中的两万军队返回弘农。

但这无疑是将自己等人的命运交给了上天,一旦陈封军有牵制他们难以返回弘农的实力,贾诩部怕是就要面临极为糟糕的局面了。

一番思索之下,贾诩无奈发现,自己只能先答应陈封的要求,彻底掀起反董的旗帜,然后才能拥有其他的可能。

想明白了这一点后,贾诩也再次写下一封回信,交给了自己的亲信,让其交给陈封。

……

看完贾诩的回信后,陈封也不禁露出了一抹笑容。

贾诩的信中已经表示他愿意举起反董的旗帜,但前提是陈封需要负责他军队的粮草补给。

除此以外,贾诩还要求陈封与他一同攻打下弘农城,并一同入驻弘农城,随后贾诩才会在弘农城中打出反董的旗帜。

这些要求看起来有些蛮不讲理,但陈封却明白,贾诩已经表明了他背弃董卓的决心了。

不过,陈封等人的部队毕竟要比贾诩军要少上许多,其战斗力也比贾诩军要弱上一些。

为了避免这封信是贾诩的缓兵之计,陈封也选择了一个保险的做法。

他答应了贾诩提出的全部条件,但相应的,陈封也提出了一个对贾诩的要求。

他认为,如果贾诩真地愿意反对董卓的话,必须要亲自来到荥阳城中,与陈封正式见面才行。

贾诩派去的使者听到陈封提出的这个条件时,也是万分错愕。

贾诩作为一军之主,岂有主动单人来到敌人的地盘,与敌人交谈的说法?

不过,使者毕竟只是传话的人,即使使者再怎么觉得这个要求无礼,最终也只能回到贾诩营中,转告了贾诩陈封的回答。

在转告完后,使者还怒斥陈封等人不知好歹,觉得陈封的条件是在羞辱贾诩,并认为大不了与陈封军一战。

贾诩却只是笑了笑,最终表示他同意了陈封的条件。

事已至此,贾诩本人也没有太多的退路了。

与陈封军对峙数月时间,贾诩也对陈封等人有了大致的了解。

不仅如此,先前陈封寄来的信件中,贾诩也读出了陈封对他的重视和招纳之意。

事实上,如果陈封真对贾诩部有杀心的话,陈封等人完全可以继续与贾诩部僵持。

只要时间拖延下去,贾诩部队的战斗力将会越来越差。

最多一个月时间,贾诩手下的两万部队怕是就要自己哗变了,到那时陈封军将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陷入内乱的贾诩军。

而陈封等人却并没有如此行事,反而是发出了邀请,邀请贾诩主动加入反董大军之中。

如此行事,本就已经彰显出了陈封对贾诩的善意了。

后续的时间里,贾诩也让亲信装作自己的模样,然后自己则乔装打扮一番,与十来个护卫一同,向着荥阳城下奔去。

1月12日,贾诩于巳时抵达了荥阳城下。

陈封得知贾诩亲自前来后,也立刻带着徐荣,张辽等人一同,前往城门亲自迎接贾诩,并邀请贾诩前往城主府中作客。

贾诩出生自147年,现在已然有着45岁的年龄。

在这个卫生条件很是一般的古代,贾诩的年龄已经是即将步入老年了。

但贾诩在陈封看起来,却依然是神采奕奕,看起来精力无限,两只眼睛可以说是炯炯有神。

见到陈封时,贾诩一开始也有些惊讶于陈封的年龄,随后便一如常态,与陈封正常交流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