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红楼那些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9章 诱敌进京

顾轻舟随着鸳鸯进入厅中。

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端坐在一张檀木椅上,满脸的焦急之色。

鸳鸯回道:“老太太,顾公子来了。”

老太太瞧着慈眉善目的,一见了顾轻舟,便笑道:“辛苦哥儿了,快请坐罢。”

顾轻舟朝着贾母行了礼,将贾敏托他捎回的信件奉与贾母。

礼物早就在门口处交与了府中的家仆,由她们奉与贾母。

贾母急切的问道:“哥儿,我女儿、外孙女一切可都还好?”

顾轻舟道:“老太太请放心,林夫人、林小姐一切都好,林夫人让您放心。”

贾母的眼泪止不住的落了下来,让人将顾轻舟让至正厅用茶。

这里则由鸳鸯将贾敏的来信念与她听。

贾母听得贾敏在信中说她的病已经渐渐好转,请母亲放心,不禁喜极而泣。

贾敏在信中提到,让她病情好转的正是这位少年大夫顾轻舟,这个大夫虽然年岁不大,但医术十分高超,为人亦十分谦逊有礼。

他在京都,日后若是有需要贾家帮忙提携的地方,贾家可以适当的提携他一把。

贾敏深知,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家世的人,若是没有人提携,想要在京都这个地方往上走很难。

以贾家在京都的势力,帮顾轻舟进入太医院任职不是一件难事。

毕竟顾轻舟医术高超,可以胜任。

贾敏再没想到,这个她眼中无权无势的少年郞中,早已是靖王殿下身边的人。

且是武员选拔大赛第一名,连天子都知晓他的存在。

太医院,岂是他去待的地方?

贾母为女儿担心受怕了这些日子,如今闻得女儿病情已有好转,顿时心情大悦。

看着贾敏托顾轻舟从扬州给她带来的礼物,心中更是喜悦。

府中上上下下的人见贾母喜悦,一个个也都松了口气。

贾母给顾轻舟送上了六百两白银,及各种绵锻、补品等礼物。

也不再记恨他打伤了贾珍,只感念顾轻舟治好了她女儿的病,还给她捎来了信件与礼物。

顾轻舟不肯收,贾母哪里肯依?

硬是派人送至他的门上。

还想留了顾轻舟用了饭再去,顾轻舟以还有事情要去办推辞了。

贾母这才罢了。

看着贾敏给她带来的礼物,贾母的心情好到了极点。

贾母一高兴,荣国府上上下下的人都高兴。

贾母以这段日子以来大家都辛苦了为由,给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给了赏。

荣国府又恢复了之前的欢声笑语。

凤姐儿是个会凑趣儿的,说老太太忧心了这些日子,闷了,也辛苦了。

林姑奶奶的病也好了,喜事一桩,要好好庆祝一番。

于是吩咐厨房备了两桌酒席,请了戏班回来,将亲朋族亲请了过来吃酒看戏热闹一天。

贾母是个喜热闹的,笑道:“到底是我的凤儿懂我,最是孝顺我!”

更加喜悦。

尤氏亦被请了过来吃酒、看戏。

她见西府这边一片欢声笑语,想着贾珍半死不活的样子,心中酸涩不已。

但是又不敢表露出来,怕惹得老太太不高兴。

勉强吃了酒,心不在焉的看了会子戏,便告辞回东府去了。

不止尤氏心不在焉,王夫人亦是有些心事重重。

前些日子,她收到金陵她妹子的来信,说薛蟠与人起了冲突被定了罪关进了牢房里。

王子腾与贾政开始还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觉得不过是与金陵地方官打个招呼便能免了薛蟠的罪。

及至得知与薛蟠起了冲突的是靖王殿下,王子腾与贾政立刻惊得没了声音。

不但不再想着如何将薛蟠从牢房里面解救出来,反而在心里责怪薛蟠是个不省心的。

每日在外面惹事生非也就罢了,这次竟然惹到了靖王殿下的头上。

他自己不想活了,也别带上这些亲戚受牵连罢?

因此,不但不敢管此事,还让人送信过去将薛姨妈说了一顿,说她每天只知一味的骄纵、宠溺薛蟠,如今酿下这等祸事出来。

王夫人对于在金陵惟一的妹子很是牵挂,妹夫不在了,好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一双儿女过活已是不易。

如今薛蟠又被定了罪关进了牢房,想着她妹子心里不知道该有多难受,因而也是心事重重。

不过也没有办法,只能在心里盼着薛蟠早些出狱,她妹子带着一双儿女来京都定居,好让薛蟠有个管束。

靖王殿下回来之后便去面见了圣上。

暗中投奔了宁王的几个官员俱都被铲除掉了,经金陵提都俞忠航临死前交待,魏渊的确有起兵谋反之心。

且经过这些年的积累,粮草充足,手中握有十几万的兵力,其中一部份是从蒙古那边雇佣来的,个个身强力壮,身手不凡。

若是派兵硬去镇压,两兵交战,只怕会伤害到很多无辜百姓。

而且大武这几年忙于应对南倭北虏,再加上时不时的要派兵镇压暴乱的灾民、山上的劫匪。

早已兵力不足。

若是此刻再抽调十几二十万的兵力去镇压宁王,实属有些吃力。

一旦双方交战,受苦遭殃的还是那些老百姓。

而且宁王那边此时并未真正的起兵造反,这样贸然前去攻打镇压,只怕其他几位王爷会有想法。

这些年来,这些王爷远离京都,虽个个表面恭顺朝廷,但难保他们没有一颗当皇帝的心。

而且对于他们手中到底有多少兵马也未可知。

若是因为攻打镇压宁王让其他几位藩王有了危机感,万一他们不狗急跳墙,联合起来起兵造反那就不妙了。

那样的话,大武将会彻底大乱。

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诱敌进京。

阴历十一月十八是老太上皇驾崩六十周年的忌日,嘉平帝决定这一日为老太上皇举办祭祀大典。

到时所有藩王都要回京都参加这个祭祀大典。

只要几位藩王一来,便将他们擒拿扣留在京都。

到时候再给他们扣上顶欲起兵谋反的帽子,或杀或贬,他们亦无计可施了。

消息传至几位藩王的耳朵里,个个都大惊失色。

他们也不是傻子,嘉平帝突然要举办老太上皇的祭日祭祀大典,当然有他的用意。

他们料定此去京都恐怕是凶多少,说不定去了之后就再也回不来了。

但若是不去,就是违抗圣谕。

老太上皇的祭日祭祀大典他们都不回京参加,作为老太上皇的子孙,是对老太上皇大不敬。

大武向来以孝治国,如果不回京参加祭祀大典,将会被天下百姓唾骂不孝。

如此一来,违抗圣谕一层罪,对老太上皇大敬又是一层罪。

嘉平帝定会以此为借口,对其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