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套路经济学:为什么常识会撒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再版序言

1991年的一天,我走进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数了数,发现这家书店有80多本与量子物理学和宇宙史相关的书。走过几个书架后,我找到了理查德·道金斯的畅销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它与其他几本解释达尔文进化论和遗传密码的书摆在一起。

通过阅读这些书中的“佼佼者”,我被自然界的奇观深深吸引了,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神秘的力量,了解了新的思维方式。我深深觉得,自己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想法中经历了一场伟大而又奇幻的智力冒险。

学习经济学也是一场伟大的智力冒险。但在当时,我找不到任何一本能够与普通读者分享这一冒险经历的书籍,也没有任何能够展现经济学家独特思维方式的书。经济学家总能用简单的理念阐述人类的全部行为,动摇我们的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观察世界。

所以,我下定决心写作本书。本书于1993年出版后,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在之后的20年间,本书赢得了广泛好评。最让我自豪的是,每当经济学家想要和母亲解释自己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时,本书是他们送给母亲的不二之选。

当然,这20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没有一家书店的顾客会抱怨大众经济学读物太少,这些年里出了很多相当不错的新书。我敢说,有些书的灵感正是源于本书。最近几年,最畅销的经济学大众读物是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的《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系列,我认为这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好书,在为《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撰写评论时我也这么说。尽管《魔鬼经济学》系列有其优点,但它更像是一本精彩且富有启发性的逸事集,而不是一本理解经济学的指南。《魔鬼经济学》系列通过描写人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引来读者的赞叹,而本书力图通过严谨的逻辑让读者有所收获。

逻辑很重要,它能引导我们从简单的想法中得到出乎意料的结论。比如一个简单的想法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是,当司机知道自己受到安全气囊的保护时,他们在驾驶时会更加肆无忌惮,从而导致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一个简单的想法是,当某种东西的价格下降时,供应量也会相应减少。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是,回收纸张降低了木材的价格,从而导致树木数量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一个简单的想法是,垄断者可以为他们的产品定市场能够接受的任何价格。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是,当石油的供应量减少时,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是竞争的结果,而不是垄断的结果。一家具有垄断地位的石油公司绝不会等到石油供应量减少时才提高价格。

事实依据当然很重要,但逻辑本身的能量已足够强大。再次回到回收纸张和植被覆盖率的例子。如果我说,美国拥有大量牛群的原因是人们需要消费很多牛肉,几乎不会有读者要求我列出详细的数据支持这一结论,因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同理,我们种植大片森林的一个原因是人们需要消耗大量纸张。当然,我们的想法经常会误导我们——数字也一样。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当寻找新的思维方式,不断思索,即使这些新的思维方式也并非万无一失。

1991年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写作本书的第一版时,我设想过一个“虚拟人生”的电脑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没有人告诉你结局是赢还是输。玩家会在游戏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玩得好,就会得到奖励。如果玩家觉得不值得为了一个游戏大费周章,那也没关系。后来,现实生活中真的出现了类似的游戏,它已经拥有超过2000万的玩家,它就是“第二人生”。1991年时,我想写一个创业狂热者最终徒劳无功的案例,于是我编了一个想要制造能够装进人们口袋的微型电脑的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的故事,也许你现在正在这种电脑上阅读面前的文字。

当然,这些年来也有很多事情没有改变。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在不断启发我们创造惊喜。尽管新的应用层出不穷,但这些应用背后的经济学基本原理仍然与1991年时大致相同。

在为21世纪写就的升级版中,我将同样的经济学原理应用于互联网、媒体,还有我自己的生活经验。结果就是,那些包含了“老皇历”的章节基本都重写了。在另外一些章节中,我添加了当下人们比较关注的案例,删除了所有关于磁带、宝丽来胶卷和沃尔特·蒙代尔的相关内容。

这一版本极大地受益于丽莎·塔尔佩的批判性建议。她反复阅读了每一章的草稿,敦促我不断修改,直到达到她所认同的极高的简洁标准。多亏了丽莎,否则我还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有这么大的改进空间。

1991年以来,还有一件事发生了变化,那就是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意识形态化了。如今,经济学家几乎不可能给出毫无争议的经济学论证,每个人都会怀疑这些论证背后是否潜在某种意识形态目的。所以请允许我坦率地说:我确实有自己的观点。总体上,我相信市场的力量。不可否认,本书中的一些片段带有我自己的偏见,抱歉我没能克制住自己,但我的观点并非为了强调某种意识形态。无论经济学家自己持哪种意识形态,都不应该影响他们的研究。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依靠一些基本原则开展工作的,至于这些基本原则中哪些是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间也存在分歧,但很少有人反对这些基本原则的正确性。经济学家几乎都称赞本书的初版准确地描绘了我们共同的想法,在新的版本中,我的目标是继续获得这种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