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风起长安
当然,陈秋安对高适提过的这两个诗人朋友并没有那么感兴趣。
这两个叼毛的真实政治本事,陈秋安心里还是有数的……
杜甫么好歹能当个监督的位置,他刚正不阿,兴许可以坐一个类似魏征的作用?
李白,这小子最好的去处就是去打野……
……
长安!
这里是长安城,是大唐最后的荣耀!
这些天里,长安城,风起云涌,消息很多。
这是唐玄宗暗中撤离京城的第三天。
这一天,午膳刚过,朝廷破天荒地在许久没见到的布告栏上张贴了告示:
皇城门,内城门,外城门,十二座城门,十二个布告栏,都写上了“圣旨”:
圣旨的大概意思没有多少内容,中心思想就一句话:
“虽然朕跑了,但是朕还是把你们放心上的,相信朕!”
长安?
他不管了!
这一天,长安各阶层轰动。
第一批看到这逃诏的人,怀揣着难以置信的震惊,以及“我是第一手消息”的那种优越感,疯狂地传播这个消息。
而后无数百姓蜂拥而来,只为一睹懦夫真迹。
“这诏书,是什么意思,当真是陛下要跑?”
“千真万确!”
前面的人回答着后面的人,“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朕今暂离京……’”
“陛下当真是要跑了!”
“具体怎么说的,快……快念!”后面的百姓焦虑地催促,“什么情况?”
整篇逃诏,洋洋洒洒几千字,靠前的一员老秀才,抑扬顿挫地念完。
寻常百姓,有的人听懂了,但更多的人云里雾里,不过这不影响——
他们都能听懂这诏书的意思。
陛下要逃!
“陛下逃了,这可怎么办啊,陛下走了,长安是不是就被彻底抛弃了?”
“我看是的,长安没有人镇守了,我们被遗弃在这里了……”
百姓们最关注的无非是吃饱喝足,生老病死。
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安禄山史思明蠢蠢欲动,外面关于他们“雅好屠城”的消息又传的到处都是,谁不想活?
可城中养得起马匹的人就没多少,更别提这个时候跑了被安禄山史思明抓到,那多半是不如死的。
焦虑的情绪,只是两个时辰,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世人皆知,当朝皇帝是个懦夫,抛弃了所有百姓,选择了离开京城。
群龙无首的长安,注定是个乱局。
“怎么办啊?你想走吗,要不我们什么时候也离了京城吧?”
“这个时候离了京城,去哪?我们的户籍在京城啊,更何况陛下也在圣旨里说了,京城户籍者乃古之国人,是要与国同死的。”
“这该如何是好啊?陛下把能打仗的所有人都带走了,那我们该怎么办?”
“建宁郡王是不是担了个北征大元帅的职?”
“得了吧,建宁郡王前些日子出去,不就是送死的?要是建宁郡王能救我们,不是早就救了?”
“我倒是觉得,若是建宁郡王能来这里,兴许也有机会,可是……真的能来吗?”
“且不提建宁郡王八百军大概是已经死在潼关,就算没有死在潼关,就八百兵,又能如何呢?”
“……”
不过很快,焦虑的情绪就被遮掩了过去。
因为,城中又有新消息在传。
一处茶馆。
说书人羽扇纶巾,正讲着故事:
“说那建宁郡王,一人带领八百骑,要攻那潼关……”
“说到那潼关啊,哎呦,那可不得了,有安禄山义子安度俊防守,又有一万多的大军,你道怎样?”
“那建宁郡王,一人一马,身先士卒杀破城去,在那城墙上,一箭便射穿了酣睡中的安度俊!”
茶馆中,人人皆抬起眼,听着这新鲜的故事。
有人问道:
“说书的,咱说书,真能有些道理不成?”
“你这书,得讲明白吧,平常说些关羽秦琼,我们不知,也便罢了,这建宁郡王,掌故我们都颇为熟悉的。”
“乱编?这等事情怎么可能为真!”
说书人不理,只是一拍惊堂木,说道:“并非乱编!”
“此事,乃前些日子发生之事。”
此言一出,顿时整个茶馆内便肃静起来,一个个都晓得这说书人的脾气——
是催了不说。
说书人一看大伙这么安静,便是继续说道:
“潼关牢不可破?非也!不过是懦夫之言!”
他轻笑一声,“乃是我有渠道,有消息!”
“前些日子呀,建宁郡王早就已经破了潼关!”
“听说陛下逃了,他这才带着人赶回来呢!”
顿时就有人问道:
“大破潼关?真的假的?建宁郡王,不是只带了八百军吗?”
“对啊,这就是显得建宁郡王,本事大!”说书人笑着说道,“我说的话,句句属实!”
“明明建宁郡王都打了大胜仗了,为什么陛下还要离京?”
说书人顿时一笑,“好问题!”
“这便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那大奸臣杨国忠,还有他那表妹杨玉环……”
类似的事情,在长安各处发生。
这些说书人之所以能够在首善之都传达这些大逆不道的东西而不被人追究,原因只在陈秋安——
陈秋安其实昨天夜里,就已经悄然抵达长安。
但是他没有选择主动露面——
群龙无首的长安,太需要一个人,太需要一份战报,来提振精神了。
更何况陈秋安知道,想要提高守住长安的可能性,他必须要积攒更多的国运,让更多的民众民心归附,来换取新的东西。
故而陈秋安才会选择制造出“凯旋”的景象,来换取更多民心。
等到夕阳终于快要落下,天空中已然被染成红色,这时,城中才有消息开始传播:
“建宁郡王回来了!”
城中几乎所有百姓,都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却偏偏在今天一个个都选择了晚睡:
他们几乎都聚在了东城。
他们在等待着建宁郡王的归来。
甚至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哪怕是建宁郡王只剩一个人回来,哪怕那些说书人都放了屁,回来的只是建宁郡王的尸骨都无所谓——
建宁郡王为国捐躯,乃是好男儿。
“建宁郡王到!”
长长的呼喝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