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翻译中国古代典籍的发端
西方各国翻译中国古代典籍的活动,发端于明末清初的传教士。最早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先后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译为拉丁文本,之后法国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8)、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14—1661)、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等翻译了“五经”等文化典籍。
波兰对中国思想文化典籍的译介,晚于上述西欧各国。1784年,格热戈什·扎哈列维奇(Grzegorz Zachariewicz)出版的《古代道德家摘编》(Krótki Zbiór Starożytnych Moralistów)中的第二卷《孔子的道德思想》(T.II-Myśli Moralne Konfucyusza)和第三卷《其他中国哲学家的道德思想》(T.III-Myśli Moralne Różnych Filozofów Chińskich)是波兰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成果的第一次较为集中的体现。书中大部分文稿由法语译出,主要介绍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孔子生平及其道德思想,并附有孔子思想语录的329条译释。扎哈列维奇从伏羲的画卦讲起,认为传说中伏羲创造的八卦符号概括了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其后的帝王、圣贤思想则由孔子进行总结完善。作者认为,孔子的教义侧重于道德、个人应尽的职责,赋予统治者天命,告诫人们爱护亲友,是最接近基督教教义的思想。作者还介绍了儒家经典“五经”、新儒家学派,以及被作者称为“巫学”的道家学派。书中讲到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以及有关佛祖释迦牟尼的传说。此书对中国的儒、道、释三教均有所涉及,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