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科技圈也是一个江湖
公司交接没这么快,还得等软件包业务开发出来后,收到剩下的款项,他们才能走,这是签订合同的前提条件。
Zip2公司,艾伦的持股也变为了0。
艾伦看着账上的美金,感觉心里空荡荡的。
瘫坐在办公椅上,看着天花板,他有点不知所措了。
创立的第一家公司没了,他高兴的同时也感到了迷茫。
想过压价用600美金,买下唐川和莫尔戴维多风险投资公司手上的股份,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杰弗里肯定不会同意,再说了,他手上的这点钱完全不够买下他手里的股份。
而且,就算买下来了,但这里是美利坚,注定了公司创始人不能持有太多的股份。
不可能像华国一样,实控人持股比例上市前可以达到90%以上。
一般在美利坚的上市公司,实控人持股达到30%以上的,都很少很少,大多十几个点,甚至几个点。
为何?
因为美国融资更猛,资本的力量更恐怖。
在公司创业初期,就已经被各路资本瓜分完了。
特别是好项目,更是疯狂争抢,各路资本围猎。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赶出公司的例子每年都在发生,上市公司创始人都这样,更何况还没上市的。
这个比例非常吓人,根据有关统计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创始人被赶出公司。
想到即将到账的1000多万美金,他想立马就回国造光刻机。
他仔细想了想,还是按下了这股冲动,因为他想起了光刻机霸主阿斯麦的发家模式。
阿斯麦光刻机在1991年的时候,他的PAS5500这个机型卖爆了,从这一年开始,他正式逆袭翻盘,走向他的王者之路。
但是,真正把阿斯麦推向封神王座的,还是2002年。
在2002年之前,大家都在157纳米的高墙之下,撞得头破血流。
没有哪一家能够突破157纳米,并且大家都认为极限了,个个都垂头丧气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是这时候,台积电的林本坚博士提出了浸没式工艺。
他提出157纳米不能再往下进行,是因为之前都是干法工艺,如果改变工艺,采用浸没式的话,紫外光进过折射后,就会变得更细。
这个想法刚推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业界人士都是反对的,甚至有人跟张忠谋说,让这个林本坚闭嘴,不要瞎叫唤。
大多数行业内的人都不看好这个想法,唯有阿斯麦采纳了这个建议。
他就把工艺退回到193纳米,然后用浸没式工艺开发出来45纳米,28纳米,甚至越来越节点,可以推到7纳米,5纳米甚至1纳米。
只有阿斯麦去付诸于实践,采纳了林本坚博士的建议,然后阿斯麦推出了EUV光刻机。
这单台的EUV光刻机设备售价都在1.2亿欧元以上,说它是印钞机也不为过。
阿斯麦这一点其实也是有前兆的,因为他里面有很多天才的工程师。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背后站着的美国爸爸。
有钱任性,敢于尝试。
赚到钱后,把阿斯麦收购了?
摇了摇头,这个想法太天真了。
阿斯麦也只是被选中的企业,就算你收购成功了,老美也会推出其他的替代品,例如尼康或者佳能。
更何况,完全没有机会收购他,因为过不了审核那一关。
有些人可能疑惑阿斯麦既然能够造出EUV光刻机,那为什么不自己生产芯片?
其实反过来理解就是答案,就是因为阿斯麦不自己生产芯片,他才能造出最好的光刻机。
台积电也是一样,正是因为他不愿意设计芯片,最后才能一跃坐上芯片代工厂的头把交椅。
是不是一脸懵逼,给大家分析分析,就明白了。
上世纪80年代,阿斯麦还只是飞利浦旗下的一家很小的合资公司,当时光刻机的大佬是尼康。
那20年以后,阿斯麦是如何将他踩在脚下的呢?
就是因为阿斯麦只组装光刻机,而尼康大部分组件都要自己生产,确保自己始终握有核心竞争力。
当你把所有利益都自己吃掉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和别人利益上深度绑定的可能性。
当你不能和别人进行深度上的利益捆绑时,意味着你的风险会更大。
一旦有其他的替代品,你的订单会立马大幅减少,所以后来阿斯麦是怎么瞬间把尼康击垮的,就是他只生产组装光刻机,欧美给他提供技术支持。
芯片我也不生产,这个钱让台积电、三星去挣,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们要投资,阿斯麦才会优先给他们光刻机。
这就导致一个什么结果?
由于他的模式能够让所有人都受益,再加上稳定的投资和源源不断地订单,导致整个世界最先进的技术,都在源源不断往阿斯麦输送。
试想,如果阿斯麦既生产光刻机,也生产芯片,光刻机的光源镜头全部自己做,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投资会撤,订单会消失,他也会失去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支持。
哪怕他现在的光刻机技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无论他曾经有多强,几年后,他也会跌到第二梯队。
台积电是怎么崛起的?
也是同样的一种方式。
过去英特尔即生产芯片又设计芯片,很多小企业设计好芯片以后,是不太敢把芯片交给英特尔去生产的,因为你本身也搞芯片设计,说白了就是怕你抄。
台积电出来以后,我不设计芯片,只生产芯片,于是出现了需求大爆炸,一下子台积电就成了最强王者。
那你说,阿斯麦是靠科技战胜尼康吗?
台积电是靠科技战胜因特尔吗?
都不是,是靠模式。
是靠一种让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好处的模式,恰巧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很大一部分利益和优势,才能吸收更多的资金和订单,让自己的产品在技术上快速的更新迭代,最终让他们成为了该邻域最牛的公司。
这几十年的历史都在反复证明一件事,掌握了合作的方法,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而不是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别人才和你合作,你才有主导权。
例如日本的氢能源技术,全球就不和你玩,我们换赛道,他能怎么办?
日本读懂了技术,却没有读懂江湖。
科技圈也是一个大大的江湖。
其实,这也不是他们能取胜的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有人帮你去验证市场,以及你是否能够拿到验证市场的入场券,这关系到一个企业最根本的存亡。
对利益过于渴望,反而会失去大部分利益。
但是,阿斯麦和台积电的这种模式,不适合内地的情况。
因为,细数大陆目前的半导体情况,没有一个能打的,只能自己全部都干。
所以,这点钱,完全不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