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求真 认知规律,尊重规律,把握规律
张洪瑞当生产队队长时,从报纸上看到,要搞好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他就在这两方面动脑筋了。他理解的是:靠政策,就是调动积极性;靠科学,就是尊重自然规律。
年轻的时候,张洪瑞干重体力活轻松高效,让工友、社员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要说秘诀,就是“不争不抢、不急不缓,找规律,会用劲,没有一点多余的动作,积极愉悦且耐力持久”。
当年在村里扬场、筛筛子、簸簸箕这些技术活,张洪瑞的效率比其他社员高出一倍不止。原因是他善于总结规律,抓关键点,动作到位,没有废一点功夫。
信誉楼之所以40年持续稳健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企业而不是赚钱上。遵循规律,注重过程,不懈怠,不冒进,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这就是创始人的风格。
尊重规律,认知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几千年农耕文化教会每个中国人的道理。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文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华夏子孙,仰观天象,俯视大地,结合农作物生长规律的自然节点,创立了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这是一代代农民对农事活动规律认知的结晶。
遵循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是“敬天道而事之”,就是要依照自然界农作物生长变化的客观规律,来安排农业生产活动,体现了中华农耕文化中尊重“天道”,即自然的基本性质。
这里的“天”,就是“自然”。“天道”就是农业生产规律,尊重天道就是敬畏自然,顺从自然,善待自然。
但人对自然的尊重并非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人同时能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自然与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从而使人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并且这个理念成了人类社会的主流观念。
农民出身的张洪瑞,对规律的尊重,渗透在他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认知规律、把握规律,他终身学习,爱书成癖,活到老,学到老。
实践中,他以农民耕耘土地的心态做商业,不断摸索总结企业规律、商业规律,扎扎实实地带领信誉楼行稳致远。
他极有分寸,用“留有余地”诠释了中国哲学中最重要概念之一的“度”,并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专注、坚定,坚决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情。
他身上充满了思辨的光芒,以哲学思维和系统思考直抵事物本质,决不人云亦云。
张洪瑞的“求真”精神,集中体现在信誉楼的发展原则中:夯实基础,把握规律,顺其自然,留有余地。
尤其精彩的,是他关于发展原则的三条释义:
• 我们崇尚“基础决定楼层”,不赞同“超常规”发展。
• 我们认为人类只能认识自然,把握规律,因势利导。我们鄙视“扭转乾坤”“人定胜天”。
• 我们主张通过挖掘潜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在所有资源的使用上都留有余地,不提倡“满负荷”。
历经岁月磨砺的农耕文明的精华,在商品经济时代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