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篇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语言文字事业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围绕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坚定引领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伟大实践,成功推进几千年来最为深刻而广阔的变革和发展,前所未有地发展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语言和文化权益,前所未有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语言文字事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语文生活变革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提出“用工人和农民所听得懂以及他们接近的语言文字”“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等重要理念。
党在创立时期、大革命时期,积极倡导和推动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文艺大众化运动、新文字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担任主编的《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创刊,成为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的主阵地。1918年12月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成为宣传实践白话文、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阵地。1921年瞿秋白受苏联文字拉丁化运动影响写出了《拉丁化中国字》草稿。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作出《宣传问题议决案》,提出“我们的鼓动应当使群众了解……所以应当用极通俗的言语文字”。
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积极兴办教育,开展识字教育、推行新文字、扫除文盲。1927年9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提出“不让一个工农分子是文盲”。1931年9月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吴玉章、林伯渠等起草的《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1933年10月中央苏区文化教育大会通过《消灭文盲决议案》。1939年4月《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提出“发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提高边区成年人民之民族意识与政治文化水平”。1940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1940年10月,陕甘宁边区冬学委员会成立,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成立。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和平建国纲领草案》,明确提出“普及城乡小学教育,扶助民办学校,推广社会教育,有计划的消灭文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语言政策与实践,开启了语言文字走近广大民众、惠及广大民众的历史进程,结束了我国两千年来言文分离的历史,打破了存续了数千年的语言和文化阶层壁垒,为我们党宣传教育大众、团结发动大众进行革命斗争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语言文字政策与实践做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和积累。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语言文字事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语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推进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扫除文盲为主线的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实践。
党领导确立国家基本语言政策和制度,指明了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前进方向。党中央强调“应该从六亿人口出发来考虑文字改革的问题”“扫除文盲是我国文化上的一场大革命,也是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指出“一切干部要学普通话”,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
党领导建立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确立了新中国语言文字工作体制机制。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1952年3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会,1952年10月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1953年10月成立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1954年11月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6年1月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各地、各行业部门也相继设立了相关工作机构。
党领导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各项主要任务,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1955年10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部署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工作。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2月《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1956年至1960年举办九期普通话语音研究班,1958年至1979年举办五次全国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195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扫除文盲”。推广普通话运动、扫盲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汉语拼音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在识字教学、普通话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领导制定推行一系列基础性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为少数民族创制和改进文字。1955年确定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1月启动普通话审音工作,陆续发表审音成果。1955年12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发布。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汉语拼音方案》。1978年9月批准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1951年至1958年为壮、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纳西、侗、佤、黎等10个民族设计了14种拼音文字方案,帮助傣、景颇、拉祜等3个民族改进了文字方案。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语言政策与实践,使我国数以亿计劳动人民摆脱文盲状态、学会了普通话,实现了“在文化上的翻身”,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道路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之路。
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语言文字事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围绕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设,推进语言文字事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迈上新的台阶。
健全完善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制度。1982年12月“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载入宪法。1986年1月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1997年1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到201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2000年10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一系列涉及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公布施行,语言文字工作迈入依法规范管理的新阶段。
全面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语言文字信息化取得重大突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等一系列规范标准发布实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日益完善,在文化教育、印刷出版、信息处理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攻克了汉字计算机输入输出难题,研制开发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成功化解了信息化时代汉字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世界信息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建成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网络体系、国家语言资源监测数据库等基础性信息平台。
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1997年1月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的第三周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1994年起在全国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2000年启动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发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积极稳妥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巩固汉字简化成果,提高全社会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水平。
积极发展外语教育。1978年起外语考试对所有高考考生开放。积极推进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布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推动多语种外语教育发展。培养大量外语人才。
完善语言文字工作体制机制。1985年12月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8年7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入教育部,对外保留牌子。2000年成立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2001年成立国家语委21世纪第一届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开展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表彰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语言政策与实践,为加快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保障支撑作用。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语言文字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创崭新发展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语言文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强调“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语言文字事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服务国计民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为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印发,2020年10月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召开,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作出部署。
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广泛开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青壮年农牧民和基层干部普通话培训,提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普通话教育教学。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超过80%,普通话普及质量大幅提升,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面范围内基本普及、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的历史性目标。在中小学推行使用国家三科统编教材。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创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宣传。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累计突破1亿人次。
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等系列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推进《通用规范汉字表》配套规范、《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等面向基础教育的规范标准、国际中文教育系列标准研制,推动构建国家标准、国家语委规范、地方标准等多层级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加强社会语言文字应用依法监管治理。促进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及智能技术发展。建设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网、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等信息化平台。
积极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打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系列品牌活动。发布“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巩固拓展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的语言文化交流合作。推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2014年6月世界语言大会在苏州举办,发布《苏州共识》;2018年9月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举办,通过《岳麓宣言》。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国际中文教育蓬勃发展,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图书面向“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和地区出版32个语种。
加快提升语言文字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省级语委语言文字工作报告制度。建立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新一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成机构。启动国家语言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推进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构建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集群,建设高水平语言文字人才队伍。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研工作保障引领作用。开展语言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实施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行动计划。开展语言生活监测和研究。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语言政策与实践,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挥了有力助推保障作用,奠定了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继续奋进前行的坚实基础,必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 中国共产党领导语言文字事业的宝贵经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语言文字事业,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党领导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引领语言文字事业百年沧桑巨变,变革之大、成就之大、惠及人口之众、影响之广泛而深远,在中国历史上、人类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党领导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百年光辉历程、成功实践和历史成就,充分彰显了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坚定自信、非凡智慧魄力和强大凝聚力号召力,响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历史和现实都无可辩驳地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发展好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根本保证。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百年来,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群众观,维护人民群众在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语言权益,满足人民的语言教育和语言服务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语言文字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一百年来,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语情和语言文字事业特点及发展规律,认识和遵循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正确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制度,坚持语言文字主体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保护和开发语言资源,维护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和谐健康。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现真理,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科学精神认识、判断和解决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正确引领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实践。
四是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顺应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要求,与时俱进推进语言文字政策、理念、制度、标准的发展和完善,不断推进语言文字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把握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始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事业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语言文字事业,语言文字基本政策和制度保持长期稳定,语言规划与时俱进,语言文字事业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有机衔接,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继承性与时代性协调统一,使党和国家意志、人民群众意愿、语言语用发展达到高度统一。
五是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一百年来,党始终坚持把语言文字事业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各个历史时期,党的语言文字事业始终紧紧围绕党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服从和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与战略安排,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挥有力助推作用、提供有力保障支撑,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党的语言文字事业始终坚守党的理想信念,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牢记初心,担当使命,接续奋斗,统筹规划、部署、推进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书写了语言文字事业的壮美史篇。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党领导语言文字事业的宝贵经验,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