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幸福:哲学家的美好生活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身导向型活动:三种美德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偏离了“自我掌控”“友谊”和“与自然接触”这三种美德。如果我们的人生以目标为导向,这三种美德就往往会遭到扭曲,甚至被取代。这三种美德看起来不尽相同,却是我们理解“自身导向型活动”的三种形式。所谓自身导向型活动,是指本身具有意义,不需要靠未来的成就或收获来证明其价值的活动。我认为,自身导向型活动是我们获得持久幸福的关键。自身导向型活动与目标导向型活动不一样。目标导向型活动的终止与启动由目标决定——人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一旦达成目标,活动就终止了,必须找到一个新的目标,活动才会重新启动。而用三种美德来理解,自身导向型活动就是坚持做自己、结交朋友和接触大自然的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充满挑战,能够引发思考,让你每时每刻都有所收获。

三种美德还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活在当下、融入当下的理想。我们都知道,活在当下,拥抱此时此刻,正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人生所欠缺的。如果我们总是为了目标而疲于奔命,我们就会充满焦虑地期待着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功,或者沮丧地回想着过去的、自己以为的失败。就算我们要“融入当下”,也只是暂时地得以喘息。我们去上瑜伽课,去练习冥想,专心聆听周围的世界,消除随工作而来的噪声,结束之后马上回到原来的生活方式,继续面对重重压力,继续为了目标而努力拼搏。这种“活在当下”是短暂的,跟我们的成就一样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持续性的“活在当下”,是沉浸于我们所做的全部事情之中的“融入”,而不只是一天工作之后的短暂逃离。但是,要持续性地“活在当下”,我们必须转变整个生活方式,修正我们对于“活动”这一概念的理解。而且,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以自身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和善行。

我提出的观点不要求也不建议我们放弃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恐怕也不可能过得下去。人活在这世上,要有食物果腹,有片瓦遮身,那就得获取身外之物,所以我们要完成项目,谋取职位,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也意义非凡、激动人心。但是,一旦我们把目标视为人生意义的首要来源,或者将本身有价值的活动变成只看成败的任务,那就有问题了。

比如,艺术家可以在落下每一笔每一画间都尽情挥洒自己的创作激情,但这种激情却可能让位于产出作品的压力——产出的作品必须被艺术界接受,还得按时完成,以便在即将举行的展览中展出。周末的徒步旅行可以是一次学习之旅,每一处转弯都会有新的发现,不但可以观察不同的地形地貌,而且有机会邂逅不一样的旅人,发现意想不到的美景。但是,这样的旅行也可能变成一次急匆匆的登顶之旅——为了记录一段美好时光,为了一睹旅游指南推荐的风景,或者为了拍一张照片发到Instagram。还有很多常见的焦虑:如果没有结婚,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孩子、没有买房子,人生在某些方面就是失败的。我们从学校教育中学会了如何应对这些焦虑:这些目标都是传统的人生目标,对于传统的成功观念,我们应该予以批判。这种批判也许是正确的,但并未触及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压根儿就不应该以目标为标准来判断人生的意义。

因此,我提出从自我掌控、友谊和与自然接触这三种美德的角度,去重新解读目标的意义。一切目标——无论是大目标还是小目标,也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目标——其意义都不在于目标本身,而在于我们追求目标时要走的路。这条路不仅是通往目的地的途径,而且是培养和展现三种美德的机会——三种美德本身就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