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信誉楼:四十年耕耘(1984—202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真实 生命底色

1946年4月14日,张洪瑞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黄骅镇楼西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他的父亲乐观、善良、热心肠,会裁缝手艺。母亲勤俭、正直、透亮。

张洪瑞在家里是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不到1周岁的时候,张洪瑞跟随父母到了天津;7岁(6周岁)时,回到出生地黄骅市上小学;16岁中学毕业,因为家庭的需要,没有参加中考就回家务农,干过小工,学过裁缝;19岁到煤建公司当临时工;21岁到南大港肉组当会计,也学会了杀猪;23岁被迫回到村里,3年之后做生产队队长兼业务员,前后共12年;39岁开始创办信誉楼。

17岁时,他在建筑队当小工,给师傅供泥、供砖,每次都供得足足的。师傅背后评价:“张洪瑞跟了我半个月,没用我多说一句话!”

19岁时,张洪瑞有了个机会到煤建公司当临时工,做现场保管员,主要负责看煤堆、卖煤、过磅。他主动跟着卸车、装车,利利索索;车走之后,把底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让母亲缝了个袜筒子绷在鞋上,能少进些煤灰,就这样每天跟搬运工一起忙活。邻居家的表姑来买煤,过完磅装好了,正赶上下班时间,他乐呵呵地帮表姑把煤背回家去。

根治海河期间,挑[1]黑龙港河,煤建公司设了几个煤点,供应海河伙房。张洪瑞当时20岁,带领两个小伙子,负责扣村的煤点。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评为“海河后勤战线的一面红旗”。

在生产队当会计、队长的12年间,张洪瑞也是事事用心、主动工作,带领楼西二队干出了花,产量高、工值高,社员们心齐、铆足了劲干,他多次在全县四级干部大会上受表彰、讲经验……

也正因如此,1983年生产队解体之后,县里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县领导第一个便想到了张洪瑞。

这才有了信誉楼,有了这个让数万员工拥有一份安稳工作、体现人生价值、过上有品质生活的优秀企业,有了被专家和学者称为“从中国泥土中升起的世界商业标杆”。

张洪瑞认为自己并不聪明,甚至某些方面反应迟顿。比如刚上小学时,他写数字“8”就是合不上口,经过反复琢磨,练了好多遍才写规范了,自己特别欢喜。从四年级开始,因为班主任的不断提问,他开始用心学习,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在张洪瑞身上,几乎可以看到上千年农耕传统汇集的美德:生性积极乐观;与土地和周围的环境保持着最深切的关联;干一行爱一行,不管干什么,都尽心尽力……

就像张洪瑞自己讲的,“在肉组当会计,懂了账务;当生产队队长,学会了用人”。干信誉楼,那些都是基础。多干了就是多赚了,这个道理谁理解得深,谁就受益大。

张洪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23岁基本成型。

此前4年,他在煤建公司、南大港肉组当临时工期间,干了多个工种,都非常出色,深受领导器重。其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尤其是毛泽东主席的著作,逐句对照,学习实践。他将雷锋、欧阳海这些时代楷模作为榜样,生活艰苦朴素,工作任劳任怨,“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但是,这也遭到个别人的误解和非议,说他主动帮民工是“显能耐”,工作太积极是“出风头”。张洪瑞一度很苦恼,随之又经历了环境的复杂多变……

23岁那年,张洪瑞被强行安排回村里种地。多年的知识积累和生活历练,让他明辨是非的能力越来越强,对于自然法则、规律、活法,有着更深的思考、体验,以“真”为内核的三观,逐渐清晰。

真,既是张洪瑞作为大地之子的出身,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更是他的最初一念之本心。

以真实为人生底色,可以安然自得,得其所愿,所以他的生命状态始终是潇洒自在、轻松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