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经方医学书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经方与时方接轨——重剂治愈大便失禁2年案

患者李某,女,73岁。

初诊日期:2012年7月23日。

主诉:大便失禁2年。

现病史:患者咳喘,每入冬则必发。2年前出现大便失禁,每于咳嗽、小便、运动时即排出少量大便,不成形,辗转就诊于北京多家大医院,未取寸功,痛苦不堪,严重影响生活。

刻下症:大便失禁,每日凌晨4~5点,小便时不自主排出少量大便,不成形。每次小便,咳嗽,用力,运动(如上下楼)时不自主排出大便,有时大便中可见未消化的食物。每日大便6~7次。畏寒怕冷,以后背为甚,咳嗽、咳痰,痰白而黏,难以咳出,喉中有声,气短,偶有气喘,动则加重,纳可,小便清少,时有饭后胃胀。喜热饮,无恶心,无反酸,不能自行憋尿。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胖,淡暗,苔薄白,脉弦滑。

既往史:患者平素多病,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心功能Ⅱ级,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等多种慢性疾病。

查体:T 36.5℃,精神萎靡,体形较胖。双侧睑结膜略苍白,胸廓对称,略呈桶状胸。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及少量湿啰音。心界叩诊无增大,听诊心音低钝,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西医诊断:①大便失禁,原因待查;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③支气管扩张;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心功能Ⅱ级;⑤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方证辨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陆渊雷说:“少阴病者,乃全身机能衰退之病也。”当代伤寒大家刘绍武认为少阴病的主要提纲症状是:心动悸,背恶寒,短气或脉微细(见:苏庆民,李浩.三部六病医学讲稿.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25)。本案患者的典型症状是精神萎靡,畏寒怕冷,以后背为甚。故辨证当属少阴病。

阳和汤由熟地黄、麻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生甘草、炮姜炭组成。笔者通过多年临床体会到阳和汤的主要方证是:少阴病,老年人,体形胖,畏寒怕冷,以后背为甚。特别是后背畏寒。中医认为后背是阳中之阳,后背发凉常常提示阳虚寒凝证存在,而阳和汤温阳散寒之力宏大。本案患者辨证为少阴病,年过七十,体形较胖,畏寒怕冷,以后背为甚,符合阳和汤的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伤寒证的提纲症状主要是:恶寒,头身痛,骨节疼痛,无汗或咳喘、脉浮紧。本案患者症见咳嗽,咳痰,痰白而黏,气喘,动则加重,患者咳喘每入冬则必发,畏寒怕冷。辨证当属太阳伤寒证。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说:“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笔者通过多年临床体会到射干麻黄汤的方证是:太阳伤寒证,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质多清稀,喉中痰鸣水鸡声,苔白腻,脉浮紧或弦紧。本案患者六经辨证为太阳伤寒证,又症见咳嗽、咳痰,痰白而黏,难以咳出,喉中有声,偶有气喘,动则加重,舌胖,淡暗,苔薄白,符合射干麻黄汤的方证。四诊合参,本案患者方证辨证为阳和汤证、射干麻黄汤证。

中医诊断:泄泻。少阴病合并太阳伤寒证,阳和汤证,射干麻黄汤证。

治疗:方用阳和汤合射干麻黄汤。

鹿角霜15g,熟地黄30g,干姜15g,肉桂8g,生麻黄30g,白芥子15g,生甘草10g,射干10g,紫菀15g,款冬花15g,细辛10g,法半夏30g,五味子10g。

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患者诉中药不是苦的,呈酸味。患者服中药4剂后,能自行控制大便,大便每次较前量多,成形,2~3次/日。小便时不再自行排出大便。

继续服药3剂后,患者诉大便能自行控制,小便,咳嗽,用力,运动(如上下楼)时不再自行排出大便,每次大便量多,成形,1~2次/日。畏寒怕冷症状减轻大半,舌胖,淡暗,苔薄白略黄,脉弦滑。

继续在原方的基础上改麻黄为10g,半夏为15g,加石膏30g,服用7剂后,患者诸症悉解。

按语:阳和汤系清·王洪绪拟自汉·华元化撰《治缩脚疽方》内服剂加白芥子而成,载之于《外科全生集》,原方本用来治疗一切阴疽、流注、鹤膝风等阴寒之证。纵观本方配伍,温阳与补血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扶阳气,化寒凝,益精气,通经络,温阳补血以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用本方治疗阳虚寒凝之证,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可化阴凝而使阳和。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文云“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是治疗寒痰壅肺之良方。

本案患者年老体衰,加之长期罹患多种慢性疾病,阳气渐衰,阳衰感寒,寒痰壅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嗽、咳痰,痰白而黏,难以咳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病程日久,肺伤及肾,肾气衰惫,摄纳无权,故症见大便失禁,甚至五更泄(每日凌晨4~5点,小便时不自主排出少量大便),不能自行憋尿。肾阳虚,肾不纳气,故症见气喘,动则加重。肾阳虚弱,阳气不能温煦机体,故症见畏寒怕冷,小便清少。阳气不足,脾胃腐熟功能减退,故大便中可见未消化的食物。四诊合参,本案患者证属阳虚寒凝,痰浊内阻,投之阳和汤合射干麻黄汤以温阳散寒化痰通络。两方合用,温、补、宣三法并用,攻补兼施,故取奇效。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本案中的麻黄用量。对于麻黄,2010年版《药典》建议的安全用量为3~9g,我原本使用麻黄的量为10g,但因跟我抄方的学生粗心,写成了30g,我没有发觉。谁知第二天患者找到我,说昨天服完我的汤药后疗效奇好,其多年的大便失禁症好了大半。纵观该患者初诊时病情:精神萎靡,畏寒怕冷,应该具备麻黄体质,应用麻黄应该是对证的。正如黄煌说的:“麻黄体质的基础上有2个特征。第一个:严重的恶寒感,怕冷,冷得非常厉害;第二:极度的疲劳感,非常累,话也讲不出来,无精打采。”(见:陈建国.中日韩经方论坛——经方临床带教的“现场直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94)。通过本案的麻黄用量,我意外体会到了“重剂起沉疴”这四个字的意义。

关键词:重剂起沉疴(麻黄30g);少阴病合并太阳伤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