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青凤》系列
《青凤》: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以前我们讲蒲公在《聊斋》中最喜欢的有两个女子,一个是婴宁,他可以直呼为“我婴宁”,可见是何等的喜爱;另一个便是我们接着要讲的青凤。
通常,聊斋里的故事一般是没有连接性的,都是独立成篇,唯一特别的便是《王桂庵》。后有附文《寄生》是讲他儿子的爱情故事,两个故事先后讲述父子两人爱情的奇特。而有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则和这些故事不同,在整部《聊斋志异》出现过两次,那便是《青凤》中的青凤。
在《狐梦》中,毕生梦魂萦绕地,便是能遇到一个像青凤一样的狐女,当然,最后是美梦成真。
这也说明,在蒲公心中,青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会让蒲松龄本人在自己的小说集里赞口不绝?
下面我们便来一一探寻。
话说太原有个大家族耿氏,宅院宽敞,可惜后来家道中落,宅院大多荒废了。人家常说,荒废的宅院容易出现精怪,这不,耿家就出现怪事了。比如说,堂门自动开关,搞得家人半夜惊叫不已,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拍《小岛惊魂》的中国古装版。这次是怪物吓走了人,耿家人搬走了,只剩下个看门老头。于是乎,这宅院更加荒凉,但有时居然还能听到里面有欢歌笑语,真真是老宅有怪。
而在这种情况下,偏偏有不信邪的人,耿氏有个侄子叫去病,看来取意自霍去病,“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书上说耿生这个人为人是狂放不羁,这便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霍嫖姚,这个名字,被人看做是勇武果敢的代名词——俊美天下,唯美独尊。唐代诗人赞叹说:“借问汉将谁?恐是霍嫖姚”,可见对其的推崇。
而蒲公为耿生取这样一个名字应是大有深意的。
这不,耿生住进去,跟看门老头说,要是再听见或者看见什么就赶紧告诉他。于是到了晚上,老头看见楼上灯光忽明忽暗,连忙去告诉孔生。
常说:吓死胆小的。于是耿生这个胆大的硬要去看个究竟。鉴于耿生以前就熟门熟路,于是他拨开蓬蒿啥的,转眼就上了楼。
刚刚登楼没发现什么异状,穿过楼道时,却听见有人窃窃私语,真是“夜半无人私语时”。要是换了常人,早吓得连滚带爬跌下楼,而这里,耿生竟还偷偷望向里面,看见一对大蜡烛燃着,屋里明亮得如同白天。
只见一个身穿儒服的男子坐在正面,而一个妇人则坐在他的对面,两人大致四十岁。而男子一左一右还坐着一个年轻男子和一个少女。四人围坐谈笑,桌上是酒菜香浓。幸好这些人长着人的面貌,不然大半夜的生生吓死个人。
不过从这番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家庭应该是推崇儒家,遵循礼仪教化。上至家里长辈的穿着,下至家宴时的座次,无不体现这一信息。
耿生真不愧其“去病”之名,生生闯了进去,还嚷嚷道:“有位不请自到的客人来了!”
吓得那几个人纷纷四散躲避,原来不是鬼吓人而是人吓鬼。
接下来的场景就有趣了,那个男子质问耿生为何擅闯别人家的闺房。而耿生更是有理,说这明明是我家的房子,被你强占了。你们在这里喝酒竟然连主人也不知道邀请,真是太吝啬了。
这番物权纠纷对话结束,那男子突然冒出句令人喷饭的话:“你不是主人。”可怜的耿生单枪匹马闯入怪屋,得到的竟然是这样一句评语。
不过耿生反应很敏捷,立马说到:“我是狂生耿去病,是主人的侄子。”这个狂生用的很有意思,充分揭示出耿生的性格。
接下来就戏剧化了,那男子一听,立刻敬重地说:“久仰大名!”看来耿生大名广为传播,于是那男子请耿生入席,叫来家人重摆酒席,被耿生制止后两人对饮起来。
一番寒暄之后,知道那男子姓胡,刚才拿年轻人是他的小儿子,名叫“孝儿”,年轻人也进来坐下了。
耿生生性豪爽,更是谈笑风生,而孝儿也是个很谈得来的人。这场景,仿佛是萧峰遇见了完颜阿骨打,和乐融融。
这时候,那男子忽然问耿生,说听说你祖父写过一篇《涂山外传》,你知道吗?
耿生说知道。那男子便说他是涂山氏的后代。唐朝以后的家谱族谱我、他还能记得,五代以上的没传下来,希望耿生赐教。
这个男子倒是很诚恳,自己说出了自己的身份。这涂山氏是什么来头呢?
当年大禹治水,娶妻涂山氏。甚至有人说,上古神话中夏族的始祖神为涂山氏。在一些考证中,《吕氏春秋·音初篇》里涂山氏之女唱“候人兮猗”,被称作是中国第一首情诗,堪称南音之始。
而袁珂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直接将这个女子称为“女娇”。根据一些说法,大禹治水途中看见一只九尾白狐,后娶了涂山部落的女娇。
有人说女娇就是那只九尾白狐,也有人说那九尾白狐只是一个象征,就像古代闺中思妇看见蜘蛛认为是喜报一样。
而以我们现代的眼光来看,可能这个九尾白狐只是涂山这个部落是图腾。不过放在神话中,人们便认为大禹娶了一只白狐。
因此,在关于狐狸的故事中,狐狸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涂山氏的后代,并尊其为正统。所以这里我们看到胡郎知道耿生的祖父写过《涂山外传》便对耿生表示敬意。而这家人原来是一户狐狸。
于是耿生便简单地叙述了涂山女娇辅佐大禹治水的功劳,并有意夸张赞美,说得妙趣风成。于是那男子十分高兴,急忙跟儿子说,今天有幸听到了以前都不知道的,这位公子也不是什么外人,可以让你母亲和青凤来听,也她们知道祖先的德行。
过了一会儿,夫人带着青凤出来了。
蒲公很擅长从别人的视角中透露出自己想让我们看的人物外貌,于是借耿生之眼,我们知道青凤:“弱态生娇,秋波流慧”。
看这句描写,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女子:杜丽娘。“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有人描写舞台上杜丽娘的出场是:“鹅黄的绣花帔,婀娜的碎步,半侧着身子,从重重帷幔的一端迤逦飘来,眸子只是轻轻的一扫,那流转而生动的眼波立刻就激活了全场的生机”。
前面我们讲娇娜重点分析了她的眼睛。而这里写青凤,着重突出了“秋波”二字,秋波传情,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到暗示。
胡郎指着妇人和青凤介绍道,这是他的夫人和侄女。因为侄女挺聪慧的,能过耳目不忘,因此让她也来听听。
耿生说完便喝起酒来,凝神望着青凤,目不转睛。青凤觉察到了,低头不语。耿生偷偷用脚去钩青凤的绣鞋,青凤急忙将脚往后缩,却没有显露出怒意。
而耿生更加神智飞扬,心猿意马而不能自已。拍案叫道:“如果能得到这样的美女,即使让我南面称王我也不干了!”
所谓的借机发酒疯便是这样吧,妇人见此情景,急忙带着青凤离开。耿生也很失望,告辞胡郎。
人虽离开了,可是耿生心里还是念念不忘青凤。
到了晚上,耿生又进楼去了,只闻到满屋生香,耿生痴痴等到天亮,整晚都寂静无声。
耿生回到家里跟妻子商量想举家搬到怪宅,希望可以遇到青凤,可惜妻子不答应。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有些鄙视耿生,原来是停妻想再娶妻。
妻子不答应是一回事,耿生自己到那儿,在楼下读书。入夜,只见一鬼披头散发,面黑如漆,睁大着眼睛看着耿生。
话说这装鬼文化都没有什么本质发展,这几年流行的恐怖片《午夜凶铃》、《咒怨》里面的鬼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形象。
其实个人觉得这里面目漆黑,披头散发并不是可怕的,像香港鬼片中的这种形象往往让人有看黑色幽默剧的感受。
最可怕的是那个“张目视生”,一双眼睛就这样看着你,颇有死不瞑目的样子。很多人看完《咒怨》后最大的恐惧后遗症便是伽椰子从被子里看着你的那双眼睛。
而鲁迅先生则专门分析过什么样的鬼最可怕。文中说世上最可怕的鬼莫过于无面鬼了,其他多个鼻子耳朵什么的鬼怎么也看可以认为是有原型,而无面鬼则让你无法想象其真面目。(这点在现代的日本动漫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如《千与千寻》、《犬夜叉》等)
回到本篇,我们不禁叹息这鬼吓人的技术太低劣了。这不,耿生笑了笑,伸出指头蘸了墨水涂在自己脸上,和那“鬼”大眼瞪小眼,“鬼”羞愧地离开了。
话说这耿生的胆子还确实是大,一般人半夜见了鬼早就吓得说不出话来,或者尖叫着跑出去,而耿生居然还有心情和这个“鬼”戏谑打趣一番。
在一本所谓的“不怕鬼”的系列书籍中,曾有人选入了《夷坚志》的《漳州一士人》,《阅微草堂笔记》的《鬼避姜三莽》,《幽明录》中的《阮德如》,以及这里的《青凤》,可见其在志怪故事中的影响。
吓跑了“鬼”,到了第二天深夜,耿生熄灯准备就寝时,忽然听见楼道里有开门关门的声响,急忙起来察看,发现门半开着。不一会儿听见细碎的脚步声,渐渐有烛光从房内映出来。
仔细一看,原来是青凤。
青凤仓促间看见耿生,大惊后退,急忙掩上门。耿生跪在地下说:“我不怕险阻就是为了来见你一面。幸好没有其他人,能握握手对我笑笑,那么我死也无悔了。”
青凤压低了声音说道:“你的一片深情,我怎会不知?奈何叔叔闺训严厉,不敢违抗他的命令。”
而耿生还不死心,拉着青凤哀求道:“我也不敢奢求肌肤之亲,仅仅得见你的颜色也就足够了。”
青凤似乎有些妥协,打开门出去,拉着耿生的手臂摇了摇。耿生自然是大喜,和青凤一起进入楼下,耿生抱着青凤将她放在自己膝盖上。青凤说:“只是因为和你有夙缘,才能相聚一晚,之后即便是相思也没什么多大益处了。”
耿生忙问是何原因,青凤便解释说,因为叔叔惧怕耿生的猖狂,化作厉鬼来吓唬耿生,但耿生毫无所动。只好举家搬往别处,而我留守,明天就要出门了。
说完正想离开,说是害怕叔叔回来了。
这时候耿生却硬要留下青凤过夜,全然不顾刚才自己的誓言,正在推拉之间,胡老爹回来了。
青凤又羞又怕无以自容,攥着手靠着床,拈着衣带不说话。
于是胡老爹自然是狠狠教训了青凤一番,不要脸的小蹄子,玷污了我的门户!还不快走,等会儿看我怎么收拾你!
青凤低着头急忙跑了,胡老爹也跟着走了。耿生尾随着他们,只听胡老爹骂骂咧咧,对青凤百般辱骂,青凤哭哭啼啼,耿生觉得心如刀割,大声说道:“罪过都在我,与青凤无关!要惩罚就惩罚我吧。”
话说这耿生学琼瑶剧都学得不到家,通常这种时候应该是胡老爹出来叫骂的时候就揽下罪过,哪里还能让青凤后面被骂到哭哭啼啼?连《水浒传》里,西门庆和王婆合谋都知道应该王婆一露脸就两人里应外合算计上潘金莲。
耿生在胡老爹冒出来的时候不知道据情力争,反而是一路尾随,等到青凤情急跑出胡老爹在青凤面前骂骂咧咧的时候才知道说这些话,为何只是说是惩罚,为何在屋内不直接就向胡老爹提亲?还是只是把青凤当做是一次艳遇,并没有把她名正言顺带回家的意思?
而当耿生大声说出那番话之后,却久久没有听到声音回应他。从此以后,这间屋子再也没有什么怪现象了。于是耿生的叔叔听说之后觉得很奇怪,就把房子卖给了耿生,并不计较价钱。
耿生是大喜,举家搬迁。过了一年多,还是无法忘情青凤。其实照我来看,耿生也未必就是那么惦记青凤,青凤对于他,介乎得到与得不到之间,仿佛是心口的朱砂痣不能忘怀。
正如张爱玲的红玫瑰白玫瑰理论,或者李碧华的青蛇白蛇理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此时此刻的青凤对于耿生便是如此吧,守在她曾经住过的楼中,念着她的花容月貌,忆着她的芬芳衣香,想着她曾经的轻言细语,此中情意更多的是对自己当初心动的一种坚守吧。
等到清明节扫墓回家时候,耿生突然看见两只小狐狸被猎犬追逐,一只往野外跑去,而另一只则在路上慌慌张张,望着耿生,竟然向他依依哀哭,垂耳藏头,好像在向他求救。于是生可怜它,便解开衣服,把它包在衣服里抱回家。回到家把它放床上,奇迹出现了,狐狸突然变成了青凤。
耿生自然是喜出望外,青凤也不避讳,知道耿生知道自己是狐狸了,直接说道:“刚才与丫头做游戏,想不到发生意外,要不是你救了我,我肯定被猎狗吃掉了。请你不要因为我是狐狸而嫌弃我。”
于是耿生便安排青凤在自己别间房内住下,两人并未告诉青凤叔父,让其以为青凤已经死了。
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了两年多,也许是蒲公想给青凤一个名分或者帮耿生出口气吧,一天耿生正在读书之时,孝儿闯进来为自己父亲求情,说是胡老爹被耿生父亲世交之子莫三郎猎获,请耿生帮忙救下。
这时候的耿生便故作恶人,说当初楼下的羞辱我至今难忘,他的事我管不着。要是一定要想我帮忙的话,除非是青凤来才可以。
孝儿怎会知道青凤还健在,以为自己父亲没救了,又回想起妹妹也死了连尸体都找不到,哭泣道:“凤妹妹已经死在野外三年了。”
耿生便一甩袖子,人都不在了,你还来跟我说什么啊,徒增我的怨恨!于是故意手持书卷高声朗诵,丝毫不为所动的样子。
想当初钟会拜见嵇康,队伍华丽,高头大马,可惜向秀拉着风箱,嵇康打着铁,没有搭理他的意思。
正当钟会尴尬地准备离开时,嵇康一边“当当”打着铁,一边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也是有学问之人,回了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后来钟会对此怀恨在心,最终在吕安一案中告了嵇康一状,加速了嵇康的死亡。这里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看到耿生一副铁石心肠的样子,孝儿没办法,爬起来,哭得失声掩面而去。
随后耿生到青凤住的地方告诉了她,青凤自然是大惊说,难道真的不救?
耿生便玩起了无赖样,“救自然是要救的,刚才不答应是为了报复他以前对我的态度。要是你真的死了的话,我是肯定不会加以援手的。”
青凤笑骂道,“你忍心吗?”
看到这里心里不禁生出些许感慨,能救但是口头上却说不救,这是耿生狂生的风范吧。总比那些明明不能施加援手的人给予承诺却不兑现来得好。耿生这类人,表面上不给你好脸色但暗地里还是帮助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有些可爱。其实有的时候这类人给人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明明是帮助了人却还让受惠者背地里怨恨。虽然他们自身可能是不在意或者不在乎的。而且从上面我们说的嵇康与钟会的例子来看,如果得罪的是小人后果就严重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耿生说如果青凤真的死了他绝对不会施加援手,青凤看做是调笑之语,我曾经怀疑过,但细想,对于一只路边求援的狐狸耿生都能加以救助,那么应该还不至于会如此狠心。
于是,第二天,莫三郎来的时候耿生在一大推猎物中看见了只黑狐狸便借机对莫三郎说自己的皮大衣破了,想用狐皮补补。
莫三郎随从是前呼后拥,因此也并不太在意这一两只猎物,慷慨相赠。于是耿生便把狐狸给了青凤,自己则陪莫三郎喝酒。
而奄奄一息的黑狐狸经过青凤抱在怀里整整照顾了三天才苏醒过来变成胡老爹。一番感慨之后才知道青凤健在人世,自是唏嘘不已。
于是冤家变恩人,胡老爹又是下拜又是求耿生不计前嫌,更是欢喜回头对青凤说自己坚信青凤没死,现在果然应验了。
于是青凤又对耿生说希望耿生能将过去的宅子借给叔叔,让自己可以报叔叔的养育之恩。
耿生自然是答应了,胡老爹惭愧地回去,然后举家搬来,此后和乐融融,而耿生住在书房里和孝儿谈古论今。等到耿生妻子所生之子长大,便让孝儿教导他,孝儿也循循善诱,可以说是大有先生风范。
这个结局不知蒲公是怎样想出来的,看到这儿,不禁有些哑然之感。蒲公是故意让耿生有恩与胡老爹,挽回耿生的形象,更是让青凤有全家团聚的日子才编了这么一出相救的戏吗?
一妻一妾,耿生最后是得享齐人之福,不知为多少人羡慕。故事的最后是喜相逢,满团圆,似乎每个人都各有所得,圆满得像以前说过的聂小倩和宁采臣,月满则溢,故事圆满则略显虚假,这个我们在耿生妻子篇再来分析。
青凤篇:陌上红颜随君老,青影霓裳盈盈盼
无论说耿生是猎艳也好寻找真爱也罢,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青凤是一位有情有貌的女子。
我们照例先来看青凤这个名字。
青凤,从谐音上来看,容易让人想起“清风”,“邀得明月竹间照,清风荷影入梦来”,“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清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不觉清风过,却见柳叶起。不知为谁舞,唯有清风知”,寥寥几笔,刻画出“清风”多情敏感堪称知音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和青凤的形象较为吻合。
青凤被叔父强行带走,而仍然对耿生念念不忘,其意境恰好与汉代一首写清风的诗相类似: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青凤思念着耿生,也许希望和耿生有缘再续,希望耿生能像那信守承诺的尾生,将自己挂念在心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说的便是青凤的情意吧。
而清风二字,不禁想起《笑傲江湖》中的大侠风清扬。归隐于山,乃独孤九剑的传人,“决不会是妖邪一派”。甚至是后来自大的任我行也承认风清扬是他“最佩服的三个半人”之一,并对其武功以及人品多有敬重,如此人物,令人神往,从其可以想见其清逸飞扬之态。
此番形容用于青凤身上不无恰当。
关于“青”字,我们后面会再介绍一番,这里先说“凤”字,“凤”字用来形容女子,一般是显其尊贵及大家之气。
《红楼梦》中元春省亲,留下牌匾“有凤来仪”,后来此处给了林黛玉,改名为“潇湘馆”。而林妹妹也因此有了个“笔名”:潇湘妃子。
因此,有人便分析林妹妹也是凤凰的象征,潇湘馆青翠的绿竹引来了清雅高贵的凤凰,林妹妹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只凤凰。
而我们回过头来看“青凤”,这个“凤”字也是突出其大家闺秀之气。
若有人问《聊斋志异》中最具备大家闺秀气质的是谁?那应该首推青凤。从别的篇目中,女主角出场往往是与男主角一见钟情甚至是私定终身,而青凤的出场却是含而不露,姗姗而来。
第一次因为耿生的擅闯,青凤和胡夫人急忙离场,而后知道是耿生,胡老爹也是听耿生叙述了祖先的功劳才让孝儿找青凤来听,好让后代也知道先辈的功劳。在看见耿生借机发“酒疯”时,胡夫人赶紧带着青凤离开了房间。
此刻青凤在我们心里的形象仿佛就是一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寻常女子,即使胡老爹说涂山氏是自己的祖先,表明了自己的狐狸身份,但我们看到这里丝毫没觉得青凤有其他篇目中狐女的狐媚之气,相反,我们会觉得这是一名家教良好的闺秀。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起《红楼梦》中一位公认的大家闺秀——薛宝钗。
“朴素淡雅,不见奢华”;“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宝钗在书中其实是在第四回就已经出场,但曹公并未多加描写,可谓是“暗出”,到了第八回才是真正的出场,甚至在脂砚斋的批语中也回也是“这方是宝卿正传”,此乃宝钗“正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珊珊而出方显其珍贵之处,青凤也更是如此。耿生的突然闯入,青凤和婶婶匆匆离开,为的是女子的那份自重和家庭的教养,不得随意见陌生男子。
本想用一种花来比喻青凤,最开始认为白海棠也许不错——红海棠太过妩媚以至于张爱玲发出了“海棠无香”乃人生三大憾事之一的感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足见其妩媚,用以形容青凤只怕不足以刻画其庄重典雅之态。只是白海棠因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而显得太过忧郁,又因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而过分缺乏生气,正如宝钗的房间,一片素白,连贾母看了都觉得不好。
因此,曹公对宝钗的外貌刻画是“唇不点而丹,眉不画而翠”,而且“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但蒲公对于青凤的刻画则着眼于其盈盈秋波之上,将其大家闺秀之态下的小女儿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若真要用一种花来比喻青凤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仙客来。
那耳朵般的花瓣,透露出娇俏柔弱之态,那若有若无的香气,欲使其并非常人。虽说仙客来是因为学名“Cyclamen”的音译而得名仙客来,但其意往往令人想到“仙客翩翩而至”,“知君清雅仙中客”。
再看其花语:腼腆羞怯,内向,生命力弱。莫不是与青凤之形象一一对照:青凤之爱,委婉含蓄,羞于表达,曾几乎命丧于猎狗之口,可见柔弱。
而在这种描写下,青凤对耿生的感情是含蓄的,有着自己特有的方式。
首先是青凤出场,耿生目不转睛地看着青凤,青凤发现后,并没有对耿生杏眼相瞪,怒目而视(当然,这也不符合大家闺秀的风范),也没有对耿生流露出鄙夷不满的情绪,只是低着头。
相类似的,在《红楼梦》中,黛玉在和宝玉嬉笑打闹中,或是吵架后的道歉和好中,常常也有低头这一动作。
正如徐志摩所写: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无限情意,都蕴含在了这低头之举中。
而接下来,耿生偷偷用脚去触碰青凤的脚尖,这是极其挑逗与不尊重的,至少在我看来如此。更何况胡老爹、孝儿、胡夫人还在场。
而青凤的反应呢?如果她对耿生没有情,甚至是憎恶的话,那么她大可告诉胡老爹,让胡老爹狠狠教训一顿耿生。如果有情,用脚回踢耿生的话,则是贾母点戏时所说的,好好的小姐,读了几天书,便一味地伤春思秋,念叨着男人,做下祸事。那便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了。而这里,青凤缩了缩脚,也没有明显表露出生气的样子。
可见她心中对耿生有情,但却能做到自尊自重。
此后,耿生一个人跑到怪楼读书,青凤却未经叔叔的同意私自跑来见耿生。青凤说幸好与耿生有一晚的宿缘,过了此一夜,相思也无益。
果真如此?
如果说是有夙缘,那青凤的叔叔为何不知,还跑来大骂青凤?
因此我们不妨将此看做是青凤冒着被叔叔责骂危险来看望耿生,推说是夙缘,只是因为青凤并不是那种大胆吐露自己心事的女子。
那为什么说是过了今夜便相思也无益?这番话不仅仅是对耿生说的更是对自己说的吧。此夜过去,青凤随叔叔离开,再也无缘相见了吧。
只为见君一面,就一面而已,就此别过,将这份相思默默埋藏在心底,继续狐狸的修行。
然而造化弄人,没料想,还能再见他一面。更没成想,竟是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那一刻,不是没想过像丫鬟那样匆匆逃走,只是,看见他,心中竟然还存有一丝希望,“依依哀啼,葛耳辑首”,他会救自己吗?
那哀鸣之声,祈拜之姿,正好照应前文青凤的“弱态生娇”。那期盼的眼神,正如紫霞仙子在《大话西游》中所说:“我心中的英雄,有一天可以驾着五彩祥云来救我。”
不仅青凤或者紫霞仙子,每个女孩的心中何尝没有过这样一个人呢?希望在自己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可以有个温暖坚实的怀抱,借以让自己什么都不用想,就让时间静止在这一刻。
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蛇被镇于金钵中时说:“和你数载夫妻,好没一些儿人情!略放一放!”
许仙毫不为所动,等着法海来收服她。文章最末,说白蛇是“兀自昂头看着许仙”,此时不知白蛇心中是情是恨?抑或悔?
白娘子向许仙求救时,那眼神可是无助,生命就这样系在他的一念之间。
有人说这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其实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稻草的作用,更是贪恋那份来之不易的温暖。
就像现在很多情侣分手,女生总是说因为没有安全感。什么是安全感呢?也许就是那份温暖的怀抱吧:一种被守护、被温暖的感觉。
恰如萧军之于萧红。萧军第一次出现在萧红面前,仿佛就是一个可以拯救她的英雄,一个可以给她温暖的人,哪怕是泥淖,萧红也不管不顾地沉溺了下去。
耿生将狐狸青凤抱回了家,放在床上,竟然发现是青凤,大喜。
这点倒是和耿生的大胆相照应,如果是换了其他人看见青凤是狐狸还不早就吓跑了。不过话说回来,前文胡老爹也说过自己是涂山氏的后裔。
不过有一点确是值得玩味的,故事不是人变成狐狸,而是狐狸变成人。在聊斋的所有狐女故事中,狐女都没有显露原形,只是表露出狐狸的一些本性。而这里,青凤则将自己的本来面目暴露在了心上人耿生面前。
于此相类似的,西方童话中《美女与野兽》,野兽在美女的真爱感召下解除了诅咒,变回了英俊的王子,和美女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而这里,是青凤又变成了美女,和耿生生活在了一起。
因此我们可以说青凤是聊斋里最特别的一位女性,她将自己的本来面目暴露在了心上人之前却没有受到歧视。
而当耿生救了青凤之后,青凤说丫鬟回去肯定是说自己死了,那么我就可以也你长久地在一起了。
这里不能说是青凤简单地顺水推舟,可以说是青凤瞒着叔叔私奔了耿生。在叔叔的严格管教下,青凤还是决定和耿生在一起,此举动的大胆,不亚于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
虽说青凤中意耿生,甚至是下决心与耿生厮守一生,但是也没有忘记叔叔的养育教导之恩。
有人说《青凤》全篇一个最突出的矛盾便是耿生的“狂”与胡老爹的“正统性”,“这组矛盾可以说概括了古代社会年轻人与长辈之间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整个矛盾”。而蒲公解决这一矛盾却是源头是系在了青凤身上:青凤对耿生的“情”与对叔叔的“孝”,成为了解决者一问题的关键。
有人说,“《青凤》中的耿生有‘狂’的特点,其实是钟情而有担当,勇敢而不畏艰险,这代表了蒲松龄对于清初理学盛行、社会弥漫文弱风气的补救”。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青凤的对耿生芳心暗许也是对耿生“狂”的一个呼应吧:若青凤对耿生无意,那么耿生这番纠缠则显得无赖且流氓了。
而当青凤和耿生在一起后,难道真是嫁出去的侄女泼出去的水,青凤对胡老爹一家从此不闻不问了吗?
当然不是。这就引出了青凤或者说此篇的另一个重点:孝道。
胡老爹名叫“胡义君”,儿子叫“孝儿”,无疑是父慈子孝忠义一家的象征。
单是从孝儿的表现便可以看出:父亲处于生死攸关之际,不顾被辱骂前去向耿生求情。求情无效之后,泣涕而去,比李密《陈情表》前几段感慨陈情更加催人泪下;耿生儿子长大后,担任其家庭教师颇有师长风范。
以孝儿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胡老爹平日的教导,在这样秩序井然的环境下长大的青凤怎能不受其影响?
仅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座次都是严格安排,更何况是传统思想中占大头的“孝道”思想?
于是,化解叔叔与耿生矛盾另一个办法便是孝顺叔叔,不忘其旧恩。因此,在耿生救下叔叔之后提出接胡老爹一家来和自己住,让叔叔颐养天年。
这点无疑是对现在流行的说法“娶了媳妇忘了娘”以及以前的“养儿防老”的有力反驳。
在《婴宁》中我们说过,蒲公创造婴宁这一形象的其中一个目的便是为那些乡下因为身为女儿身而无辜被“溺死”的女婴鸣不平,发出了“养女也能防老”之语。
而《青凤》中,青凤这一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这样一种意思。如果仅仅是为了表达耿生与胡老爹和好了,那么只需要像其他篇目常用的结尾,从此两家往来不绝,形如一家人便可以了;或者说胡老爹又搬回了怪楼。
这里加上了青凤为赡养叔叔而与耿生商量的桥段,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一个阐述和弘扬。这一点,在现在看来也是极具价值的。
当然还有观点认为此篇中蕴含着“蒲松龄对自己生活的年代战事已经远去、时代已趋平静、科举制度已然实施多年时,汉族知识分子欲反不能、欲顺又有忘祖背德之嫌的尴尬的文化处境的一种合理的化解”,这里我们仅谈论聊斋女子暂不讨论这个问题,姑且置此一说。
莺吭啭出真双绝,喜付可儿吟与听
虽然青凤在我们看来和其他聊斋优秀篇目中的女子一样,具有真善美等优秀品质,但是在我们看来,这似乎不能成为蒲松龄最钟爱她的一个理由。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蒲公对婴宁的喜爱是用“我婴宁”来描述,而对于青凤则是通过其他篇目的侧面叙述来突出其在自己心中的特殊地位。
《狐梦》中,蒲公曾说自己的朋友毕怡庵(是否真实存在这个人比较有疑问)每每读到《青凤传》,往往是心向往之,遗憾自己没能遇见。
并且在故事最末,狐女与毕生告别时,曾问毕生自己和青凤相比如何(颇有《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风格),在得到毕生的赞扬后,还是表示自己不如。
蒲公为何对青凤这一形象情有独钟?会不会其中有什么隐情?
根据一些聊斋研究者的考证,青凤的原型也许就是蒲公朋友孙蕙的小妾顾青霞。
孙蕙,字树百,又字安宜,是蒲公的老乡,后来蒲公在孙蕙府上作了幕宾。而他的侍妾顾青霞也是一位能歌善舞,善于吟诗作画的才女。
更有人说蒲松龄曾为顾青霞选了一百首唐诗中的香奁绝句,以让她黄莺啼啭似的吟诵。蒲公甚至是在《听青霞吟诗》中说:“曼声发娇吟,入耳沁心脾。如披三月柳,斗酒听黄鹂。”这是对顾青霞吟诗的诗意化描绘。
并考证说是蒲公为其曾受孙蕙冷落大鸣不平,为其留下大量诗作。甚至是在顾青霞死后,作诗表达心中的哀伤沉痛:“吟声仿佛耳中存,无复笙歌望墓门。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
有所谓的红学专家说曹雪芹生命中曾有一个令他为之心系一生的女子,而整部煌煌大作《红楼梦》,里面的十二金钗都是这个女子的一个分身。因此,也有人说聊斋中那些美好的女子都是蒲公根据顾青霞的一个特征来写的,诚然,这个观点有些以偏概全,不过,我们不能否认蒲公作聊斋的岁月中有这样一位灵感女神。而聊斋中那些如花似玉的女子,有的也许若有若无地带有顾青霞的影子吧。
这样我们便不难理解青凤名字中带有的那个“青”字,耿生有了原配妻子却还钟情于青凤,蒲公在其他聊斋篇目中表达对青凤的特殊喜爱之情。
曾有人看过《青凤》后说,此篇是为那些爱情失意者所作,而耿生对于青凤的那种感情,看其面,心动不已;见其受到伤害,怜爱有加。
而蒲公对于顾青霞,也是如此吧。可以说,顾青霞之于蒲公,如同贝阿特丽齐之于但丁,是其文学创作的缪斯女神。
只不过,蒲公对于顾青霞之恋,仅仅局限于暗恋级别,发乎情止于礼。
正因如此,才没有提前上演一出“丁香花疑案”。龚自珍在《己亥杂诗》里有一首写道:“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其后自注称:“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此诗意境朦胧,指代不清,一时间,京城传的沸沸扬扬,说是缟衣人指的是贝勒奕绘的遗妃顾太清,于是谣言绯闻,王府内部斗争,太清被逐,龚自珍仓皇离京,亡命天涯,两年后暴卒江苏。行囊空空,只剩一朵枯萎的丁香花,仿佛是坐实了这段私情,留下一段丁香花疑案。
然而在顾的夫君去世前不久,阮元示以宋本《金石录》,顾太清曾题过一首《金缕曲》。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抱遗憾、讹言颠倒。赖有先生为昭雪,算生年、特记伊人老。千古案,平翻了。”自注云:“相传易安适张汝舟一事,芸台相国及静春居刘夫人辩之最详。”
对于李清照这样的才女的正常改嫁都表示不认同,那么太清怎么会在丈夫在世之时和别人暗通款曲?
因此,我们可以说龚自珍和顾太清只是一般的文字之交,而顾太清与其夫,“读《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首先让人感到的是顾太清与奕绘的伉俪情深。两人同年出生,字号相连,一个字子春,一个字子章;一个号太清,一个号太素;一个称云槎外史,一称幻园居士。其诗集,一名《天游阁集》,一名《明善堂集》;其词集,一名《东海渔歌》,一名《南谷樵唱》。夫妻间情投意合,亲密无间,赋诗填词,相得益彰”。
这样看来,顾太清比那冤死的萧观音幸运太多。
而蒲公与顾青霞之间,却没有传出过这样的绯闻,可以说是蒲公的正直耿介吧。而蒲公对于顾青霞的那份爱怜之意,便默默地融入在他的诗作和《聊斋志异》的中。
顾青霞对于他便是那朵永远绽放在心间的丁香花吧,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对于顾青霞的离世,蒲公的感情便如同那首《丁香花》的歌所唱的吧: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当花儿枯萎的时候
当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
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飘啊摇啊的一生
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
就这样匆匆你走了
留给我一生牵挂
那坟前 开满鲜花
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你看啊 漫山遍野
你还觉得孤单吗
你听啊 有人在唱
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尘世间 多少繁芜
从此不必再牵挂
耿生妻篇:但见新人笑,哪知旧人忧
耿生妻是蒲公在众多聊斋篇目中极普通的一个角色,甚至文中她姓甚名谁我们都不知道,蒲公吝惜到连一个某某氏都不给她。
通读《青凤》全篇,美貌多情的青凤,狂放不羁的耿生,古板有道的胡老爹,孝顺友爱的孝儿,照顾侄女有加的胡夫人,惟有一个人,蒲公安排了她的露面,却没有给她一个结局。
故事的结尾是耿生和胡老爹一家和乐融融,父慈子孝,然而呢,是否有一个角色始终处在我们不经意或者有意识地忽略中?这便是耿生妻了。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即使说过去耿生妻曾陪耿生一起走过了多少艰难岁月,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而当耿生见到青凤时便忘情与她之妻子于不顾,哪还记得当初的海誓山盟,甜言蜜语。
我们看,耿生第一次见到青凤,假借喝醉乘机发“酒疯”说什么得到青凤这样的女子即使是让他南面称王也不愿意了。
甚至是在酒席间偷偷用脚去碰青凤的脚尖,何等轻狂?不难想象耿生以前没有过这样的行为,而耿生妻便不止一次伤神难过过吧?
有人说,当男子发现时间让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妻子变老变丑后,便不再爱她,潇洒有能力的便离婚或者停妻再娶,没能力的只能凑合着继续过日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打着寻找真爱的幌子在外面拈花惹草。
耿生在一见青凤追求未遂之后回家强烈要求搬到怪楼去,结果被耿生妻加以反对,这里这个反对有两种理解,一个是耿生妻怕鬼怪,惧怕搬到那里碰到什么不该碰到的;一个则是捍卫家庭的责任感,你喜欢看美女没错,可是干嘛还得带着全家陪你去追狐狸精?
唐代房玄龄的夫人好吃醋,甚至是太宗李世民赐给他几名美女房玄龄也不敢接受。房玄龄召来房夫人说是如果她不接受那几个美女的话就赐毒酒,结果房夫人一口饮毒酒宁死不从,后发现原来所谓的毒酒其实是醋,于是吃醋之名流传下来。
倒是可惜了杜康,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废物利用的发明物居然有了这样的意义。
这是吃醋的温柔版,往前追溯,隋文帝妻子独孤伽罗,活着时从不许丈夫沾染后宫其他女子。而隋文帝酒后乱性宠信了一名宫女直接导致该名宫女被独孤皇后乱棍打死,此铁血手腕以至于在她死之前杨坚与她还是一夫一妻,置其他佳丽于不顾。
反观耿生妻呢,也许没有办法阻止耿生的猎艳行动,只是希望用家庭来一步步挽留耿生。爱情夫妻家庭,永远都是单行道,多插进一个人都有人会痛苦。
即便是《源氏物语》中被紫式部刻画得完美非凡的紫姬,在得知源氏公子得娶三公主后依旧是一个人默默垂泪。源氏公子生性多情,处处留得薄幸名,作为其最为钟情的女子或者妻,紫姬也是曾有过哀怨。
而青凤一家搬走后,耿生一直对青凤念念不忘,不知此时耿生妻是何感想?
有人可能会说,耿生妻和耿生也许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厚的感情,她只是他的电饭锅,只是他的洗衣机,只是他的保姆,她也许并不美如天仙并不记忆超群并不会秋波暗送,兴许只是“眼睛低低地望着,重重的眼皮,天生有一种旧式媳妇的恭顺相,高高的额头,扁扁的鼻子,宽厚的嘴唇”。
但她嫁与他之前呢?是否是彼此从未见过面,连一出《墙头马上》都来不及上演,还是曾经“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当然,根据清代男女之防观念的越加保守,前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就耿生第一次见过青凤之后欲追求青凤甚至是回家和妻子商量要举家搬迁到怪楼里去,希望能再见佳人一面,可以看出夫妻两人之间或多或少还是有感情的。如果真的是从“相敬如宾”到“相敬如冰”甚至是“相敬如兵”,那么耿生完全没有回家商量的必要了。估计耿生这对夫妻大致就是保持在“相敬如冰”这一层次了吧。
而后青凤离开,耿生买下了怪楼,举家搬迁。书上说耿生叔叔听说这件事后觉得很惊异愿意把宅子卖给耿生而不计较价钱。
从这点来看,估计耿生也算是有些闲钱之人。文章开头说耿家大族后来败落,如果是耿生完全是个破落户,那么这宅子既然已经荒废了耿生叔叔留着也没什么用,还不如直接做个顺水人情送给耿生。既然耿生叔叔选择卖给耿生,也就是说耿生也算是太穷,虽说是“低价处理”,但勉强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耿生家不至穷死。
之所以想强调这一点,只是觉得耿生家毕竟曾是大家,娶的妻子应该也是知书达理型的,即使是小家碧玉,估计也应是贤惠有加。也许他们不是患难夫妻,但也是生活无忧,相处和谐吧。
也许有的人说耿生对于这样的婚姻并不满意,所以当他看到青凤的时候,心跳“先是骤然停止,然后马上开始报复性地反弹,狂跳异常”,心中便认定了这才是自己苦苦追寻的真爱,才是张爱玲所说的“呵,原来你也在这里”,我们不便加以反驳。
而反观耿生妻对耿生呢,如果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那么耿生应该是她第一次遇见的陌生男子吧。
在未嫁给耿生之前,耿生妻是否在心中对这个良人这段婚姻有过美好的期盼?现代每个女子在结婚的时候都会幻想两人在一起的幸福场面,那么这样的经历,耿生妻是否也有过?
对比孟姜女,只是因为见过范喜良一面,便芳心暗许,此后千里送棉衣,泪洒长城,哭倒城墙。
只是因为在她的心里,丈夫是她的天,是她的地,是她的一切,是和她一起构建一个名叫“家”的港湾的人。
而耿生妻呢,何尝不是如此?
河图在《如花》中唱到:
“看春花开又落
秋风吹着那夏月走
冬雪纷纷又是一年
她等到,人比黄花瘦
那孤帆去悠悠
把她年华全都带走
千丝万缕堤上的柳
挽不住江水奔流
看春花开又落
秋风吹着那夏月走
冬雪纷纷又是一年
她等到 雪漫了眉头
听醒木一声收
故事里她还在等候
说书人合扇说从头
谁低眼,泪湿了衣袖”
在耿生妻心中,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无从知晓。只能从她若有若无的出场来猜测。
电视剧《圆月弯刀》中,丁鹏曾以为秦可情为他跳崖而死,于是每逢月圆之夜便会在屋外舞剑不止,以寄托对她的思念,而那时作为丁鹏妻子的青青温婉含蓄,内心不禁有些苦涩。
而耿生妻呢,看着全家搬来住在怪楼里,自己的丈夫不时思念的是另一个女子,在那样传统文化教育下的女子心中算不算是天塌地陷过呢?
后文耿生与青凤重逢,将其安置在别院,既没有给青凤一个名分也没有给妻子一个说法,这对于两个女子来说,都是极其过分的。
文章最后说,耿生妻的儿子渐渐长大,便让孝儿来做了他的老师。虽说是为了刻画圆满孝儿的形象,但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
如果说孝儿做了耿生大儿子的老师,那么耿生妻和青凤直接应该怎样称呼?
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在古代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耿生却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孝儿负责,那么青凤呢,算不算是小妈?那么以后进而演变为耿生的儿子更加亲近青凤或者说两个母亲在他心中处于同等地位,那么对于耿生妻来讲,又是怎样一种感受?
根据《浮生六记》的记载,有人推测说是芸娘因为没能成功帮沈三白纳妾郁郁而终,林语堂先生因此也称芸娘是“最理想的女人”。
可是呢,难道爱屋及乌真的能做到爱你的人爱你的妾吗?
而且后文很明显只是写了儿子交给了孝儿教书,并未写耿生妻的反应,不只是蒲公有意还是无意的忽略,因此,我们说在这欢乐的大团圆中有着一个被忽略了的伤痛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