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汉武帝:火枪?难道明朝可以驱动火做武器?
西汉,汉文帝刘恒时空。
看到光幕,说到朱棣改变刑法。
说起这个刑法,汉文帝颇为感触。
汉文帝登基以后,查看前秦囚犯名册,发现囚犯数量高得惊人。
而且,汉文帝发现大多数人犯的也不是穷凶极恶的罪。
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罪,甚至连罪都不算,只能算过失吧。
尤其到秦末,监狱总是人满为患。
秦朝有强烈动机,将更多的人变成“罪犯”。
为什么呢?因为罪犯可以免费干活啊。
秦法严密,动不动就会被罚。
从中央朝廷摊派下来的各种劳役,需要有人干。
这个时候,各级秦朝官员就把心思打到这上面了。
而且,各级秦朝官员还可以从中获利。
罪犯还可以抓去帮自己耕地,干各种劳役,不用给钱。
各级官员实际巧妙利用秦法,将更多的自耕农变成为自己免费干活的奴隶。
以至于秦末时,秦军最后一波主力,竟然是刑徒为主。
汉文帝正是想明白了其中种种,才决心要慎重用刑。
除了那些杀人放火的大罪,其余的刑法要慎重再慎重。
......
【明成祖由掌握军权而夺得皇权,深知军兵的重要。】
【尤其是京师的军兵,更是皇权的重要支柱。】
【明太祖时,京师设有京军,是最精锐的兵力。】
【洪武四年(1371年)统计,共有二十万七千八百余人】
【但其中精锐,据说只有七八万人。】
【京军分编四十八卫,由五军都督府统领教练。】
【明成祖为加强京军,在京师组建三大营。】
【一是“五军营”,即原由五军都督府教练的军兵。
【五军营分为步兵与骑兵两个兵种,包括京师卫所军和各地抽调来京的班军。】
【二是“三千营”,由边境少数民族即所谓“边外降丁”组成。
【三千营,主要是骑兵,原来只作为仪仗,后来主要用于巡哨。】
【三是“神机营”,用火器装备起来的步兵军团。】
【据说神机营的火枪,是当时采用安南神机枪的制造方法,制成神机枪和神机炮两种火器,】
【炮利于守,枪利于战,神机营成为作战力较强的机械兵种。】
......
西汉,汉武帝刘彻时空。
“火枪、火炮是什么东西?”
汉武帝一脸懵逼。
每个字,汉武帝都认识,连在一起的话,他就搞不懂了。
他很难联想到火药,因为汉武帝时候,最原始的火药压根不叫火药。
后世有一句话,叫强行脑补,最为致命。
汉武帝现在就是这种状态,在自我迪化中。
只见他喃喃自语道:
“火枪?火炮,难道这明朝,还能够驱动火作为武器?”
汉武帝脑子自行想象出一个画面:
火枪应该是,一排排的明军士兵,拿着长枪,长枪喷着火,烧的敌人哇哇叫。
至于火炮,汉武帝也想象不出来了。
......
【三大营都设有“提督内臣(宦官)”或“坐营内臣”。】
【另有武臣及坐营官、司官、把总。】
【神机营还设有“监枪内臣”。】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朱棣一看到光幕此处的时候,心想,糟了,父皇又要开骂了。
果然,老朱气冲冲的怒喝传来。
“老四,你居然还把这些宦官,安插到军队中?”
老朱本来对宦官干政已经够反感了。
看到未来的朱棣,居然还宦官安插到明军中。
老朱哪里还忍得住,对着现在的朱棣又是劈头盖脸一顿骂。
朱棣只好赔着笑挨骂,保证以后绝对不用宦官干政和安插进军队。
......
【京军三大营兵多用于朝廷的重大军事行动,平时捍卫京师。】
【朱棣对北部边防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造。】
【不仅使边防指挥系统和沿边兵力部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也使北部边防的攻防组合得到改善。】
【在此基础上,以京军为后盾的分地防御的边防格局初步形成。】
【永乐九年(1411年)三月,朝廷任命刘江为辽东总兵官,负责辽东防务。】
【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二月,明军于旅顺口、望海埚、左眼、右眼、西沙洲、三手山、山头等地修建烽台七座。】
【烽台建造完成后,派兵防守,以防倭寇。】
【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月十五日,明军和倭寇在望海埚发生战争。】
【此战总计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刘江令用50辆大车载运俘虏,胜利地结束了望海埚战斗。】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看来咱还是没有把这些倭寇打痛。”
没想到,到了老四的永乐年间,倭寇还在骚扰沿海。
这些倭寇,跟张士诚残余党羽勾搭在一起,作乱大明海边。
老朱记得之前,自己一度恼火,都想东征倭国。
不过,那时候想到前朝东征倭国,遭遇大风全军覆灭,又按捺住心思。
还有,那个时候蒙古人虽然北逃,但尚且有可战之力,主要威胁还是来自北方。
没想到,小小倭寇还敢蹬鼻子上脸了。
老朱想了想,既然自己决心立老四朱棣为储君。
那么各种政务决策,时不时,都要来考一下朱棣这个未来储君。
“老四啊,这倭寇就像臭虫一般,烦不胜烦,你有何良策?”
而朱棣在一旁看着光幕,眼珠子转了转,有了对策。
朱棣知道,自己父皇曾动过渡海东征倭国的想法。
只不过,自己父皇有著种种的担忧,所以还是没东征倭国。
“既然父皇对大军东征有所顾虑,那么儿臣有两策。”
“第一策,儿臣建议派一支劲旅偏师,务必少而精锐,由猛将带领前往倭寇。”
“这一支劲旅偏师,志在惩罚,不在攻城略地。”
“倭寇劫掠我大明子民,我大明如何不能反其道而行啊?”
老朱颇为心动,不过随即又问:“劲旅偏师没有接应,身在敌国终是十分危险。”
朱棣答:“父皇说的没错,所以儿臣还有一策辅助。”
老朱:“说来听听。”
朱棣:“如果不想过多动用大明官府的力量,父皇不妨可以考虑一下民间力量。”
“民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