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分 袅元今国度(河西走廊)
第3章、河西走廊
从乌苏里江,萧业数百人的袅亲团,一路关山冷月、马不停蹄的、北风中日夜兼程西行…
同时,另一路江南来的人马,亦沿着官道驿站丝路,从东向西,披星戴月的迈开步伐,向高原进发…
如果不出意外,两队人马,必将在河西走廊相会,只除非…
河西走廊: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主要通道,一个呈北西—南东走向的狭长地带,因位于黄河以西,又形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她,东西长约1000千米,依偎着祁连山世代生息绵延不仅,连接着华夏最大的高原河山,把草原、雪山和黄土连成高原,是,我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核心宝库所在和华夏人文伏雪区。
第一节、知无不言的牧羊人
走在,沙漠、戈壁、丹霞、雪山、冰川、森林、草原的风景中,体会着,和江南不一样的河西走廊腹地地段-如意的甘肃,当,徜徉在石窟、长城、边关、古寺、古城的宁静和悠远中,松子和顾若南,真真切切感悟到祁连山下,华夏脊梁、西望河山的壮阔雄浑之美!
在横山和天都山、绵延300里、已经荒废了的北松防御工事,松子,把马的牵引绳,放在顾若南的手上,然后步履坚定的走向正在坡上用香料烧烤羊肉的牧羊人、或者也许是流匪的暗哨。
当,松子走近,才发现这是一个皮肤黝黑、体型健硕、个头适中的中年人,他倒是主动打起招呼来了,毕竟你嘛远道来的客人嘛!!!
先是陕西西安官话的“我说东边来的客官!”
一看松子等人没接话,直接就“伤当当开花红样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开始自嘲,再看众人仍然是着摸不着头脑的样子,不觉的指着大伙开心的笑开了,只把一串羊肉不小心的掉在炭火里,化成一股烟,顾若南砸吧了一下嘴巴,“闻着还是蛮香的”。
牧羊人,略微,想了一想,还是华夏通用的甘肃话“啊里起里?(去哪里?)”得劲,这下大家总可以听明白了吧…
松子对问话和搭讪不置可否,而是微笑着,接过牧羊人递过来的烤肉串,反问道“老哥,哪里人,我们从南边来,准备到远西去”
牧羊人“我,汉回,哪里人,蕃汉兵的后裔而已,当年北松的“禁婚令”可是贯彻到了这里的,如今你们南边是南松,可管不了这河西走廊,走马如花的姑娘和扬鞭纵马的小伙之间的爱情了!
要说我对这里的各种土语方言,为什么这么熟悉、一溜一溜的呢,无非就是熟能生巧、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果,你看我都快忘了自己有汉人血脉的事了,兴许俺祖上还做过几天皇上呢,不然我怎么这么不安分的,初次见面,就呱呱呱的!!
见了汉人说回语,见着蕃人说维言,我爷爷的外公,也是曾给高仙芝大人牵过马的人啊,虽然多少辈人在这走廊上随性隐居野趣乐活不知春秋,也没见养出个‘东晋的国士无双、哪怕是枭雄’!!!
如今子子孙孙的混居沦落在这里,放羊牧马耕田,就图个痛快,已经不管你是松夏今袅哪国的这些问题啰!!!”
牧羊人,见松子等人,友善的听他叨咕,颇有耐心,数代军人血脉出生的他,开始勃张和直接起来,也就不拐弯抹角,奔了主题:明人眼前不说暗话,你们是来打探情报的吧,我知无不言…
在交谈中,松子知道了,走廊通道如今还是在西夏的手里,北袅对这这片区域的影响力,是伴随着三次和亲捆绑着的,目前这里是“南仙皇后(袅之成安公主,北袅亡而滴水不沾绝食自尽)和仁爱太子”施行仁政的区域,但以后就难说了,你看夹在中间,终究还是要回到中原王朝一统的,我父亲一直坚信‘王师北定西进’之说(但我怎么有个不好的感觉,从骑兵的战力来说,草原部落在崛起,是比今更大的威胁,但符合兵法所云的“远交近攻”)
我父亲,活了99岁,临了,一了百了之时,把吃了一小口的小半块瓜,轻轻放入盘中,让我大半夜、天上也无月只零星点点、把他的躺椅挪到向东方的位置,然后躺下、我半蹲着、在我耳边神秘的念叨:“不踩九州哪成罡,等来九鼎比天高,五星连珠射东方,利吾中国兴盛邦…”
然后头一歪,就“仙去了”
我说老爹也:您藏的那些坛坛罐罐和青铜器,不是还有你说的几麻袋都装不完的金银珠宝,还有从小勃律(目前为巴控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过来的黄金佛像,都随您那眼一闭,都没影了,哎,我,还是放羊去吧,免得念想着他说的那些财富,比小时候饿肚皮时俺娘在石板上画的饼还香呢,那时候蓝紫还在,后来...”
顾若南忍不住问道:后来怎么了?
牧羊人伸出右手,卷起袍子下,伤痕累累的左胳膊:你看,这就是那些懦夫,不知道哪里流窜来的兵匪,他们不是党项,也非回人,说好了的,抱抱拳、单打独斗、遵循传统武德,他们都不是我的对手,但后来他们醉醺醺的看上了俺的蓝紫,给抢去了…
她才十三岁,花骨朵一样的年龄啊,为了不被灭门,我硬着头皮喝下了那匪首敬来的”丈人酒”!
看着蓝蓝的天下白云飘,本该无比壮阔美丽的人间,居然如此惨剧轮到了我这里…
今儿个,我就放开的说,我爷爷那辈也是从中原过来的呀,这怎么掉毛的凤凰不如鸡,乱世啊,老天它能绕过谁?说实话,我不怪松,国力已不逮,一大帮华夏的盖世英雄好汉,又几乎同时出没在当下的这篇大陆,眼前迷乱啊,重开陆路丝路繁华,难哦!
我这,打那以后,就时不时的,来这紫儿离开的地方,看着她一声不吭、强装笑颜离开的西方!!
一晃哦,我也就更孤独了,眼里的蓝紫就永远是那么大的,几里山路啊,感觉就是走了大半辈子,然后我媳妇也哭闹下心事,让我去找,哪怕是留的假地儿。
然后就是半年,我都找到南边的草原雪山那边了!!!
最后的消息是,那‘山大王‘气恼咱紫儿刚烈、不仅碰不了身子、还不会侍候男人,想着自己也算明目张胆的娶的,这在兄弟们面前颜面何存,卖到窑子里又不甘
于是有天那厮喝醉了“猫尿”的一顿拳脚
紫儿那娇嫩身体和知书达理,您说,能活下来。
我失魂落魄的回到家,一看我这表情、低着头、红眼
媳妇突然做了几个年成好才会做的肉菜,说我毕竟这趟辛苦了
然后我们还左一杯右一杯的喝着,这酒就像水一样
当我大中午醒来,紫儿她娘也不见了。
只在我的土茶碗下,留了几行娟秀有力的汉字(我本以为自己的婆姨就是目不识丁的绣花枕头):昨晚,紫儿托梦我了,我是说昨天你回来时怎么有跟着一阵风的!我们中国人讲究,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紫儿说她哪里好冷,她要和我回家,我答应了她,我走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命吧!!孩子他爹,自己照顾好自己,丁儿的文化可千万不要搁下了!!!
第2节、牧羊人向导回忆唐时远征军
牧羊人,和崆峒派其实是颇有渊源的,他们姓木,名旱,生他那年天降大旱呀,都估摸着他不能活下来‘这那年头,谁还生养啊’
也就是靠着一点啃树皮吃糠壳的母山羊奶水,生命才这么卑微和倔强的活了下来。
少年时候,因为身体不好,被送去崆峒,不成想,十余年后,他,居然练就了一身武艺,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侠客了,还无意中国救了高家的后人,也就是紫儿她妈
如果不是这飞来横祸兵匪,这日子,在这片河西走廊,还是能过下去的,本想着这靠南些,会更安全,结果,哎,麻辣个把子!
所以,木旱说:如今你们来了,给了我复仇的勇气,如今我再无顾忌,我决定和你们一起去远西,顺便把那欺男霸女的贼人给“宰了”,不仅为女儿报仇、也为民除害!
想着抢走女儿的贼人索,一边“赤裸着身体,披上一张羊皮,爬行到今国王爷的脚下,宣誓效忠今朝”,一边“爬上女儿柔弱的身体(虽然未能得逞)”,眼睛就充血!如今女儿已亡故多年,妇人也找去快一年了,就怕她做傻事啊,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松子问木旱:这,打通河西走廊,凉州这一段,关键在哪儿?
木旱:兰州。
松子接着问:目前这边黄河以南地区在西夏手里还是?
木旱并没直接回答,而是叹了口气,说道:那,青海东部,已经是,今的地域了,如果要上高原,得有道路通关勘验的官方印符“九叠篆”才行!
松子瞪了瞪眼:我学生,就在那边,到时候全程由她负责!
顾若南,突然想起牧羊人说起的高将军,不禁有些好奇的问:你祖上,从瓦罕走廊快速推进,高将军的那次远征?
木旱骄傲的扬起头,你可算问对人了,我父亲时常提起:我父亲常说“兵不厌诈,将计就计”成就了高将军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军人嘛,只要打胜仗就行,你说是不是…
那时安史之乱还没开始,天宝6年春,向东距离长安九千多里的小勃律,给‘反了’,居然娶了勃国公主,对唐的书信中也没了“父汉”称谓,更是断了进贡,因此重塑唐之威信成为当时的政治正确。
当唐军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从安西出发,用百余日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天阿富汗东北部的萨尔哈德),面对这个建筑在“一座山峰上,东南西三面皆陡峭山崖、只有北部是平地、还有喷赤河屏障、近万人以逸待劳的勃国军士驻守,被天然好区位打造出来、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险关堡垒”…
如何让呼吸困难、体力下降、士气不高的这只远征军,毫发无损、轻松的渡过喷赤河,成为高将军需要解决的第一个大难题?
高原上夜间气温很低,流量自然小得多。
部队是在凌晨三四点钟渡河的,利用这个一天中最低点气温的间隙,部队有惊无险的渡过喷赤河,然后是静默穿行跋涉在山脊山腰山涧,直到潜伏起来,当高原河谷,天色刚刚露出蒙蒙亮,战斗就发起了!
这一仗从早晨打到中午,陌刀的唐军,以识匿国,国王五跌失迦延的阵亡和近千兵士战死,攻克要塞、取得了胜利,并以此为据点,继续向坦驹岭进发!
高将军从来就不是蛮干的人,当他,立在山口顶端闪光烁烁的积雪上,看向坦驹岭山顶到南坡山下那不少于二十公里冰雪覆盖的陡峭山路,他更加肯定自己登山前所设想的计谋!!
他可不想自己这一起出生入死一路招募过来的宝贵军人,去死拼硬磕,而是,率先派了20人下山、扮作阿努越人来迎降、散布渃水上连接大勃律的藤桥已经斩断了的消息(这样勃国援军就没法增援小勃律了),从而从心理上断了小勃律心存侥幸的念想,也有利于他们内部的权利争斗。
兵不血刃、挑拨离间之计啊,信以为真的阿弩越(不得不依附勃国)投降了唐军,这给,高将军和远征的将士们及时地得到了休息,肌体进一步调整和适应高原作战,创造了更为充分的有利条件。
高将军深深的知道,推翻亲勃国的小勃律政府,扶植和组建新的亲唐的政权,才是此次远征的目的。在补足了给养,高将军和他的士兵们,擒获了小勃律国王和勃国公主,就这样一举平定了小勃律!
木旱还准备继续高将军的戎马生涯,松子就插话了:这是一场非常功利的战争,但对丝绸之路的南线地区的稳定得以恢复,确实是功不可没!高将军不愧为唐国4大战神!!
虽然和汉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相比略有逊色,但绝对妥妥的英雄一个,只是在天宝9年,他自己做主悍然发兵洗劫石国,虽然全军上下可都是狠狠发了一笔财的,但同时也把盛唐在中亚的正义形象,给毁了个荡然无存。
告诉在座各位,务必牢记我华夏,只要丝路塞而不畅、区域自然割据而起,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是从商重道并以贸易立国为追求的,这也是我们来河西走廊的目的,如果不能重开陆上丝绸之路,我松必不久已,因为民族合力和战略缓冲区,非常非常重要!
其实玄奘,也是穿越过这片走廊,顾若南不禁翻开书籍,读起了其中的片段:“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
第3节、比松更开放的今国,华夏文艺碰撞的敦煌
已经不是松辽之辩和华夷之争了!
“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这种观念一旦形成,松的正统地位就不存在了,必将成为大家的攻击对象,新的所谓正统之争,正伴随着暴力征服,而迅猛开来!!
不论是打败袅国的今,还是即将崛起的草原部落,都其实坚信这一点,所以中原统治久了,慢慢的今,开始视松为南蛮,“铁甲珊珊渡汉江,南蛮犹自不归降”,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包括“汉儿”在内的今文人墨客,只要是华夏民族,皆为这片古老大陆的主人和炎黄子孙,都称中华!天下轮流座、明日到我家,仅此而已罢了!!!
(旁白)至今在民间,一些俄罗斯人仍然会称呼中国为契丹(china之意),并无贬义而是当时强大的袅带给他们的记忆。对于白山黑水间满清的崛起,居然尊松为正统,显然绝不是什么历史的误会,华夏民族的融合交流互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一直在进行!
今,相比松,更加开放和自由一些,主张国朝之下即为国人,所以传入今国的文化科技更多,甚至后期有些东西慢慢的传到了宋国,当然松的科技文化一部分也其实是通过今走向了世界。
至,今明章年间,善于创业和守业的今国,不仅人口达到了四千八百多万,已经是非常稳定的封建王朝,其酿酒技术、纸币畅通以及城市建设等先进生产力更是蓬勃发展,比如在燕京建造的天文观象台和卢沟桥,就足以说明其早已不是东北的一个割据政权了,而是有着一统中华目标的‘炎黄老部落华夏建设新力军’了。
虽然今灭了北松,但偏安的南松的综合国力,还是在今之上,只不过,不知为什么,它迟迟不能转换为军事实力,松,也并没有因为松初就出现的世界上第一种火器“火箭”(中原地区最新的火药技术,以火药为燃料的火箭、手掷炸弹和投石机、火铳、火箭,以及最重要的第一批火炮),成为军事强国(为了防止军队造反,松一直没有一个统一行事、具有强大军政号召力、一流的国家军队),而是在合众连横的风雨飘摇中,跌跌撞撞,让草原部落再次捡漏?
果真只是捡了漏,很侥幸蒙古取得了胜利,未必吧未必,黄金部落的铁骑金甲,胸怀和意识的可是天下和整个世界(如果不是担心中原江山易主的后坐力,蒙古铁骑可是打得下当时的整个世界的),而不仅仅是九州,请问他的信仰和实力与基因,又是来源于哪里!
从国号“元”,我们或者可以略见端倪,借助“元”统一的局面,南北联系得以加强,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修复,为之后几百年的统一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难怪最勤政的雍正,也曾肯定的感慨道“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
咱中国地大物博,如今看来似乎有些高傲和自以为是,但在又一次南北一统的那场数百年华夏内卷的征战岁月,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即便是血腥的战争,但在和平的车轮之中,几个人口都达到数千万的国家,还是在难得的温饱间隙,民间仍然广泛地追求享乐,音乐和舞蹈就是重要的场景表达形式。
因为河西走廊,宋夏战争消耗了大宋最后的时间,想起来就让松子痛心不已!
但松国的画师们,可没那么郁闷,把国仇家恨先放一边,这次他们是美的使徒,如饥似渴的记录着沿途的一切美好,才是责任和信念所在,毕竟在南边故步自封久了,不能让艺术的天地越变越小!!
在牧羊人木旱的带领下,当他(她)们在西夏到了月牙泉的敦煌时,看见各个时期敦煌壁画上精美和粗狂的文化对比交流一些人直接就不愿再前行了!!!
甚至有草原部落的萨满石窟,心里就想着:务必要开凿出咱松国中原最正统的石窟,我们要在这花夏文化艺术中西南北的交流时空里,创造出一屋子最雅致的风景,让她被留存在这千年丝路的文明走廊中,而不是“让松优秀文化艺术,在这里断了篇章”。
(旁白)
8000万年前,古地中海的暖流吹拂着河西走廊大地!
古印度、古波斯、古罗马的世界级文明,都来到这条河西走廊上争相绽放、竞技交流与人文碰撞,从汉唐以来到北松,一直有中原王朝的军队和各级官员所把持的陇右,始终是陆上丝绸之路畅通的保障,内忧外患的松国,仍然不惜财力,持续致力于中原文化对区域的番学传播推广融合交流,以战略上截断西夏与勃土之间的联系,这可是我松为数不多致力民族和解融合的长远格局啊!
(话说)
袅京上都,在经过袅多次扩建和修造,这里已经是一座宏伟都城的所在地了,言语有时候会多余,只有亲你临其境,才能知道她的繁华和热闹了,虽然也膂王并不喜欢这里,但主要议事场所还是这里
捺钵和例行的狩猎除外,在史书上他可是一个让人血脉胆寒、行事嚣张、酒醉肆杀的暴君,只是萧业从来没感觉到罢了,她觉得这可是天底下最宠爱女儿的皇帝了,从没让她失望过,只除了这次和亲。
也是老萨满和那些贵族鼓捣出来的,也膂王也为难,毕竟老姑父大石林牙(袅之翰林)也赞成这门亲事,说“这和亲之地可是我大袅邦未来进退之地,容不得半点闪失,说不定以后还是邻居呢,萧业公主举止得体,一定能得到高原王的宠幸,就是亲家远了些”
就要离开这里了,儿时的记忆,古老的血脉,都依旧流淌在草原娇女萧业公主的心里,温润而悠长,原来自己是这样爱着自己的家乡,为了她,我不惜牺牲了我个人的幸福,但又能再怎样呢?
眼下最关键的还是,如何进入高原勃土的鹏国地域,出其不意的,走传说中的绝密古道吗(高将军留下的唐军远征路线图)?想破坏和亲的大有人在,今国尤其是这样,西夏虽然有姑姑在哪里,但毕竟国力堪忧啊,不能去连累她和夏太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边松子一行,除部分画师留在了敦煌壁画外,其他人都跟随松子去了青海。
在海西郡主今羽西的帮助下,牧羊人的仇得报,那歹人也是管是个心思缜密的狠角色,叫嚷道“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只是无心失手伤了蓝紫,她一气之下就走失了,为了避免丈母娘高氏业迷路,这一年多以来,我可是每天毫无亏欠,不仅好酒好菜的伺候着,还礼数问候她呢,不信你问你的婆娘”
看着已经有些不理会自己的妻子,木旱直接抓住她的双肩就晃:蓝紫呢,找到了吗!你怎么不用眼睛看我??
女人只是呆呆的指着地下:在地下,有个女孩在盐湖里,怎么拉她都不上来,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篮子,哪里也还算暖和,比我在地上好,不像我,每天都被不同的人抱着睡觉,折腾个什么呀,一个个最后还不是像个癞蛤蟆一样躺在我身上…
牧羊人揪心的抱住自己神志不清的妻子,慢慢的女人有了些正常反应,平静的说道:就你抱我最紧最暖和又最熟悉,我看你力气大,就把那盐湖里的女孩一起带走吧,她父母该担心了,她抓我的手,冰凉得,真可怜啊,我记得心里是答应过她什么的。
第4节、在羽西地盘,两路人马擦肩而过
萧业和亲团,与松子一行人擦肩而过
即便,松今袅夏蒙争霸的华夏民族松元时期,到冰封雪域高原的通途,依旧是可以从草原之路、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吐谷浑古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蜀身毒道抵达的
这些汇集镌刻翻涌着华夏各民族血脉相通文明交流的轨迹,路,其实一直在延伸!
考虑到草原部落的崛起,基于袅今目前的不对付!!
萧业的高原和亲团,决定还是结合几条线路灵活来走!!!
因此啊,这从赤峰出发,一路辗转不说,居然又从河西走廊,走到了吐谷浑古道上的青海道上来,不过也好,翻过连绵雪山、穿过可可西里和羌塘无人区,就可以一路抵达勃土北诸部了。
吐谷浑道上青海道。天地之间,壮丽而苍茫,苍鹰不时掠过天空,芨芨草在风中摇曳,青绿色的新叶已在沙柳树丛间闪现,昆仑山雄踞于南,祁连山蜿蜒于北,聚宝盆一样的柴达木盆地之都兰
第一回、羽西地盘,饶戈招待萧业一行
那边羽西郡主刚送走松子等人,这边又迎来萧业一行。
在青海都兰,萧业一行虽然只是短暂停留,但毕竟人马上百,还是被今国的饶戈找到,说“(嫉恶如仇)羽西不在,(主持正义)去抓兵匪去了,(我是主人)也不用她做主吩咐,(招呼大家)就这里草原上溪流边先喝上“下马茶”
下马茶。顾名思义,就是从下马就开始的。
虽然萧业一行人的马已经安顿好了,但仪式还是要按传统的待客之道,走一遍。
四个熟红枣的奶茶端上来,吃吧奶茶抹净桌子,主人再换上盐椒味熬制的伏清茶,得就着四碟油包馓子油炸花花水晶饼点下茶,然后赞扬主人的盛情款待,此时宾主已经拉近了距离。
看着,不知道有‘八盘菜、后四碗’的一些急性子,已经是把下马茶都吃了个半饱,萧业有些好笑又心疼!
萧业开始制止各位军士,包括妍廷乐,调侃道:我们是客人,注意形象,不能风卷残云的!
各位勇士,该不会以为,这就是羽西郡主的招待了吧,笑人得很!!
各位赶紧管住肚子,免得等会只能是看得着吃不下了,我可是听羽西说,这只是饕餮美食大餐的前戏呢!!!
刚才饶戈,出去吩咐厨房了,此时回来,正好听见萧业在调侃,然后很自然的接上话说道:我们这边对尊贵的客人,可是吃三轮,下马茶只是浅浅接风,八盘菜算是正式洗尘,后四碗才是饱饱的吃!
饶戈是个话不多的人,刚才可不把好几天的话都说了,所以待萧业等人吃饱喝足,他就拱拱手、吩咐手下人,拿着尺八一样的剑箫,告辞了。
本来还想问问今羽西情况的萧业,也只好作罢:想来是怕羽西送我上高原!再好的美食接待,怎抵得上再见一眼,相濡与沫的她,哎,如今,真正有些孤家寡人一样的、都是天各一方,一旦我去了高原哪里落户,彼此再想见个面,都万里遥遥的!!
这饶戈真是不懂人性人心,但只要对羽西好就行,我且把我头上戴的簪子留给她吧,上次她走得急,都只顾着饮酒,什么都忘了…
(旁白)
松,国势不如唐朝强盛,与远离汉族地区的卫藏等地藏族各部联系交往较少,但与邻近汉族地区的甘、青、川、滇藏族各部的经济、政治联系却是更为密切。
这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后,对过境商人的财货“十中取一,择其上品”,剽劫贡商,扣留旅人。
导致来往于中原和西域的商队贡使,纷纷绕道青唐,而唃厮啰则疏通和恢复了这条从西域经青海、河湟而入中原的“吐谷浑故道”,还派兵护送西域各国商队,直至松国边境。
所以两队前往高原的人马,不约而同的都到了这里就不足为怪了,然而比较遗憾的是,双方又是擦肩而过,不然“死亡路线和绝密古道上”大家也好有个帮手、彼此多个伴。
都说雪域往西,才是真正高原,哪里有苯教秘境道场、象雄古格传承、更是天上阿里!
萧业她们和亲团,目的地,是海拔2800米的朗钦藏布河谷。
但松子一行,却是遇到了麻烦!
其实木旱的事,快意恩仇的来说,也其实简单,一刀子剐心就行,但从长远来说,此后人生漫漫而难过,是木旱自己需要承受的!
“直接了结了贼人索,是不是反倒痛快了它,我得想办法挖去他双眼、揪掉他的耳朵、割去他的卵子,把他筋骨打散,再捆绑着丢到一个了无人烟之地,让饿狼去吞噬,也不枉此生最后时刻,他丑陋的灵魂和生命,就不配再轮回这世间,我绝不信什么因果和天谴”
第二回、牧羊人醒悟,只有放下,才能获得新生
最终,木旱,还是决定
拿起了杀牛刀,乱刀捅死,只管图个自己痛快,然后就此作罢!
看着,已把自己打得满脸是血的索,就在自己眼前求饶,木罕看都懒得看他表演
他眼前,现在看见的只有蓝紫被抢走时的那凄惨画面,女儿的眼神,分明是有怨的,她能怨谁,不是自己这个父亲,还能是谁!
别人怨得着嘛?
如今自己的女人也被它们这些畜生弄得疯癫,我拿什么高尚去原谅!
这狗日的些,做尽了伤天害理之事,我这就收拾了它,且纳命来!
但,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木旱神志不清、半个袄子都没扣的婆姨高氏,趴在了索的身上,挡在了他的刀口前...
她自说自话“不准你们欺负他,他还要吃我奶呢,除了你这个拿刀的,就数他对我最好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每一次抱着我叫蓝紫,我的心都会颤和疼,我不知道这感觉算是什么,但他死我也也不活了,对了你这拿刀的,我们家女娃子去哪里了”
木旱,无比怜惜愧疚自己的妻子,心疼得让她枕在自己的胸口,一夜不眠不休合不着眼的,就是饮酒,然后白了头,古人诚不欺我“真的会一夜白头的”
几天后,当牧羊人佝偻着,骡子拉着棺材里的蓝紫,妻子高氏则骑着毛驴,自己手里牵着今羽西赠送的青海骢,目光坚毅的,一家人,向天都山方向走去,毕竟出来也不短的时日了,该回家了!
(后来,从江南来、曾是义军的辛将军,得到索在中原的一些信息,单骑潜入,在今军大营,诛杀了这个义军败类,其实今兵也早就瞧不起这厮,如今,骄傲的今占上风,还得浪费粮食去保护这种他们其实根本瞧不起的变色龙,“凭什么”,所以来自松的辛将军才能虽远必诛、全声而退,只是在抽空的时候,上面人闻起来,才草草的记录了一下,有什么不能记录的,这姓索的玩意儿,丢的又不是我们家的人,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天边正升起的新的朝阳,看着牧羊人这么简单的就放下了,今羽西有些难得少年老成的欣慰
她对松子说“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有时候看不见不过是乌云蔽日,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老师您知道吗,我之所以选择饶戈,并非他对我好,或者放下富贵到海西,而是我突然懂得了在这乱世,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有资格选择确定性,所以我不再顽劣的对待生活,而是率先与生活和解了…”
松子说“牧羊人并非常人,只好放下只有放下只能放下,才能获得新生,国家之间,也应该是这样,战国策中刘向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祖祖辈辈都在这地头,总有握手相见的那一天,还是请郡主把话带到今国的高层中去,凡事多留余地,继往开来才是”
(旁白)因为担心,被遣散的一些想不明白的兵匪,会报复牧羊人,于是松子瞒着木旱,仍然是派了练家子兵士一路跟随,并让他们事后,几个先去和敦煌的画师们汇合。而主力人马,则继续沿着青海道,抵达古羌地-郭勒木德(河流密集的地方),只等最后一次修整,即翻越大雪山,前往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