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莆田海战
水平庙义勇军大营中,丁小勇小心翼翼地拆开油纸,露出里面粗犷坚固的枪身。黑色的金属枪管在阳光下闪着冷光,给人一种威武而肃杀的感觉。他用手托起枪,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中涌起一股踏实感。
每一位新兵都沉浸在拿到新枪的喜悦中,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郑袭站在点将台上,高声说道:“从今天起,你们正式成为义勇军的一员!”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义勇军6000人被重新编成6个营,每个营中新兵与老兵各占一半。为了更好地锻炼队伍,郑袭决定以实战代替训练。众人商议后,决定在渡海之前攻打莆田城。
从厦门岛调来50艘船,加上泉州的50艘船,共计100艘船。兵分两路,陆路由4个营组成,由郑兵领军;水路由1个营加上水手组成,由郑袭亲自指挥。两军将在莆田城下汇合,总兵力约7000人。
郑兵率领陆路部队沿着驿道北上,三日后与闻讯而来的清军在仙游县枫亭驿附近爆发了一场遭遇战。
清军首先发动进攻,八百名满清骑兵沿着八匹马宽的驿道冲锋。他们手举弯刀、铁骨朵,面目狰狞,口中大喊着冲杀而来。
郑兵冷静下令:“膛线枪手自由瞄准,燧发枪手100米准备,五段式射击!”当清军冲到一百米距离时,他大喝一声:“放!”
震耳欲聋的枪声瞬间响彻战场,清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冲在最前面的马匹纷纷倒地,阻断了道路。清军当场被打死三四十人,后面的人因马匹摔倒而受伤,甚至被踩死。一些马匹直接折断了腿,剩下的两三百名骑兵见状,慌忙转身逃窜。
义勇军并未追击逃跑的清军,而是将躺在地上哀嚎的清兵直接处死。战利品很快被收拾完毕,共缴获500多匹马,其中30多匹当场被打死,许多马匹断了腿,真正完好的马不到一半。
清军一路逃回莆田城,众人才松了口气。靖南将军陈泰恼怒地质问:“刚才怎么败的?谁给我说清楚?”
骑兵们面面相觑,一名包衣低声说道:“奴才只听到一阵枪炮声,然后有人说败了,大家就往后撤。”
其他骑兵也纷纷附和:“前面的人被马匹绊倒了,可能是驿道太窄,冲锋速度太快造成的。”还有人抱怨道:“南方的道路太窄,根本不适合骑兵作战。”
陈泰大声喝斥:“住口!你们这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兴化知府朱国潘劝道:“将军,如今贼人势大,我们只有守住莆田,等待援军到来。”
陈泰叹了口气,这一仗败得实在冤枉。还没与敌人正面交锋,就已经稀里糊涂地输了,还损失了500多人。想到如何向朝廷交代,他不禁感到头痛。
另一边,义勇军埋锅做饭,第一次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马肉。火夫笑着喊道:“马肉管够,大家悠着点吃,别撑死了!”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
与此同时,兴化湾上,义勇军的船队与前来支援的福州清军绿营在目屿岛附近的海面相遇。清军有200多条船,总兵力约5000人以上。义勇军的水手大多出身海盗,看到敌人强大,不但没有畏惧,反而兴奋起来。
郑袭通过旗语传达命令:“尽量避免接舷战,利用火枪的射程优势,集中火力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
已时(上午10点),两支船队逐渐接近。双方开始用火炮对射,义勇军的船队占据上风位置,船只多为大型福船,而清军的船队则杂乱无章,各种船只混杂。
郑袭通过望远镜观察战况,发现双方的火炮都未能给对方造成实质性损伤。他摇了摇头,心想:“如果面对的是荷兰或西班牙的大帆船,这样的仗该怎么打?”
未时(下午1点多),海面上风浪渐大。义勇军水手的优势逐渐显现,双方在风浪中的控船技术完全不在一个等级。抓住这个机会,义勇军船队集中火力围攻清军的几艘大型福船。一时间,枪炮声大作,火光四溅,水花飞溅。几艘福船上的清兵被打得抱头乱窜,不一会儿,船帆燃起熊熊大火。
清军见势不妙,立刻掉头往平潭岛方向逃去。义勇军一路追击,见船就烧。许多清军士兵只能跳海求生,还有一些船见势不妙,直接冲滩弃船逃跑。
追击了一个时辰,义勇军俘虏了六艘福船,另有十几艘船冲滩,只能等风浪小些再拖回。这场战斗虎头蛇尾,义勇军损失了两艘船(被火烧毁),清军则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船只。人员方面,义勇军主要被流矢所伤,伤120多人,死亡17人;清军死亡五六百人,绝大部分是跳海淹死的,俘虏600多人,缴获40多艘船,另有十几艘船被烧毁,十几艘船冲滩。
这场胜利虽然得来,却暴露了义勇军的许多问题。船队缺乏有效的攻击手段,难以对敌人造成致命打击。今天的胜利,更多是依靠天时地利。
郑袭也很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稳定的地盘,没有造船厂,一切都是空谈。
次日清晨,海面风平浪静。义勇军趁着涨潮,抢救冲滩的十几艘船。一直忙到中午,12艘船成功脱险,剩下的5艘船只能遗憾放弃。申时(下午4点),义勇军船队抵达木兰溪入海口。
郑袭派出两名斥候,郑涵和丁仪征,划着小舢板趁着涨潮,沿着木兰溪往上游划去。一个时辰后,两人在一个叫白埕村的村子上了岸。
村里到处飘着肉香味,郑涵和丁仪征顺着香味走进一户民宅。屋里是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妻,正在煮一大锅肉,旁边四个孩子眼巴巴地盯着锅里的肉。
一打听,原来今天午时(中午12点),清军在枫亭驿打了败仗。锅里煮的,正是被打死的清军马匹。夫妻俩热情地请郑涵和丁仪征吃马肉,两人客气了一番,顺势坐了下来。
丈夫说道:“我胆子大,去得早,还帮义勇军挖坑埋清军尸体。我数了一下,杀死的清军有500多人。”
郑涵和丁仪征从白埕村出来,划着舢板连夜回到船上,将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郑袭。
第二天一早,义勇军召开会议后,决定拆下四门火炮,用平底沙船顺着潮水运往莆田城。郑袭亲自领队,带领800名义勇军士兵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