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朱元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6章 荐举

眼见刀锋就要落在自己身上,吴兼明再也承受不住压力,破声叫了出来。

“是大学士!是内阁大学士杨苟!”

朱棣脸上划过讥讽之意。

“没成想你一个九品芝麻官,还有如此门路,能让大学士为你铺路。”

“若本王没有记错的话,会同馆还设有提督会同馆主事一职,由礼部主客司主事担任,负责监督会同馆一应事宜。”

“现在看来,你如此肆意妄为,想必还有礼部的放任吧?”

吴老师此刻心神失守,索性一股脑将所有事情说了出来。

“殿下明鉴,小人家中有人与杨学士相识,得了赏识,于是才任了这会同馆大使一职。”

“至于您说的礼部主事,这...那人...乃是小人的同乡。”

“殿下,是他们逼小人的,就连这会同馆的回扣,大头也都是孝敬给了他们啊,殿下,求您饶小人一命!”

朱棣却丝毫不为所动,他是愤怒,可却没被冲昏了头。

“一个小小的会同馆,常年不见油水,你现在告诉本王,堂堂一个内阁大学士、国子学司业,会为了这么一点钱将自己置于险地?”

“狗东西,你以为人人都像你这般,记不住胡惟庸、郭桓的前车之鉴?!”

“落得如此境地,还仍在攀扯不休,本王倒想让荐举你的人看看,浙东一派究竟出的都是什么窝囊废!”

吴兼明见小心思被戳破,脸色灰暗,颤抖着身体却是一句话再也说不出来。

“将会同馆查封,一应人等带入昭狱,拿得供证后,先来呈于我!”

朱棣懒得在和吴兼明纠缠,吩咐着锦衣卫。

在锦衣卫吹动暗哨后,很快,大批锦衣卫闯入会同馆,将所有人羁押带走,只留下了朱棣一人在原地沉思。

“浙东!又是这些个尾大不掉的文官!”

朱棣心中愤懑,此事若追究起来,问题的根本其实出在官员的选拔制度上。

明朝建立之后,于洪武三年,即1370年开始实行科举,开科取士,选取官员。

不过明朝的科举只实行了三年,朱元璋又因科举所取多后生少年,缺乏实际办事经验,而宣旨罢废了科举。

科举被罢废了之后,官员选拔仍旧得继续。

朱元璋便采取了荐举法,一方面广发诏令,寻天下能人志士入京为官。

另一方面,又鼓动各级官府和官员们推荐品行端正的有学问之人入朝为官。

被官员们推荐的人通常在经过征选后,再经过吏部专门安排的考试,通过以后,便可授予官职。

荐举制说白了,也是老朱的无奈之举,王朝初立,百废待兴。

朝堂之上不可能尽是些元朝的降臣吧?

科举未能见效后,朱元璋便大肆的推动荐举制,一直持续到了1382年,才又恢复了科举。

荐举制实行之初,确实效益良多。

民间许多大儒都纷纷被朱元璋请动,入朝为官。

不过荐举制的弊端也在之后渐渐暴露了出来,那便是各级政府及官员们,在荐举过程中,总会夹杂些个人的私心。

尤其是像文人,十分讲究门第出身及地域关联。

所以在后期的荐举过程中,不乏有官员为谋私利,推举同乡或是邻乡的人入朝为官,以便满足自己在家乡的声望,以及在朝中组建小团体,稳住脚跟。

但问题是,被推举的人很多都是赶鸭子上架,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这样的人一旦接触到了自己从未拥有过的权利后,便会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酒囊饭袋,只知道往自己怀里揣钱的废物。

不过这还不是荐举制最大的弊端。

荐举制在后期,一度演变成朝堂官员拉拢人心的一大手段。

而这其中,当属浙东方面的文官最为鼎盛。

由于地域因素和世家大族的缘故,朝堂上的官员中,都以南方人居多。

而这批人中,又以江南名士为主。

诸如刘伯温、宋濂、方孝孺等人,皆是出自江南,属浙东人士。

朝中的浙东一派,也是因为荐举制的盛行,而逐渐演变来的。

光是浙东一派的文人,朝堂之上起码都占了四成。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朱元璋屡次大面积坑杀官员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避免朝中浙东一派独大。

不过荐举制的危害朱元璋也意识到了,所以在1382年之后,又恢复了科举。

但正是因为科举,在之后又牵扯出明初四大案的南北榜案。

而朱元璋之所以屡次派朱标外出巡查,动了迁都的心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将政治中心远离南方,脱离世家大族的地盘。

前世朱棣上位以后,迁都北平,亦有部分这个原因。

想到这,朱棣眼中晦暗不明。

眼下会同馆贪污使团接待的钱财收作己用,而吴兼明恰巧是浙江衢州府人士。

又与同为浙江人士的内阁大学士杨苟、国子学司业黄义有所关联。

此事若是利用得当,未必不能彻底解决掉世家这个隐患。

朱棣可没有忘记,拒马河之战的背后,隐隐藏着世家的身影。

而这一切的切入点,朱棣已经想好了对策,那便是科举制度。

不过此事还需等高丽使团觐见完毕以后再做打算,毕竟眼下会同馆被查抄,一应事务都落在了他身上。

距离高丽使团来信已经过了四五天,想必再有七八天,他们就能抵达京师。

他还需在这段时间内,将接待使团的一应事务准备妥当。

盘算好以后,朱棣不再耽搁,起身去了殿庭仪礼司。

殿庭仪礼司其实就是唐朝时期的鸿胪寺,不过还未进行改置,其主要的职责是负责宫廷礼仪、朝拜。

最重要的是,这个部门也是个小透明,一个闲散衙门。

朱棣二话不说,征用了殿庭仪礼司的全部人,又拿着从吴兼明家中查抄的财物,大肆的准备着迎接使团的事宜。

高丽此次来使的目的恐怕不一般,加上北元刚刚大败,明朝对辽东纳哈出的心思昭然若揭,高丽能鼎力支持,朱元璋自然不会拂了人家的面子。

所以朱棣难得的在此事上下足了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