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故宫里的神奇动物——《海错图》
墨白对我们说,故宫馆藏的《海错图》里一共绘制了三百多种生物,画册中大部分绘画的是在海洋里的生物,如海豚、海参、乌贼、章鱼等;也有小部分如鲈鱼、鳄鱼等在河流等环境中生活的生物;同时还有一些在天空中翱翔和在水里游来游去、嬉戏的鸟儿们,如雪雁、秋沙鸭等;并且还绘画有许多神话传说中或者名字和模样长得比较奇怪的生物,如龙、寿星章鱼、海和尚、人鱼等。
《海错图》中“错”字意思是指画册中绘画的生物种类非常多、交错夹杂在一起,《海错图》是由清朝早期著名画家聂璜(生卒年不详),字存庵,号闽客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根据现存的史料我们可以进行推测聂璜可能主要活动在明朝末年到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到公元1722年间),清朝康熙年间,聂璜游览了今天中国的许多地方,他的足迹遍布河北,以及天津、浙江、福建等中国沿海地区,聂璜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从许多自己看到或者从当地渔民等百姓口中讲的故事里,画出一幅幅生动、可爱的海洋生物。清朝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间,他先是在浙江台瓯(今浙江省台州市和温州市一带)绘画完成了《蟹谱三十种》;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间,聂璜绘画出其他种类的生物,然后他把这些作品与《蟹谱三十种》部分组合出一套叫《海错图》画册,后来《海错图》成为聂璜唯一流传到现在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就跟随聂璜的游览、考察足迹,一起去看海洋里各种动物的奇怪趣事吧。
首先,我们在墨白放出的光芒中看到的《海错图》记载中的第一种动物是鱼虎,从这种鱼类的名字可以看出它们的外形可能长得很像一只凶猛的老虎。鱼虎,又叫泡鱼,这种鱼儿的脑袋长得十分像老虎的脑袋,身体像一只胖胖的河豚,它的背部上长满了像刺猬一样的尖锐、锋利的刺,其它种类的鱼看到它后都感到非常害怕,躲得远远的,而且鱼虎平时在南海里生活,它登陆后就变成了一只老虎。
这时,光芒中长有胡须的聂璜出现后,他说到:“你们好呀,我就是清朝画家聂璜,当时在福建等地考察时,曾听说清朝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福建的渔民曾在大海捕获过一只鱼虎,看上去这条鱼虎大概只有六七寸那么大。”
妹妹听到一只鱼儿会变成老虎,她觉得十分神奇,转头好奇地问墨白:“墨白,世界上真有会变成老虎的鱼吗?”
墨白伸一下懒腰后回答:“小玉,在现实的海洋世界中的确生活有一种鱼,外形与《海错图》中描绘的鱼虎非常接近。这种鱼类的名字叫虎鲉,又叫虎鱼和软虎等,但是它们不会变化成老虎。虎鲉全身上下基本上没有一片鱼鳞,它的头部和背部都长有锋利的刺,虎鲉是一种能分泌毒素的小鱼,它们的毒刺分布在背鳍、腹鳍和臀鳍上,人类一旦被虎鲉的毒刺刺到后,严重的会使人类的肌肉坏死,还会可能导致人类呼吸困难和死亡等。虎鲉喜欢生活在比较浅的海底里,它们分布在今天我国的沿海地区,以及印度、菲律宾、和日本等国。虎鲉喜欢吃虾、螃蟹、小型种类的鱼类等。”
接下来,我们还会看到能做成味道鲜美食物的鲈鱼、长得像月亮的海月等生活在河流、海洋的神奇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