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视域下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1 关于巩固与拓展的理论研究

在贫困治理过程中,防止返贫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一项重点工作,尤其是对于原本属于深度贫困的地区和人口来说,防止规模性返贫既是一项治理技术考验,更是一件影响社会团结的事件。在外力帮扶下,贫困人口和地区实现了现有标准下的脱贫,但受主体脆弱性的影响,一部分脱贫人口和地区在外力减少甚至撤销时极易返贫,所以贫困领域研究者认为贫困治理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日复一日不断累积的过程,在原来的深度贫困地区即当前国家扶持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可能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会彻底拔出贫困的“根”。有学者通过研究中国近40年的返贫问题,发现在防止返贫致贫工作中存在下述问题:一是脱贫后部分政策相继撤出或变更,社会保障服务跟不上,帮扶资金不足,加大了返贫风险;二是产业发展力量不足,市场化水平不高,给参与其中的农户家庭带来了返贫困境(收入增长困难);三是恶劣的生态环境和不当的生产生活方式给防止返贫工作带来挑战李晓园,汤艳.返贫问题研究40年:脉络、特征与趋势[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6):812-821.。杜玲对河南省4个贫困县防返贫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防止返贫工作的三点障碍,它们分别是:自身条件限制后期发展,例如地形环境使地区可耕地面积少、缺乏高质量农田,制约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扶贫产业经济效益低,以第一产业为主,产品深加工少、附加值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导致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人才资源不足,青壮年和人才匮乏致使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杜玲.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防止返贫对策分析[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12):29-31.。还有学者从技术监测层面探讨返贫工作。何雪梅在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之间找寻矛盾问题点,指出风险指标预设的局限性、返贫风险预判的不及时、帮扶政策衔接滞后会造成风险监测机制的前瞻性与帮扶响应的延迟性之间的矛盾;农村家庭配合度差、社会对帮扶对象的关注度不高、监测协作机制的不健全会造成监测机制的统筹性与社会协作的机械性之间的矛盾;监测力量相对薄弱、检测专业水平相对落后、检测技术支撑相对无力会造成返贫治理的系统性与检测能力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何雪梅.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五点建议[J].重庆行政,2022,23(1):109-111.。王晓毅认为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要保证政策的稳定性,明确检测对象,以采取针对性的帮扶,稳定财政资金投入,实施延续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王晓毅.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人民论坛,2022(1):10-17.

蒋和胜等提出稳固脱贫信息监测并实现帮扶的快速响应是防止返贫的重要手段,具体要从组织、政策、基础设施和自我发展能力四个方面保障提升蒋和胜,田永,李小瑜.“绝对贫困终结”后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J].社会科学战线,2020(9):185-193,282.。也有学者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防止返贫的建议,张立承认为在进入相对贫困阶段后,原来的减贫经验不能完全照搬,需要重构扶贫政策体系张立承.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财政扶贫政策的“进”与“退”[J].理论探讨,2021(6):111-118.。王三秀建议转变政策帮扶观念,创新帮扶政策的功能性,延长低保边缘户的保障期限、适当扩增享受福利政策的人群范围,防止帮扶对象重复入贫;加大政府对返贫致贫风险人群的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服务性帮扶;对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慢性病农村家庭等,重视早期预防的人力资本投资王三秀.风险理念转变与我国农村返贫风险长效治理[J].长白学刊,2022(1):116-123.。李博认为,后扶贫时代只有针对脱贫人群建立返贫预警机制与防贫政策体系,才能达到巩固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成果的效果,可以从乡村振兴、社会综合治理、文化惠民工程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渠道制定措施李博.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巩固中的韧性治理[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4):172-180.。许杰等从治理核心、治理主题、治理格局和治理道路四个方面入手,提出需要转变理念,实现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健全防返贫体系许杰,朱洪波.“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的变革趋向与路径选择:基于贞丰县Y村的实践考察[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41(1):20-25.。郑会霞认为后扶贫时代下,对贫困群体的积极社会心态的引导具有现实意义,对脱贫群体从心理上进行多维培育,才是根本路径郑会霞.“后扶贫时代”贫困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路径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1):69-75.。王家斌等认为健全返贫监测预警与帮扶机制、加快推进解决相对贫困与保障性扶贫转变、完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是防返贫至关重要的着力点王家斌,王亚玲.后扶贫时代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着力点探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21(4):31-34.。尹成杰认为,建立统筹政策扶持与乡村建设、统筹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及风险应对、统筹乡村治理的组织领导与机制建设的有效衔接长效机制,有助于同步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成果拓展尹成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1(1):25-30.。郑岩等认为民族地区贫困治理需要通过乡村振兴进行战略转型,主要从健全防返贫长效机制、推动减贫体系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郑岩,孙一平.乡村振兴中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战略转型与进路[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0(1):107-117.

何植民等认为巩固与拓展是贫困治理政策的两大任务,要实现脱贫效果的常态化、系统化与脱贫户生计能力的长期化、稳固化,需要针对政策运行的外部环境、政策体系与脱贫户能力的三重困境,加强外部风险防控、完善贫困治理政策体系、提升脱贫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三者结合,多措并举,构建现代化与可持续的反农村贫困长效治理体系何植民,蓝玉娇.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J].行政论坛,2021,28(1):28-38.。曾福生认为可按照“监测识别—制度管理—贯彻落实—反馈完善”的思路,构建动态监测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政策执行机制、评价反馈机制曾福生.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构建[J].求索,2021(1):116-121.。黄祖辉等提出三条协同推进路径:一是既要巩固脱贫成果,防范返贫致贫风险,实现政策常态化过渡,又要保持可延续,分区域梯次化衔接。二是既要汲取既有经验,使长期目标接替短期目标,又要实现新拓展,建立衔接通道。三是既要破解固有局限,打破乡村人口布局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局限,又要创立乡村集聚和城乡融合的新格局黄祖辉,钱泽森.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54-61.。顾海英认为相对贫困治理的实现路径有四条:一是制定“能发展”“能长效”的相关法规,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二是按相对贫困治理的要求和原则,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三是按乡村振兴与相对贫困治理的一致性目标和内容,构建两者之间的衔接机制。四是按渐进调整提高的方式,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贫困特征的相对贫困线标准顾海英.新时代中国贫困治理的阶段特征、目标取向与实现路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6):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