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设中国“云厨房” 打造世界“菜篮子”
——山东莱阳着力擦亮“中国预制菜之乡”城市名片
一、背景情况
莱阳市,素以“梨乡”著称,是一座历史悠久、环境秀美、民风淳朴的滨海滨河生态城市,更是享誉国内外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大市。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以发展壮大绿色食品产业为目标,坚持走企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培育A股上市企业2家,各类食品加工企业367家,年产值达到700亿元,食品工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涌现出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春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以及“鲁花”花生油、“龙大”肉食、“春雪”鸡产品、“一枝笔”梨汁饮料等名牌产品。莱阳市先后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绿色名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首批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全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首批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莱阳市充分发挥食品产业集聚程度高、研发能力强、市场布局广的优势,积极抢抓预制菜行业发展“新风口”,着力擦亮“中国预制菜之乡”的城市名片。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链聚合重构”,构筑绿色食品“千亿航母”
一是塑造可追溯的供应链。以国际顶级原料质量为标准,依托现有的“国字号”“省字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式”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智慧化养殖基地,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安全追溯体系,全市建成蔬菜标准化备案基地448个、果品标准化备案基地128个,生猪存栏58.2万头,年可供应优质蔬菜120万吨、果品47.8万吨、肉类13.2万吨。
二是锻造更精深的加工链。聚焦白羽肉鸡、生猪、蔬菜等重点产品精深加工,启动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大力推进龙大美食调理食品、春雪智慧工厂、三川食品中央厨房等项目(总投资246亿元),鼓励食品企业积极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精深加工产品和预制菜产品,持续培育壮大莱阳市预制菜企业矩阵。
三是打造双循环的生态链。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新型预制菜产业生态圈。外贸市场方面,深化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等传统日本客户的稳定合作关系,持续加大欧美、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开辟力度。内贸市场方面,与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通用磨坊食品公司(中国)等食品龙头企业,百胜、麦当劳、德克士等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家家悦超市、全家便利店等连锁商超,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二)突出创新性专业化发展,搭建“三大服务平台”,创建预制菜产业莱阳标准
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蔬菜加工专业分中心、山东省调理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13家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机构,全力搭建多层次预制菜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二是搭建检验检测平台。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骨干、山东中正和烟台杰科等第三方检测机构为补充,吸纳10多个国家认证企业实验室参与,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平台有机运行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立起“从田间到餐桌”的预制菜全链条质量检测体系。
三是搭建仓储物流平台。规划建设占地20平方公里胶东智慧物流港,布局建设总投资75亿元的30个重点物流项目,强化预制产品冷链储运能力,保障莱阳市预制菜产品“鲜”达全国。
(三)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两只手作用”,充分激发预制菜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政策精准扶持。大力实施“预制菜+”工程,制定《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出台优惠措施“18条”,全面推动预制菜产业倍增计划,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二是联盟抱团发展。组建莱阳市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促进行业及联盟成员之间的信息、技术和人才交流合作。
三是资金优先保障。建立财政、基金、银行、保险、担保“五位一体”协同联动机制,搭建形成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为主导,政府投融资平台、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平台等地方融资机构为补充的投融资平台。
三、重要成效
(一)形成了预制菜产业集聚发展极
2021年,莱阳市规上食品加工企业107家,营业收入达到265.6亿元,同比增长8.2%,预制菜品“莱阳造”出口辐射亚欧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6.4亿美元。培育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18家,其中,鲁花集团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实现连续三十多年经济效益持续增长。龙大集团年营业收入突破290亿元,冷冻蔬菜出口量占全国对日出口总量的40%。预制菜产品已涵盖速冻保鲜蔬菜、火锅食材、水饺面食、快餐便当等20多个大类1600余种,建成以龙大、春雪、禾丰牧业等为引领的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群,以一品堂、恒润等为引领的果蔬产品加工企业群,以永和、顺德盛、鲁海等为引领的方便食品制造加工企业群的“三大产业加工群”,年加工能力达到193万吨,2021年预制菜产值约67.9亿元,形成了种类齐全、链条完整的预制菜生产企业矩阵。2022年1月—9月,全市预制菜产值达到63亿元,同比增长24%,龙大美食和春雪食品双双上榜“2022年度预制菜领军企业”50强,且排名靠前。
(二)构建起预制菜产业引领新高地
一是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全市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培育食品高新技术企业4家,引进11家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促进一批尖端预制菜科研新成果在莱阳市转化,年投入科研资金达到6亿元。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共同成立的“调理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研发、改良产品500余款;龙大美食研究院食品研发中心,开发上市近100个新品种、储备产品超过100款;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独创的5S压榨花生油工艺和技术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
二是产品质量达到一流水准。莱阳市的食品产业严把质量标准关,形成了国际一流的标准化生产体系,120多家企业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生产规范(GMP)、英国零售商协会(BRC)、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等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始终与国际最严苛的日本标准保持同步。
(三)打通了预制菜产业富农新渠道
以预制菜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通过土地规模化流转、订单农业、基地共建等形式,引导企业、村庄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订单农业有“订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入股分红有“股金”,将企业、村庄、农户和市场连接成为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体。全市共发展农民合作社2840家,家庭农场1438家,规模流转土地29.9万亩,其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50家,联合社36家,入社群众6万户,带动集体和群众增收近1.5亿元,实现了集体有收益、企业有效益、群众得实惠。
四、经验启示
(一)立足资源禀赋,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明确发展方向
1986年之前莱阳市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粮食大幅度增产,但随后面临卖粮难、农民收入低等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结构调整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发挥本土优势,莱阳市有两大优势:一是有种菜种粮的传统;二是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有“半岛陆路旱码头”之称,蓝烟铁路、青荣城际铁路横贯全境,荣潍、龙青、沈海、威青、烟沪等10条高速公路和国省公路干线在这里交会,距青岛、烟台两个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均为100公里左右,隔海与韩国、日本相望,为此莱阳市确立了以发展蔬菜加工为突破口的农产品加工业,为此后的食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要素供给,以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发展
从1989年开始,莱阳市在全市大力推行股份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要素向乡镇企业优势项目集中,建起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1991年,明确提出了以食品工业作为乡镇工业的基本发展方向,组织实施了培育食品加工企业的“3510”工程,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通过联合、兼并、承包、挂靠、购买、租赁等形式,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带动产业化经营持续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了加工企业由小向大,产品种类由少向多的转变。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模型:最上层建立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中层建立了一批中小型加工企业、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产品运销队伍及中介组织;下层建立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惠及了千家万户。
(三)严格质量管控,以标准化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强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应用,在生产、加工、贮藏、运销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在原料生产第一关口,按照国际和国家标准,制订完善了100多个农业主导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对生产全过程作出了详细规定。同时,采取示范园引导、示范基地带动的方法,推行统一环境质量、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等为主要内容的“五统一”操作规程。在加工流通环节上,积极引导企业根据产品消费国标准,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标准控制,实现了“药残可控制、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产品可召回”的管理目标。
撰稿人:徐高 莱阳市农业农村局
陈国亮 烟台市食品产业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