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三个“留意”带你走近居里夫人
郭姜燕(儿童文学作家、特级教师)
记得小时候,在乡村小学的土墙上,见到过一长排的科学家画像:爱因斯坦、牛顿、华罗庚、居里夫人……那时,我在居里夫人像前驻足过很长时间,因为她是画像中唯一的女性,同时我也很好奇,她是居里的夫人,那她的真名叫什么呢?
四十年几乎是一转眼就过去了。这次,有机会读到《居里夫人的故事》,终于解答了我关于居里夫人的种种疑惑。一口气读完全书,眼前又浮现出乡村小学土墙上的那幅画像,居里夫人,哦,不不不,她不只是居里夫人,她还是玛尼娅,是玛丽,是一名使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女性,是一位拥有传奇般人生的伟大科学家。她出生于波兰华沙,在索邦大学读到博士,会五种语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是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曾经救过数以百万计的战士的生命……
可以说,她像是自然科学界的神奇女侠,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困苦,她都不会被打倒:她曾住在狭窄阁楼里,盖上所有衣服御寒,却依然抵挡不住寒冷,最后竟然把椅子压在衣服上;她为了学习曾经饿晕过去,最后被接到姐姐家吃掉了一整盘带着血丝的牛排;她失去了丈夫皮埃尔,独自抚养两个女儿的同时还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战争来临,她鼓励女儿保持冷静,要勇敢镇定,她还制造出“X射线车”,并深入前线,去那些战事最激烈的地方,这些“X射线车”拯救了一百多万名伤员……
但她同时也是有血有肉、有意思的人。儿时,她和朋友在雨天踩水,玩“绿字”游戏。她热爱乡野的花草,热爱蜿蜒的河流和白雪皑皑的山峰。她喜欢乡下的一点一滴,和伙伴们在树林里闲逛,玩躲猫猫游戏,一起荡秋千、游泳、捕虾,和伙伴们骑马、采蘑菇、恶作剧。她善于发现和创造平凡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并在乡野中迸发出巨大的生活热情。
在读《居里夫人的故事》之前,我读过一些名人传记,但对于科学家的传记,我始终怀着一种敬畏感,轻易不敢翻开它们,因为我觉得科学是神秘而深奥的,距离我这样的普通人未免有些遥远。但小玛尼娅用她活泼灿烂的童年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而作者埃列娜·杜尔利把握了小读者的阅读水平,将晦涩的科学内容写得浅显易读。
如果有人让我介绍这本书,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这是一本适合所有年龄的读者阅读的书,孩子读得懂,成人读得爽。书里主人公生动的童年故事会让我们认识一个早慧可爱的小女孩,她曲折的人生经历会让我们从中获得力量,而有趣易懂的科学知识则让我们知道科学和生活的距离并不遥远。
当然,我要特别跟小读者聊聊怎样更好地读懂、读透这本书。
如果我们做到三个“留意”,会更容易走进作品的深处。
一、留意背景。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人物特点。
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的一个教师家庭,这样的家庭背景为她走上科学之路打下了基础。“玛尼娅在父亲的房间里转悠着,挺着她的小鼻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墙上挂着的那个叫气压计,父亲每天都在孩子们的注视下仔细地检查和敲击它;玻璃橱柜里还摆着精密的天平、矿物标本和一个金箔验电器。”从小接触这些物理仪器,使得玛尼娅日后和科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玛尼娅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的一切都是认真且有条理的:他的笔迹、他的思想、他的话语,甚至他的行动。他也以同样无微不至的方式抚养他的孩子。”“……他知识渊博。为了能随时了解物理和化学方面的新进展,他用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去买学术刊物。”有这样的父亲言传身教,天资聪颖的玛尼娅自然会得到更好的科学启蒙。
而时代背景也不可忽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玛尼娅不顾自己的安危奔赴前线,利用X光设备诊治伤病员。她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留意细节。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渲染故事发生的气氛,能刻画人物的性格……这本书中,多处细节描写都非常真实地描摹出玛尼娅的特点。
“玛尼娅读书时,没有人能把她从全神贯注中唤醒;她什么也听不见。”这种专注,是上天给玛尼娅的馈赠,是她成为科学家不可或缺的原因。
上面的这段简短对话,让我们窥见玛丽(玛尼娅)一开始学习就会进入废寝忘食的状态。
玛尼娅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波兰,为国土被侵占感到痛苦万分。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皮埃尔密切合作,终于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其中一种是“钋”,它是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表达出她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为了证实镭的存在,居里夫妇毅然拿出全部积蓄购买研究用的原料,在一间破旧棚屋内从事脑力加体力的艰辛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的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沥青铀矿废渣中提炼出100毫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四年”“几十吨”“100毫克”,这些细节化的数据,足以证明居里夫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留意对比。就像绿叶会将鲜花衬托得更加明艳一般,对比阅读的运用会让人物的性格、品格等特点愈加鲜明。
“教室里坐着的这群孩子都是十二岁,除了只有十岁的玛尼娅。”玛尼娅从小就比大多数孩子聪明,这是她固有的天赋,也是她能成功的因素之一。
沙俄督学巡查学校时,玛尼娅被抽中,她按照外国统治者的命令用俄语背诵并回答问题,表现得机智勇敢,但督学走后,她却崩溃了,哭得心都碎了。我们看到,勇敢和恐惧在一个孩子身上并存并不矛盾,哪怕她是优秀的玛尼娅。玛尼娅前后表现的对比让她的形象更加真实和完整。
有一次,当她读书的时候,其他人在她身边用椅子搭起了一个椅子“大厦”,而她毫未察觉,等她读完书,整座“大厦”塌了下来,孩子们哄堂大笑,她却很淡定地走进另一个房间。从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她学习时的专注。
在巴黎留学时,为了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与工作,她搬离姐姐温暖舒适的家,独自住进学校附近的小房间,彻底沉浸到孤独之中。舒适生活与清苦工作,哪个更加诱人?玛尼娅的选择和常人的选择又有什么不同呢?
阅读、对比,适当地圈圈画画,在字里行间留下我们的思考,让我们距离这位伟大的女性近一些,再近一些。
“镭不应该成为人们发财致富的工具,”玛丽说,“它是元素。它属于全人类。”玛丽放弃了对镭的专利申请,她选择了公开发表研究结果,让人类共享成果。那一刻,她应该赢得全世界的喝彩。
如果你喜欢科学家的故事,应该毫不犹豫地让《居里夫人的故事》进入你的阅读书单。倘若你从前对科学家的故事未曾留意,《居里夫人的故事》必将为你开启一扇亲近他们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