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语书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我看得懂

男生身上带着一股清香,不像是香水,像是某种洗衣液的味道。李知鹤手脚僵硬,第一时间差点忘了推开他,也可能是因为对方的动作十分轻柔,带着小心翼翼的意味。

等到李知鹤反应过来准备伸手推开他的时候,对方却先一步松开了手,垂着头一声不吭地大步离开了。

由于这个陌生的拥抱,李知鹤一晚上都没睡着。第二天在大巴上脑袋也混乱无比,最后勉强在动车上睡了几个小时,睁开眼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在江阳市火车站了。

“之后保持联系,”沈识微抬了抬眼镜,“成绩大概在一周后公布,正好是下周六,到时别忘记查成绩。”

“好的。”李知鹤说。

“到时我会通知你的,我们一起查吧。”

李知鹤点点头。

“我往这边走了。”

沈识微离开后,李知鹤打开手机看了眼时间,上面日期显示是8月1日星期六,傍晚六点零八分。

火车站回家的末班车是七点,得抓紧时间了。

李知鹤坐在公交上,看着窗外逐渐模糊的夜色,心想,时间过得真快,居然已经八月一日了。

大约两个月前,李开琼结束了高考,经过一个月的等分时间,终于在七月份迎来可公布成绩的日子。李开琼考的不错,分数线高出一本线近乎100分,Z大应该是稳了。

Z大也李开琼的理想大学,李开琼毫不犹豫地填报了Z大,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开琼在李村出名了。

在从来没有出过名校大学生的李村,李开琼考上Z大是一个轰动的新闻。从成绩出来到现在,给李胜辉孙石英夫妇的电话就一直有人打进来,其中大多是亲戚打来的,还有部分是村支书打来的。

李胜辉孙石英夫妇看到成绩也笑的合不拢嘴,对一辈子都是农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李胜辉孙石英而言,李开琼考上Z大,就像古代的农民中了秀才,是能为列祖列宗增光的事。

昨天起,李胜辉孙石英就带着李开琼去G省探亲了。G省是孙石英的老家,和Z省中间隔着几万公里的路,绿皮火车要坐上三十多个小时才能抵达。由于路途遥远,李开琼三姐弟长这么大,也只回去过两次。

现在家里,就只剩下李知鹤和弟弟李正初两个人。

“我后天开始,一整个白天都要在龙时镇兼职,你自己记得吃饭。我五点下班,大概七点会到家。”李知鹤洗完脸出来,对正在电脑面前打游戏的李正初说。

“哦,知道了。”李正初说,扭头又问:“什么兼职啊?干多久?”

“导游,就三天。”李知鹤用毛巾擦干了脸。

龙时镇是个旅游古镇,暑假人多,最近在找本地导游临时工,她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应聘,没想到对方根本不问年龄就让她去上班了。可能是真的很缺人手吧,

刚好任翰林昨天来了消息,说会晚几天到,正好她也想带他去龙时镇转转。

“哦哦。”李正初扭回头,继续盯电脑屏幕。

李知鹤看了眼时间,走过去说:“好了,到时间了,十点了,不能玩了。”

这也是孙石英的嘱咐,管着李正初,玩电脑不能超过三小时,晚上十点以后也不能玩。

“啊啊——知道了,我这把结束就关机,好吧?”

8月的H城热的像个蒸笼,从早上七点李知鹤就能感受到这一天太阳的毒辣了。她戴着帽子,躲在大石头的阴影里,不时抬头看一眼马路。边上就是龙时古镇的入口标牌,一块大石头,边上围着绿荫和鲜花。但天气太热,绿草和鲜花都蔫儿蔫儿的。

任翰林说他今天到,从H城过来的,大概八点能到。

八点十分,一辆旅游大巴在古镇的入口处停下,从大巴上下来一群戴着白色鸭舌帽的游客,有老有少,拖家带口,吵吵闹闹往路标石头那拍照合影去了。

见游客大部队朝这涌来,李知鹤稍微挪开了些,给他们让位置。

李知鹤站在石头侧边的阴影里,抬表,看时间。

都八点十分了,怎么还没来……

就在这时,李知鹤的肩膀被人从后面拍了拍:“哈喽,等久了吧,李知鹤?”

李知鹤回头,一张鸡窝头,一个渔夫帽,一个鸭舌帽。总共三个男生,个子都很高。

鸡窝头笑的极为灿烂,戴着渔夫帽的朱宣文对她微笑,最边上戴着鸭舌帽的男生还戴着口罩,看不清脸,帽檐边缘露出几缕浅金色的头发。

“咳咳,”任翰林掩饰性咳嗽,“计划临时有变,多了两名随行人员。”任翰林指了指朱宣文,“这位我就不介绍了,反正都是熟人。”

“而这一位,是我同学,听说H城好玩,是来旅游的。前阵子得流感了,没办法,只能戴口罩。带三个人玩,你不介意吧?”

李知鹤说:“嗯,不介意。”

“太好了!”任翰林拍手,“我就知道咱们小知知最好说话了。”

李知鹤:“……”

朱宣文一脸嫌弃,然后从随身包里变戏法似的掏出一顶白色鸭舌帽,往李知鹤脑袋上一扣:“本来就够黑了,别到时候晒成黑炭了。”

“这不是旅行社发的帽子吗,就你臭美,非要戴自己的帽子哈哈哈。”

“脸拿远点儿,热死本大爷了。”

听到熟悉的京腔,李知鹤心里感慨:这两人不在一个高中,关系还这么好啊。

想起学校,李知鹤问:“上次忘了问,你去了哪个高中?”

“剑桥国际高中,我和他,”任翰林指了指从一开始就一言不发的鸭舌帽,“一个班的。”

李知鹤点了点头。

任翰林从初中成绩就一般,应该上不了四中。

李知鹤看着走在她前面的一点的鸭舌帽,身体不好也出来旅游吗?

“等我几分钟。”

李知鹤让他们在树荫下等一会,自己跑到古镇里的小诊所,买了几付退热贴,顺便没了四瓶冰水。

“都吃早饭了吗?”

“路上吃了。”任翰林说。

“那就好,给,冰水。”

三个男生接过了,似乎都有些不好意思。

“谢谢。”朱宣文说。

“这种事怎么能让你一个女生来做?”任翰林说。

李知鹤安慰任翰林:“这里我比较熟,怕你走丢。”

任翰林是个路痴,和他熟的人都知道。

任翰林:“……”

朱宣文眯着眼睛笑,指了指李知鹤手里的塑料袋:“里面是什么?”

李知鹤把退热贴从塑料袋拿出来,往前递给鸭舌帽:“防中暑的,你带着吧。”

厉以年:“……”

安静了几秒,厉以年才伸出手收下。

“……谢谢。”鸭舌帽低声说,嗓音确实很哑。

李知鹤早就想好今天的安排了,上午带他们玩游乐设施,中午吃饭,下午外面太热就带他们逛逛古玩店,傍晚等太阳没那么毒辣,可以出来玩玩水上项目。

任翰林和朱宣文的兴致很高,一上午几乎把所有刺激的娱乐设施都玩了个遍。快到饭点了,任翰林还执着于套圈游戏,买了一捆塑料圈挂在手臂上,不套中他想要的土陶花瓶就不肯走。

朱宣文在树荫下认真看两个老人下棋,带鸭舌帽的男生则站在一块古碑前,似乎在打量上面的内容。

李知鹤想了想,走到了鸭舌帽身边,跟他介绍:“这块石碑记载的是孙权童年到少年时期的生平。孙权生于公元182年,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将领,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孙坚英勇善战,但在孙权年幼时就去世了。孙权的母亲吴夫人教导他和他的兄弟们。”

“孙权的哥哥孙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并在江东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孙策对孙权的成长影响深远,孙权在兄长的庇护下学习军事和政治。”

“孙权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领导才能。他在孙策的指挥下,开始参与管理地方事务。孙策非常信任孙权,把他视为接班人。”

“在孙策被刺杀后,年仅18岁的孙权继承了兄长的事业。在众多将领的支持下,孙权成功稳住了江东的局势,并逐渐发展壮大。”

厉以年看了她一眼,又转过头,看着石碑淡淡道:“我看得懂。”

李知鹤脸一红:“我知道,但这些字太小了,很多游客都不愿意仔细看,我习惯了讲给他们听。”

她看到男生的耳朵和脖子都被晒红了,就说:“这儿太晒了,我们去里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