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结出善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风雨中结出善果

——风雨是善是恶,她说:是善!是善缘!

大学校园,歌声从礼堂传来,与大道梧桐树叶的摇动同频,震动着校园的时空,吸引无数师生倾听,注目礼堂。

“天空的星辰,闪烁在我心,照亮我的青春;日出的霞光,指引我前进,去往我的追寻……”礼堂内,女生的歌唱,获得阵阵掌声。

歌唱的女生叫梨花,人如其名,貌若梨花超过梨花。她,个头适中苗条,精致的小脸蛋、厚嘴唇、银钩鼻、大眼睛,加上秀发和前凸后翘,活脱脱一幅梨花带雨雨纷飞的图画。她不仅成绩好,还活泼上进,又有文艺天赋,作词、作曲、演唱三样,她都会,而且精通,是学校的文艺尖子,也是学生会干部。

演唱进入高潮,一男生快速奔向舞台中央,从怀里掏出一支玫瑰,单膝跪地献花……梨花面庞渗出红晕,不失风度搀扶起男生,邀请男生一起面向观众,鞠了一躬……

十年后的梨花漫步在黄昏中的雅城,看流云挂在西山制高点,翻卷起金色浪涛,碎浪花点点滴滴洒在西天,在古建筑飞檐处定格成美丽的剪影。剪影下的雅城,丰腴大方而不俗。雅城的女娲雕像在江边举起五彩石,向着天空……

“你好!”

“你好!”女娲雕像前,梨花遇见从峭壁村走出来、大学毕业后在雅城住建局工作的山里娃木樨。

“现在家里可好?”

“可好啦!现在峭壁村风景美得很,有许多人去那里旅游呢,大家既务农又搞旅游,收入增加好多哦!”

“你要多回去看看!”

“好的!”

望着女娲高高举起的五彩石,梨花的思绪又回到峭壁村。

坐了飞机坐火车、坐了火车坐汽车,一身疲惫来到汉县,站在峡谷峭壁下的琉璃江边,只见波涛汹涌的江水重重地拍打江岸,撞出朵朵碎花,崆峒的声音灌入耳廓,激得大脑嗡嗡作响。远眺峡谷,峭壁从谷底起势,层层叠叠,直刺天空,把天空划成“一线天”。

“峭壁村就在那个峭壁上!”有人告诉梨花,用手指向峡谷远处得一个“点”,一个基本与“一线天”平齐的峭壁上的“点”,回头看着梨花,若有所疑。怀疑梨花是否能到“点”上,是否能在那里住下来、待得久。

“那么高!那么陡!有人住么?”梨花强压着惊讶,仍平静地问。

“那里有一个村,村民已经在那里居住了几百年。”

梨花惊诧,把一个村放在悬崖峭壁上,这在她的世界里怎么想都是想不出来的,但这却是存在着的事实,毋庸置疑。

“那里有学校?”梨花原本就是到峭壁村支教,却问了一个无需问的问题。

“有,就是你要去支教的那所学校。”

梨花的眼光从那个“点”上收回,也收回些许惊诧和忐忑,眼泪快要盈出来,被她强行憋了回去。

如果说决定、申请到偏远地区支教是激情,但激情的火焰却被眼前的现实浇得只剩下火苗。

陡峭的峡谷夹着一衣绿水,公路在沿水延伸,给人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是来旅游,这里的确是好来处。

沿峡谷坐一程车,峡谷峭壁下的公路边出现两人一马,巨大的峭壁背景让人、马都显得渺小。靠近才看见两人中的一人穿着彝族服装,黢黑的皮肤不失特有的劲道,眼睛睁得大大的,露出高兴和渴望。另一人戴一副眼镜,斯文但不失康健,不胖不瘦、玉树临风,书卷气里藏着乾坤,有大学生特有的气质。梨花看到“眼镜”,觉得似曾相识。

车停在峭壁下,江的涛声与涛声在峭壁上的回音混在一起,把“孤独”放大,进入梨花的耳廓和心里,梨花感觉前所未有的“空”。车一停,两人便过来打招呼,把梨花的行李搬到马上。看到车离开,梨花前所未有的失落,昂头往山上一望,感觉头晕目眩,那个“点”已变成一个巨大的立面。

梨花和两人一马向山上攀登。

“眼镜”自我介绍,他叫阿甘,跟梨花在同一所大学毕业,应该算是同学,也是支教老师。另一人叫索伦,是村小唯一的老师,也是这个村唯一一个“高材生”,初中毕业便在村小教书。

“峭壁村面积0.6平方公里,266户666个彝族村民,村小只有4间教室1间办公室2间宿舍66名学生加上1名代课老师。”

听到介绍,梨花感觉到前方是无限的艰难。退缩还是向前,如何抉择?没想过、没经历过的巨大困难摆在她面前,让她不能不想到退缩,最终她还是选择向前。

在接近绝壁的土路上攀登是怎样一种感受?

上山崖的路面是碎石块加干泥土,可以说这条路就是一个巨长的“梭梭板”,从上到下积聚巨大的下滑势能,鞋底与碎石激烈摩擦发出惊险的“沙沙”声,直让人害怕。如果前面有人摔倒,就会出现“叠罗汉”“多米诺骨牌”叠摔现象,真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虽然杵着阿甘提前准备好的木棍,但行走依然艰难,与其说是攀登,不如说是攀爬。梨花基本是手脚和棍子并用,每一步都惊心动魄,需要非常仔细、高度认真,稍有不慎就会坠落山崖、香消玉殒。

太阳火辣辣“烘烤”攀爬者,加上紫外线的“击打”,让皮肤像在烈火中“烧烤”,汗水汇成细流沐浴着全身每个部分,湿了干、干了湿,衣服“糊”上一层汗渍。

梨花攀爬得“上气不接下气”,中途停留的频次和时间越来越多,直到筋疲力尽,才到达村子。

峭壁村“生”在悬崖上,山上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土豆,还有一些干果和药材,他们也养猪和鸡,收入微薄,属典型的山区贫困村。

峭壁村唯一使用的现代化用品是手电筒,大多孩子唯一认识的电器也就是手电筒。谷底有一条铁路穿过,偶尔能听到火车汽笛的声音,但仅限于此。有山下人说:“山上峭壁村距离现代文明只有1400米。因为峭壁村距离谷底火车道只有1400米的海拔落差。”

刚放下行李,村主任朵且就来村小邀请三位老师到他家做客,用当地最高规格“十条腿”招待他们。“十条腿”,就是猪四条腿、羊四条腿、鸡两条腿,加起来“十条腿”。

朵且家3间瓦房,墙壁是用竹条搭架,泥土、茅草节、水搅拌后的混合物糊成的土墙。朵且把他家“稀牙漏缝”“黑不溜秋”的饭桌抬到屋外泥地上,端上一大盘大块猪肉,一大盘大块羊肉,一大盘大块鸡肉,一大盘大块土豆,两大盘辣椒面。一群豆大苍蝇在饭桌上空飞舞,时不时有几只趴在桌上和盘上甚至食物上,食物对梨花和阿甘的诱惑力大幅减小。梨花感概:“行路、吃饭两件基本生活要素,正在挑战自己曾经的激情。”

梨花给自己“加油”:“我一定要坚持下来,不负自己的初心。”梨花在精心呵护,没有让激情的火苗熄灭。阿甘也在调整自己:“我一定要坚持下来,梨花需要我。”阿甘把梨花作为自己留在峭壁村的理由和支柱。

朵且递上碗筷,给所有人斟上酒。梨花没有推辞,她想:“要留在峭壁,必须入乡随俗,尽快融入当地。”支教前梨花做过功课,也给自己的心里打过气、垫过底:“到贫困地区一定要吃百家饭、喝百家酒,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

“欢迎!干!”朵且的一声吆喝,梨花深深地抿了一口,酒的辛辣直接穿透她的喉咙直达胃肠,六十多度的劣质“跟斗酒”让梨花全身血脉喷张,从脸到脚的皮肤一下红了起来。

主人在桌上和桌下都放了蚊香,蚊香的烟雾没有阻拦住苍蝇“奋不顾身”向饭桌发起的冲锋。在酒精的作用下,苍蝇的存在已吸引不住梨花的关注,梨花开始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大块啃土豆。

“我们来了就是峭壁人,朵且主任,我们定会为峭壁脱贫致富出力。”阿甘豪言壮语不断输出。朵且高兴地说:“你们从大老远来、从大城市来、从大学校园来,你们能来我们这里,我们全村都特别高兴。”于是,向梨花、阿甘鞠了一躬,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朵且的肺腑之言,拉近了梨花、阿甘与朵且、索伦及峭壁村的距离。

晨曦从“一线天”透入峡谷,山雾积聚形成云海,滚滚云涛在高山峭壁间蒸腾。阳光爬到梨花宿舍的窗前,由于第一次喝酒的宿醉状态,加上“轰炸机”(蚊子)骚扰,梨花还有些许倦容。刚一开门,就见阿甘端来热气腾腾的荷包蛋,梨花感到特别的温暖。

大学生来峭壁村支教,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非常重视,也特别高兴。之前无论是分配还是从山下请代课教师,或没人来,或干不长久。分配新教师去,有的宁愿不要工作也不到任。为迎接两位大学生,他们最大限度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即便如此在峭壁村工作仍然特别艰苦。

梨花走出村小就有恐高和头晕的感觉。村里除有房屋的地方和房屋外的院坝外,几乎没有平地。向峡谷望去,宽阔的江水像一根“丝线”。当地人介绍,以前有放养的肥猪滚下山崖的事情发生,也有人滚落下山的记载。

村小是政府拨款修建,刚投入使用。原来的村小是一间破瓦房,没有教师办公室。全校学生全部在一间教室上课,一堂课要同时讲授1至6年级小学全部课程。索伦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经验,先给高年级上新课,再把低年级的部分教学任务交给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通过教低年级学生温习巩固基础,又节约了课堂时间。

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学生陆陆续续来到学校。梨花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多学生貌似没有洗脸,头发乱糟糟,脸上脏兮兮。同学们看到学校来了新老师,听大人说还是大学生,大家对大学生既神秘又好奇,都想看看大学生长什么样。

孩子们虽怯生生但因集体壮胆,不约而同去看山外来的大学生——美丽的梨花老师和帅气的阿甘老师。几十双眼睛好奇地盯着梨花、阿甘看。从孩子们的眼睛里,梨花、阿甘看到了求知的需要,也感受到责任和义务。

两位支教老师来后,66个学生由原来一个班一勺烩,分成三个班,1、2年级一班,3、4年级一班,5、6年级一班,分别由索伦、梨花、阿甘负责。学校还破天荒开设了音乐课。

一天放学,索伦跑到办公室,气喘吁吁对梨花说:“梨花老师,放学了同学们都不肯走。”阿甘慌张起来,生怕自己和梨花有什么工作没有做好,引发学生们的“众怒”。索伦喘完气,平静下来,对梨花说:“学生娃都不肯走,是想你给他们再上一节音乐课。”

梨花和阿甘从办公室出来,见学生们都在操场上眼巴巴望着。梨花把学生全部集中在一间教室,教他们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美丽的童声飘出窗外,在峡谷回荡,缭绕在峭壁之上。

一个大眼睛小姑娘指着教科书里的照相机图片问梨花:“这是什么啊?”梨花感到特别的难过。

在峭壁村小,普通的教学任务变得十分困难,因为教科书里提到的物品他们都没见过,也就无法进一步学习,这成为教学难点。

小学教科书是跟随时代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编印的,有收音机的时代教科书里就应该有收音机,有电视机的时代教科书里也应该有电视机……学生没见过,教起来就难了!

梨花、阿甘想了很多办法,他们自己编辑教学资料,收集实物,用图片、文字解读、解释,还编辑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直观认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峭壁村人与生俱来有一副好嗓子,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太阳出来红又红,起床穿衣哟喂要出工,种完土豆种豌豆哟喂种西东……”固定的曲调加上随机编词的歌曲在当地节庆、红白喜事上说唱,别有一番味道。

梨花在村小组建了合唱团。她把峭壁村的曲调记成谱,再加以提升,进行二度创作,整理出几首当地最流行的歌曲,用电子琴伴奏教合唱团的孩子们唱。

孩子们学习了简朴、五线谱,唱歌不再凭先天优势“吼”。一天,梨花训练合唱团结束打开教室门,看见教室外黑压压一群村里的青年男女,让她吓一跳。索伦走过来,对梨花说:“他们都想加入合唱团。”顿了一顿,嗫嚅地说:“我也想加入!”

音乐,给峭壁村带来欢乐,也带来无限的憧憬。

第一次在村支书家吃饭的情景,让她久久难以释怀。梨花和阿甘商量,想通过孩子影响村子里的每家每户讲卫生。给朵且汇报,得到朵且支持。

村小新开设一门文明卫生课,阿甘负责编辑教学资料,小到洗脸、刷牙、洗脚、洗澡,大到洗衣服、家庭卫生、公共卫生,都悉数纳入教学内容。学校要求孩子们回家后把学到的教给爷爷奶奶、父母、哥哥姐姐,要他们和家人一起讲卫生。村上还开展了针对家庭的有奖评比活动。

学生们每天放学回家后,一项作业就是守着大人洗脸洗脚刷牙换洗衣服,父母没有问题,再上一辈就有问题了,他们已经适应了原来陈旧的生活卫生习惯,一时转不过来。儿子辈孙子辈一起,该洗脸时端上洗脸水,该洗脚时端上洗脚水,看到他们洗了才作罢。整整一周,下山的人多起来,都去采购补充生活用品。

“大学生老师在哪里?”几位老人出现在学校操场,他们大声喊叫,要找山外边来的老师“讲理”。

梨花和阿甘走出办公室来到操场,老人们对着阿甘、梨花大提特提“意见”,大声质问:“怎么学校什么都管,管到村里每家每户的家庭生活来了,还增加了各家各户的家庭开支。”

这时,朵且快步走到学校,对几位老人一顿批评。朵且对老人们说:“你们看看,现在我们山村的变化,每家每户都变得干净起来,难道干净不好吗?”

几位老人被问住,相互递过眼色,悻悻而去。

校园里,同学们不再是蓬头垢面。朵且以此为契机推动在全村开展文明卫生村创建,灭蚊灭苍灭鼠,整治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梨花、阿甘带来的文化、文明潜移默化影响着峭壁人。

“山下的大江哦流得凶哟,山上的娃哟要上学咯;大学的门哦大大的开啊,进门观赏哟美丽的景;上好学堂哦走下山,跟随波涛哦走出山哟喂……”山歌在峭壁村流行起来。原本家长计划让孩子上两三年学,长大一点回家务农,现在把目标定成让孩子走下峭壁村、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这一变化,得到各级领导和峭壁人的赞赏,朵且对上级领导和村里人说:“梨花、阿甘是峭壁村的“掌灯”人,他们照亮了全村。”

半年后,梨花、阿甘已经熟得像家人。阿甘对梨花无微不至照顾,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琐事,只要能帮助梨花的,阿甘都抢着干。阿甘对梨花的爱由浅变深,不仅进入心里,还渗到骨里。梨花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能触动阿甘的心。对梨花生活上的照顾,先是帮,后来变成义务,阿甘乐此不疲。

梨花和阿甘常去家访,他们多次走完所有学生家庭,学生家长都喜欢他们。家长原来觉得他们是大城市来的大学生,跟他们有一定心理距离,现在家长们完全把两人视作村里人,甚至看作自己家里人。

六月似火,烘烤着峡谷。六月也是雷雨季节。峭壁村的雷电吓人,让人胆颤,由于地处云端,闪电就像在身旁擦燃,雷声就像在身边打响。

一个艳阳高照后的午后,阿甘在村小制作教具,梨花一个人出门家访。

临近黄昏,突然黑云压山山欲摧,转眼间电闪雷鸣,还伴随大风,峭壁村顿时昏天黑地。阿甘在村小如坐针毡,虽只分开不到半日,却犹如一年,爱的力量让他毅然穿上雨披迈出村小,去寻找她心心念念的梨花。

呜呜呜、唰唰唰、轰隆隆,整个峡谷发出刺耳的嚎叫,时有闪电袭来,并伴有巨大的雷声,恐惧包围着阿甘。阿甘每前进一步都像在推千斤重车,需要耗费巨大的心理和身体能量。

狂风和着倾盆大雨,肆虐地蹂躏着大地,大树也被掀弯了腰,树枝树叶剧烈抖动,有的被抛到空中,张牙舞爪。虽然裹着雨披,阿甘还是被淋成了“落汤鸡”。雨水透过脸和颈汇成激流,从头直穿胸膛流到脚底,和雨衣外面的风雨一起不断冲刷身体。阿甘不断念叨:“梨花,梨花……”梨花两字像是注入强心剂,刺激着阿甘勇猛地向前行。

梨花从学生家出来不久便遇到暴风雨,只得在路边大石头旁躲雨,虽然大石头遮挡住一些风雨,但黑暗、狂风和倾盆暴雨还是把梨花折磨得够呛,她全身湿透,头发被风雨浇灌后遮住了面庞和眼睛,狼狈不堪到了极点。暴风骤雨中,风雨灌入峡谷的声音,还有野物跑动的声音,阴森、恐怖、可怕,梨花不由得战栗起来。

黑暗中,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每一分钟都是巨大的消耗,8分钟的路程足足用去30分钟。朦胧的雨中看见梨花,原本弯腰匍匐的阿甘勇敢地跑了起来,迎着强劲的风雨,跑到梨花跟前,给她披上雨披。梨花激动得热泪盈眶,热泪和着雨水迷蒙住双眼。梨花依偎着阿甘,阿甘虽雨水、寒气透入身体,心里却热血沸腾,雷雨和黑暗在心中变成“蓝天白云”。

阿甘的及时出现,驱散梨花的黑暗和恐惧,给梨花带来光明和陪伴,温暖了梨花的心,丝丝情愫在梨花心里开始萌芽。

学生家长判断梨花被暴风雨困在路上,雨小一点便给朵且汇报,和朵且一起找到梨花,把他们送到村小。

暑期到来,村小放假。梨花决定留在村小,在峭壁村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个晴朗的中午,峭壁村来了一个叫水生的研究生,他是利用暑期专程来看梨花的。水生已追求梨花多年,当初就差一层窗户纸就能和梨花走到一起。阿甘仔细端详水生,用数字串起水生的数学模型:1.76,1.76米的个头;10,面相浓眉大眼,好到10分;8,八块腹肌隆起可谓壮。数学模型推算结果:“一个字帅。”

索伦把水生安置在村小办公室,用四张桌子拼成一张“床”,找来床单被褥枕头铺陈在“床”上。

水生一来就在梨花面前表现出亲热样,这简直在挖阿甘的心头肉,阿甘“惶惶然不可终日”。与“情敌”共同生活需要多大的心理铺垫啊,阿甘采取种种办法强化内心,但收效甚微。

水生来找梨花就是要捅破那层窗户纸。梨花对水生有好感,可以说有一定感情基础。如果不是阿甘和知晓阿甘的心意,梨花肯定会毫不犹豫答应水生的追求。

在峭壁村多日,水生知道阿甘对梨花的心意,梨花对水生的拒绝让水生有知难而退的想法。

在一个太阳初升、云海蒙住峡谷的日子,水生独自下山,他选择不辞而别。也在这一天,阿甘也离开峭壁村,也选择不辞而别。他们都有同一个想法:“虽然深爱梨花,但只要梨花幸福,在不在一起不重要”。

“天啦!天啦!怎么会这样?”阿甘和水生的不辞而别,打击了梨花的心。虽然她对两人都有好感,但通过与阿甘在峭壁村的风风雨雨,她的选择更倾向阿甘。

“阿哥跟着阿妹走啊,上山下地哟为幸福;种下爱情种子哟,勤浇灌哟喂嗨;哪有海枯石烂啊,静待花开等结果哟喂……”梨花用峭壁村的曲调轻唱自己的心声,流下滴滴泪珠。

阿甘走后,梨花常常忆起那段往事。

记忆深处的那天、那个礼堂、那个舞台,台下的阿甘有冲上舞台的冲动但没有冲上舞台,他嫉妒冲上舞台的那个男生。作为数学系学霸,在音乐会除记住乐曲数字外,还把梨花的身材、样貌、五官和说话声音全部数字化:165、10、50、100……,身高165厘米,样貌10分,五官每个10分50分,声音温柔感100分。这是一个青涩理工男对一见钟情的女生的评价。

阿甘在热烈的礼堂发起呆来,他的脑海里出现一段场景:在种满梨树的地方,阿甘热情地拥抱梨花,梨花的花瓣飘飘荡荡散落在两人头上,花瓣的馨香沁人心脾。阿甘激动得颤抖起来,用双手小心翼翼捧着梨花的头,摩挲着梨花的秀发。两眼含情脉脉端详梨花,梨花享受地闭上双眼迎接阿甘……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阿甘的呆想。

“云想衣裳花想容,青春永在不匆匆;奋斗在我立壮志……”掌声又起。阿甘热血喷涌,涨红着脸紧盯住舞台,生怕舞台上的人走掉。

演唱中的梨花立下志向:“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挑战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她申请毕业后到边远地区支教,去帮助大山里的孩子。她更想去教大山里的孩子歌唱,把幸福传递给他们。

音乐会让阿甘寝食难安。学习想着,吃饭看着,睡觉梦着。梨花盛开季节,阿甘从园子里偷偷摘下梨花枝条插在寝室花瓶里,在寝室看书时呼吸梨花的香味,仿佛梨花因子已浸入他全身。

多日的苦思冥想,阿甘豪迈地为自己提出:“去!勇敢追求梨花”。他开始通过多种渠道打听梨花,了解梨花的点点滴滴。

获取的一个个信息,给阿甘带来希望同时也带来失望,无效信息多,有用信息少。只要能得到只言片语的有用信息,阿甘都激动得不得了。为此,阿甘还去过梨花老家。

勇敢追求梨花,是阿甘最难解答、最难攻克的难题。

毕业前,阿甘成功申请到美国大学研究生。他发展的一名“情报员”(室友的女朋友)送来一份情报:“梨花要到偏远地区支教。”阿甘想,如果能和梨花一起支教,就能亲近梨花,这个方法靠谱。

阿甘从学校团委打听到:梨花去的是雅城市流沙县的一个叫峭壁村的少数民族村庄。网络查询得知,村庄在峭壁上,条件特别差。有人调侃:从山上丢下一个石子开始播放歌曲《纤夫的爱》,歌曲播完,石子还没有落到山底。了解到如此信息,阿甘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但为参加支教并和梨花在一起,阿甘下定决心参加支教,并申请和梨花分在同一个地方。

一方面,阿甘写了一份长长的申请书,这份申请书写得感天动地、感人至深,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学校,得到学校的支持。另一方面,他联系美国大学,把研究生入学时间推迟两年。

费尽周折,阿甘才如愿以偿,还提前抵达峭壁村,去等候梨花的到来……

阿甘的离开,既有成人之美,又有入学赴美读研的迫不得已。直到一年后,阿甘对梨花的浓浓深情,加上半瓶法国葡萄酒,驱使他给梨花发去一条消息:“爱你,很想等你到地老天荒,但你已……,祝你幸福。”

在梨花心里,已经有对峭壁村的浓浓情怀。阿甘离开后,由于梨花的出色表现,原本可在大城市工作的她毅然决然留下,参加峭壁村的乡村振兴建设。梨花和峭壁人闯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加宽硬化上山步道,修建步道护栏和入村缆车,增设旅游设施设备,指导农户开办农家乐。峭壁村已不可同日而语,成了远近闻名的民族特色旅游村,村里游人如织,村民收入大幅提升,走上了小康之路。

清晨的梨花办公室,梨花端详办公室桌上陪伴她多年的茶具,斟上一杯茶,瞄着缕缕氤氲,思绪万千。

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作为他乡人,在雅城一天就是在翻阅雅城故事的一页,对雅城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熟悉到熟悉。也许是对峭壁村、雅城的深情和依恋,她才留在雅城。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梨花的思绪,秘书小王送来一份接待方案,有一个高级专家团要到峭壁村考察,梨花要去参加接待。

站在峡谷下的江边,滚滚江水依旧,这是梨花曾经无数次站立思索的地方,第一次站在这里是和阿甘一起。十年来,梨花有很多追求者,也有热心人介绍对象,都被她婉言谢绝,单身的她假称自己有男朋友。在她心里认定,那个在暴风雨中接她的男人理应是她的最终选择。坐在缆车上,看到峭壁村慢慢靠近,曾经的穷乡僻壤,已经变成世外梨园,梨花感概万千。

峭壁村种了很多梨树,这个季节正值春天的花季,白色的梨花花海把峭壁村打扮得洁白无暇,像个淑女。

下了缆车,行走在梨花间的硬化小路,梨花畅快万分、心旷神怡。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直扑她的眼帘,猛然间,那个身影不顾一切向她奔来。

那个身影喘着粗气,拥抱住梨花,梨花的花瓣飘飘荡荡散落在两人的头上和周围,花瓣的馨香沁人心脾,连接起两人的心……是阿甘,那个身影是阿甘。

阿甘是专家团成员之一,是一大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阿甘在美国留学,把专业改成国家最需要的专业,毕业后,他毅然回到祖国,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成就。

阿甘不辞而别后,梨花由于峭壁村信号原因停用原来的手机号码,造成阿甘发的那条消息石沉大海,与相逢失之交臂,可爱情没有抛弃两个有缘人,最终还是让他们成了“正果”。

“阿妹等啊等得苦哟,一等十年熬成婆咯;山上地里野草坡哟,今朝梨花满山坡哦;种子心里慢慢长哟,爱情石烂不变心咯,哎哟喂,哎哟喂……”峭壁村的民歌萦绕山间,在琉璃江的峡谷回响。

全书完,更多原著好书尽在QQ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