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绪,很正常啊!陪孩子安然度过青春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课
无法理解的一段时期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最难受的事情是发现学生又逃学了。

“你今天也不来上学吗?”这是我常常发给那些家伙们的短消息。

我热切地期待着学生的回复。我总是想:万一他(她)会来呢……办公室里邻座的老师大概是觉得我太执着了,劝我说:“放弃吧!想来的已经来了,不想来的等也不会来。”

我等待的是一个头脑聪明、性格开朗的孩子。按理说,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日子并不难过,相反会过得很愉快,无论学习还是人际交往,都会开展得比较顺利。可是,他觉得学校生活很无聊,不太喜欢学校,再加上他和母亲的性格反差较大,时时处处都可能发生冲突,出于反抗心理,他有时候会躲到朋友家不肯回家,有时候干脆拒绝上学。他把考试称作“黑色考试”,也多次说过“想要转学”,无故缺勤更是家常便饭。

孩子的妈妈对我说:“真是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要求我做的我都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呀,但他就说不想上学……”她的眼睛里流露出无计可施的悲哀。她向我咨询了将近一年,关于“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聊了很多,但是我一直找不到关键的原因。

有一天,那孩子又逃学了,我和他妈妈电话沟通了一小时左右。忽然,他妈妈小心翼翼但又像下定了决心似的对我说:“老师,我好像猜到了!”她的语调正式且严肃,我的心也不由得跟着紧张起来。

“老师,可能是因为我怀孕的时候吃了泥鳅,所以这家伙像泥鳅一样不好抓!”

听到她一本正经地说出这么滑稽的一句话,我忍不住拍手大笑,声音大得恐怕隔壁办公室都能听到。

“哎呀,我的妈呀!终于找到原因了——原来是泥鳅做错了!哈哈哈……”

这位母亲的内心到底有多焦虑,才会连怀孕时吃过泥鳅的事情都想起来!虽然我大笑了一阵,但那一瞬间,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位母亲苦恼而又无奈的心情。

青春期孩子们的行为是非常情绪化的,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不是基于对事件和目标的整体认知,而是更倾向于按照那时那地的心情行事。所以,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一向非常重视出勤分数、因为怕迟到每天跑着到校的好学生,有时也会为了庆祝其他学校的朋友考试结束,逃掉自己的社团课程,因无故旷课被老师大幅扣分。事实上,这种无厘头的事情并不少见。

具有理性判断力的成年人,当然很难理解青春期孩子们的这种即兴行为。其实,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们,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境况和看问题的水平不同,也经常互相不理解。青春期,从根本上来说,是青少年寻找自我的过程,与他人对立是必然的。

青少年常常意气用事,行为冲动,与这个阶段大脑发育的特点密切相关。简单来说,这个阶段的大脑主管理性判断的额叶还不发达。成年人在分析信息和做出决定时,用大脑前部的额叶进行逻辑和理性的判断,十几岁的青少年则是用脑颞叶内侧的杏仁体代替正在发育的额叶来分析信息,并做出决定的。杏仁体从婴儿出生时就已基本完成发育,它主管情绪而非理智,因此,青少年的决策更倾向于遵从自己的好恶和一时的情绪。作为父母,不要急于以成年人的标准来判断青少年的行为,而要耐心地等待他们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慢慢成熟。

生物学上普遍认为,人的额叶要到30多岁才能发育完全,但我在学校里观察发现,也有很多孩子在一年之间就有飞跃性的发展。经常是才过了一年,孩子们就长大成熟了很多。

“唉,犯愁啊!你说这小子能长大成人吗?”

“她这中学能顺利毕业吗?”

我无数次听到父母们的担忧和叹息。

所以,当看到那些曾经让父母头疼不已的孩子们按时到校、努力学习的样子,我常常感动得泪流满面。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只要顺利度过了青春期,就能成长为一个潇洒稳重的大人。所以,父母与其害怕和抗拒孩子们的变化,不如集中精力,认真地关注孩子们到底需要经历怎样的变化,之后又会如何成长。

即使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父母也千万不要一味简单粗暴地指责他们。我们改用温暖的目光看待他们,如何?我想,只有父母和老师对青春期的孩子给予温暖的关爱,孩子才有可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省察。

曦允老师的知心话

教育这帮淘气的家伙,我经常会不自觉地提高嗓门。可是,听到自己歇斯底里的喊叫声时,我又常常会后悔、自责。

想必父母们也是一样的吧?即便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去理解子女了,也还是出现过许多次情绪失控的经历吧?这种时候,父母们也不必太过自责——虽然我们是成年人,但谁能做到时刻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呢?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试着和孩子重新对话,向他们和缓地说明自己作为父母的想法和感受。这时你会发现,其实孩子远比你想象中更懂事。刚刚你可能还在心里嘀咕“这家伙是我的孩子吗”,这时,你可能又会在心底悄悄地感叹“这家伙还真是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