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绝品驸马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1章 收心

王安平站在书房的窗前,目光穿过雕花的木窗,落在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上。

微风吹过,槐树的枝条轻轻摇曳,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新叶的清新气息,心情也随之舒畅。

“少爷,您今天有什么吩咐吗?”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是福伯。

王安平转过身,微笑着摇了摇头,“福伯,你不用太操心,家里的事情让下面人做就好。”

福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少爷,您对老奴太好了,真是让我们这些做下人的受宠若惊。”福伯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王安平微微一笑,“福伯,你是看着我长大的,在这个家里你也算是我的长辈,所以不要太见外。”

王安平的话在福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少爷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在他怀里撒娇的小屁孩了。”

福伯很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再,他为这个家服务几十年,如今能够换来少爷的认可,这辈子值了。

午后,王安平决定去府上的下人居住区走走。

他穿过回廊,来到了一个简朴的院子。

院子里,几个下人在忙碌着,有的在洗衣,有的在打扫。

看到王安平的到来,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行礼。

“大家不用拘礼,继续忙你们的。”王安平温和地说,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很显然他们都很拘谨,甚至对他有些畏惧。

好吧,这就是身份地位的差别。

他走到一个正在洗衣的年轻女仆身边,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少爷,我叫嫣红。”女仆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对王安平的接近感到紧张。

“嫣红,你面色怎的如此苍白,是不是生病了要不要休息一下?”王安平关切地问。

嫣红惊讶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敢置信。

她在其他大家族也做过工,但是对下人这么关怀的主人还是第一次见到。

“少爷,我...我没事,还能继续干活。”小翠结巴地说。

旁边一个浆洗的妇人犹豫了一下道:“少爷,嫣红父亲病了,这孩子没日没夜的照顾,还要干活,再加之身上来了天葵,脸上能有血色就见鬼了。”

原来如此。

“翠儿,去给嫣红冲一碗红糖水喝。”

其实也不要诧异,在明朝时期,红糖的生产和使用已经相当普遍。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西汉年间,中国南方就已经有成熟的红糖手工作坊,那时的红糖被称为柘浆。

到了唐代,随着制糖技术的改进,红糖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开始从贵族食品逐渐过渡到平民百姓也可以使用。

到了明代,红糖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作为食材,还因其具有的药用价值而被广泛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红糖具有“和脾缓肝、补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恶露的功效。

翠儿转身出去,时间不大端着一个粗瓷大碗,里面竟是满满的一碗热腾腾的红糖水。

嫣红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可是红糖水啊,红糖在这个时候还是很贵的。

根据历史资料,1590年时,顺天府宛平县的白糖每斤价值40厘,每担白糖价值4两白银,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价格,是米价的13倍多、面粉价格的近6倍和猪肉价格的2倍。

虽然红糖比起来白糖制作更简单一些,而且价格比白糖低一些,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很奢侈的商品。

“少爷,我......不用了......我不喝......”

王安平面露愠色:“喝,必须喝,你要是不喝,我现在就把你赶出府。”

话虽然说的很严厉,但是落在嫣红耳中,却是暖如三春。

嫣红于是不再坚持,双手捧着粗瓷大碗咕咚咕咚喝了个精光。

王安平看了一下瘦弱的嫣红以及负责浆洗、打扫的下人:“翠儿记着,以后有类似的情况,就照此办理。

另外,吩咐府上灶房,每日三餐,早餐就不要油腻了,不过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必须要有荤腥。”

啊?

所有的下人都惊呆了,要知道他们出来做工,每天能有两顿吃的就够好的了。

之前在别的家干活,主人好的给两顿吃喝,稍微吝啬一些的一天就给一顿吃的。

王家少爷莫不是脑子坏掉了?要说是给府上卖身的奴仆好一些可以说的过去,但是对待她们这些非卖身为奴的仆人也这么好,这简直就是活菩萨啊!

嫣红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她做梦都不敢想有一天能够吃三顿饭。

要知道在乡下老家的时候经常粮食不够吃,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半年野菜半年粮,就没有吃饱的时候。

今天是她来王家的第一天,没成想王家少爷竟然是这么一个心地良善的人。

感激的同时,嫣红也好奇起来。

给下人吃这么好,王家肯定是家财万贯,可话说这王家是做什么的啊?

“嫣红,你父亲是做什么的?”王安平想了一下问道。

“我爹是马夫,给地主家养了一辈子马,可是年纪大了干活不利索了,加上生病,就被主家给撵出来了。”

王安平看了一眼福伯:“咱家府上正好缺一个养马的,让嫣红的父亲过来吧。顺带把他的病请郎中诊治一下,病好了就留在府上养马。”

嫣红都傻眼了,随即一股狂喜涌上心头,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她七八岁就出去当丫头伺候人。也算是见惯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的人。

她岂会不明白王安平是在可怜她照顾她?

嫣红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少爷,我替家父谢谢您。您是好人,您是活菩萨啊!”

嫣红咣咣的磕头,激动的泣不成声。

其他的下人也都是惊喜万分,这次真是找到好主人了,以后就在这家干了,打死都不走了。

此时此刻,王安平的形象在这些下人心中变得高大起来。

天下苦命的人何其多?要说都帮一把那有点不太现实,但是身边的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这是王安平的真实感受!

王安平忽然觉得心里酸酸的,华夏千古以来民众朴实勤劳勇敢,可是怎么就连吃饱肚子都难呢?

唉,看来得赶紧找宝庆把那些土豆秧苗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