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欣赏(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29年秋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

“蒋桂战争”,指1929年发生于国民党蒋介石和广西(简称“桂”)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战争。毛泽东同志1928年10月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曾经指出:“国民党新军阀蒋桂冯阎四派,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以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的团结。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蒋桂两派且在酝酿战争中。”1929年3月至4月,蒋桂两派果然爆发了战争,同年秋又发生了蒋冯(玉祥)战争,所以词中称为“风云突变”。1929年的军阀战争给红军的发展造成了一个有利条件。1929年3月,红四军由江西进入福建西部,占领长汀,5月至6月三次占领长汀东南的龙岩,9月占领长汀以南龙岩以西的上杭。这首词作于红军攻占上杭之后,当时闽西新革命根据地正在开展“分田分地”的土地革命。

上片:“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说明当时的形势是比较复杂的。当时有蒋桂冯阎张五派,五派之间,有时联合,有时战争,怎么用两句话来说明呢?作者抓住本质,这五派都是军阀,用了军阀这个词,五派都包括进去了。这五派之间因利害关系,有时联合,有时战争,“风云突变”,就指这种变化,“风云”正指战争。这个突变的风云,原来是军阀之间重新开战。在这里是指蒋桂的战争。这种战争是军阀之间的战争,所以“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它只能给人民带来苦难,好比是一场暴雨,洒向人间给人民带来怨恨。就“蒋桂战争”说,都是军阀战争,就两派所处的地位说来,蒋是国民党政府的代表,桂是割据地方的军阀。就蒋说,要实现武力统一的迷梦,不过是一场黄粱梦罢了,所以是“一枕黄粱再现”。唐朝沈既济小说《枕中记》说,卢生在邯郸客店里向道士吕翁诉说自己穷困不得志,当时店主正在蒸黄粱(黄小米)做饭;吕翁给卢生一个瓷枕,教他枕了睡,卢生枕后在梦里果然享尽荣华富贵,醒来黄粱还没有蒸熟。

用“风云”来指战争,是借代格。称蒋桂为“军阀”,是揭露事物的本质。用一个“洒”字,把这次战争比作暴雨,是比喻格,但不点明暴雨,只用一个“洒”字,又是省略格。说“洒向人间都是怨”,没有点明是人民的怨,这又是省略格。引用了“一枕黄粱”故事是引用格。这个“一枕黄粱”,比喻蒋的武力统一如“一枕黄粱”,是比喻格,这个比喻没有点明是指蒋的武力统一,又是省略格。从“洒向人间都是怨”里,含有有利于发动人民起来革命的用意,这个含义直接转向下片的写人民革命的胜利发展。就这个含义说,又是婉曲格。

下片承接上片,从上片的“军阀重开战”,给人民革命以发展的机会,“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在这年的3月中旬,毛泽东同志趁蒋桂战争的时机,红四军由江西进入福建西部,占领长汀。3月20日,毛泽东在长汀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在赣南闽西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了赣南苏区。到五六月间,红四军攻克龙岩。9月21日,红四军攻占上杭,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闽西苏区。“红旗跃过汀江”,汀江源出福建西部长汀,南流经过武平、上杭、永定,入广东省境。“跃过汀江”,指红四军进入闽西。“直下龙岩上杭”,指开辟闽西苏区。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金瓯(ōu欧)”,金属杯盆一类的容器。《南史·朱异传》引梁武帝说:“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这是说,祖国在军阀的割据下,四分五裂,像把金瓯打成多少片。红四军在闽西建立革命根据地,像收拾了其中的一片。进行了土地革命,农民正忙于分田分地。在这个下片里,用“红旗”来指红四军,是借代格。写“红旗跃过汀江”,是摹状格。引用“金瓯”的典故是引用格。用“金瓯一片”来指闽西革命根据地,是比喻格。用“分田分地”来指土地革命是具体的写法。这首词通过上片的写军阀混战,结合下片的写革命的开展,具体地说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大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