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唐诗
读到《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的故事,不由得让人想起唐代诗人卢纶的《春词》:“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同样是春日,同样是女子醉眠在花树下,同样是落花撒在醉眠的女子身上,相似的情景,约略不同的故事,不知曹雪芹在写史湘云醉眠芍药丛中,是有意袭用了卢纶之诗,还是无心的巧合?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至为深远。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唐之后的宋元明清诗歌,虽偶有佳作,但都没跳出唐诗的“如来手掌”。诗歌如此,词、曲、小说,亦莫不追求唐诗的韵味与意境。如作为中国戏曲“双璧”的《西厢记》与《牡丹亭》,也处处有唐诗的影子。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西厢记》戏文中化用唐人诗句的,大约有五六十处;《牡丹亭》里的集唐诗句,竟达到惊人的二百多句,几乎到了“无唐诗,不成文”的地步。
唐诗之所以为后世所推崇,在于其内在的魅力。唐诗的魅力是什么?有人说是“真情”,唐代诗人多真性情,个性鲜明,少忸怩作态,敢在诗里说真心话,“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敢怒敢骂,痛快淋漓。有人说是“神韵”,如钱锺书说“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唐诗的好处就在于它不说教,不生硬,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读起来齿颊留香,余味无穷。有人说是“气象”,如林庚与李泽厚所标举的“盛唐气象”,说盛唐之诗大气、雄浑、青春,盛唐之音就是青春之歌、自由之歌、英雄之歌。诸如其他论述,多发人深省,皆令人折服。
笔者以为,唐诗的魅力就在于唐诗中有一股精神,一股始终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深深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进取精神。这种进取精神,不仅初、盛唐诗人多有,即便到了中、晚唐,诗人们也多不屈从于世事的艰难,仍能乐观向上。
唐诗从六朝文学走出来,至“初唐四杰”,面貌为之一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所以被人称为“四杰”,不仅仅在于他们写的诗是“为人生的文学”,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诗洋溢着少年精神,有一股拔剑而起、舍我其谁的男子汉精神。此外,他们的诗还喊出了一个时代的心声:人生在世,就应该奋斗不止,方不辜负这青春韶华,否则,人生何为呢?王勃《滕王阁序》虽是一篇骈文,但究其主旨,完全可以称得上唐代版的“少年中国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时的困顿怕什么,人生的磨难就是我的下酒菜,命运越是摔打我,就越能激起我不断奋起的万丈豪情!杨炯也是一个硬汉,他本是京城一个普通的文书,却不安分于本职工作,喊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梦想到战场上厮杀一番,建立一番不朽之功业!骆宾王早年是一个神童,中年入狱为囚,六十几岁时竟毅然加入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行列,写出了震古烁今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诗至盛唐,更是百家争鸣,繁花似锦。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莫过于边塞诗。这些边塞诗,大多表达的是一种积极、昂扬的英雄主义精神。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二》),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读来振奋人心。高适与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中的双雄。高适早年就胸怀王霸大略,其边塞诗更是气象峥嵘,铁骨铮铮,后来,他辅佐唐肃宗平定了永王李璘的叛乱,真可谓“诗人之达者”。岑参两次出塞,第一次出塞时,因不适应边塞之苦,常在诗中哭鼻子,作儿女之态,但第二次出塞时,脱胎换骨,竟能常作“鼓鼙之声”,如:其《玉门关盖将军歌》“盖将军,真丈夫”“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铿锵有力,豪迈雄浑;其《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杀伐之气震天动地,读来令人无不动容,大呼“壮哉”!
李白与杜甫是盛唐群星灿烂的诗人群中的两座巨峰。虽然他们的诗风格迥异,但他们继承中国士大夫“圣人之师”的志向却出奇地一致。李白自比管仲、谢安,杜甫自比稷、契,他们在诗中多次称赞诸葛亮,幻想能像诸葛亮一样,成为辅佐君王的一代贤相。虽然在现实中,他们的梦想都破灭了,但正因为有这一志向作为底子,他们的诗歌往往大气磅礴,高昂慨慷,令其他诗人望洋兴叹。尤其是杜甫,虽身处沟渠,百病缠身,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有一种将全人类苦难都担在肩上的悲悯情怀。
中晚唐时期,诗人也多积极进取,其精神亦令人赞叹。如刘禹锡,政敌将其反复踩在脚下蹂躏,他却将苦难当作磨刀石,不断砥砺自己的心性,说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堪称唐代诗人中的斗士,后世人称其为“诗豪”,绝非浪得虚名。又如李贺,身体羸弱,一生多病,却自比龙马、神马、汗血马,梦想上战场杀敌,建立一番非凡的功业。即使被称为唐代“朦胧诗”魁首的李商隐,竟也有着澄清天下、扭转乾坤的高远志向。其《安定楼上》以范蠡为人生偶像,希望自己像范蠡一样,能建立一番功业,可见其抱负非凡,志向高卓。
迥异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进取精神,是唐诗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后人喜欢唐诗,反复阅读唐诗的根本原因。今人读到唐诗,宛若回到了自己的精神故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到这些激励人心的诗句,又怎能不让人满心喜欢,反复吟咏,以至于高歌一曲呢?
《唐诗一百零一夜》以故事说诗,通过对诗人生平故事的讲述,回到历史现场,让唐诗在鲜活的故事场景中,像电影画面一样,重现其前世与今生。本书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一百多首唐诗,模仿古阿拉伯“一千零一夜”旧事,大体以诗人出生年代为序,较为浅显地描述了唐诗三百年里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取材于史书与历代笔记、传记、民间传说,可供一阅。阅读即创造,是一场自我精神的冒险之旅。诚挚地希望读者,在这场关于唐诗的冒险之旅中,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