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穿越者也得说声服
相比较而言,去琼州岛运铁矿石的船队经历就没沐南那么丰富。
琼州毕竟是大明自己的土地,不需要军队压阵,拿着朱棣的圣旨让人直接登岛,琼州的地方官就会帮着开采铁矿石,然后装到船上。
但是成本一点不低。琼州的铁矿这会儿还没有个正式的名字,但也并不是秘密。琼州岛地理位置的关系,本身是座大岛,但距离大陆的位置并不算很远,虽然中枢对岛上的管理相对薄弱,但也并不是完全放任自流。不过中枢对于这座岛的定位稍微有些问题,从汉代开始,这座岛就被当成流放之地,一直到如今的大明,依然还会有犯人被流放到这座岛上。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虽然历朝历代对这座岛都看成鸡肋,但岛上汉人的数量实际上也在不断增多。而如今的大明,岛上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正常的行政管辖——虽然到这岛上做官通常被看成流放。
琼州岛后世是有名的旅游胜地,但这会儿可并不是什么好地方。阳光沙滩只有在吃饱喝足的时候才有吸引力,在没有肥宅快乐水和五星级酒店的大明,茂密的丛林、炎热的天气和潮湿的气候,每一样都让岛上的外来者想要逃离。
琼州岛上有一座铁矿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历朝历代也没有统治者想过大规模开采。第一是岛上的环境委实给采掘制造了许多天然的麻烦,第二嘛,就是外运比较困难。
与安南的煤矿有相似点的是,琼州的铁矿埋藏极浅,几乎算是露天矿藏,而且半生铜矿,山体表面就有明显的铜矿石表现。但与安南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与,这铁矿距离海边比较远,并不能像安南采煤那般,挖出矿石来直接装上大船运走。
但运输到也没太麻烦。这铁矿旁边有条小河,汇入昌化江入海,而这条河在后世被称作石碌河——是因为铁矿而得名。但如今这铁矿实际上并没有自己的名字,在文册记载中,只有金牛岭的记录。
所以需要先将开采出来的铁矿石用小船经河道运输到海边,而后装船运回钦州。
因为是在大明自己的地界上面干活,不必像在安南采煤那般小心翼翼,去采掘铁矿石的队伍并没有太多的军士随行,只有李远带着一个总旗的汉王卫新兵充作护卫,主要防范的乃是岛上铁矿附近生活的土人,也算是对汉王卫新兵的历练。
不过这铁矿石可不比煤炭容易开采,这玩意儿太硬。在没有爆炸物和大型采挖设备支援的情况下,单单靠人力采掘效率委实感人。沐南与李远同日出发,沐南带着十艘船的煤炭回来了,李远只送回来两艘船的铁矿石。也许是因为铁矿石坚硬且棱角分明的缘故,运输铁矿石的船队没有像运输煤炭的船队那般,遭遇海上船只侧倾,否则只船上那些船工,是根本纠正不过来的。
虽然少,但毕竟也算是采掘成功。如今煤铁齐备,钦州的冶炼工坊就可以开工了。
而在冶炼工坊开工的当天,沐南的船队又要启航,再次前往安南,继续挖煤大业。
这次沐南所带领的那十艘船船舱经过了改造,不再如之前那般,就是一片柱子撑起来的空间了。
为了解决煤炭运输途中船只侧倾的问题,朱瞻圻拿出了集装箱的设计。但经过几位工部大匠的测算和试验,这玩意儿委实难以实现。倒并不是说集装箱不好,恰恰相反,几位工部大匠对于朱瞻圻提出来的集装箱的想法非常看好,认为这种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东西解决了海运中非常大的麻烦。但木头制作的集装箱用来运输煤炭,没门。
原因很简单,木头制作的集装箱太过脆弱,装一些质量轻的东西是可以的,但用来装如同只比石头稍微轻一些的煤炭,就不够看了。想要用木头集装箱运输煤炭,只能将这种箱子做的尺寸很小,否则箱子侧面根本承受不住里面煤炭的压力,会被撑爆掉。但尺寸太小的箱子在装卸、运输中又根本不占优势,成本太高。
徐青等人挠着头皮计算了半天,终于想出来一个让朱瞻圻都十分诧异的解决办法。
集装箱不做了,但集装箱带来的便利还是要的。
既然运输过程中船只侧倾的原因是在途中的风浪颠簸导致的上层煤炭位移,重心向一侧倾斜,那就去解决位移的问题就好了。
运输途中并不是不允许丝毫的位移,只要位移在一定范围之内、不叠加,船只的重心就不会改变太多。这也是集装箱的优势之一。既然如此,那只要做一个框架,将煤炭“框”在一个个的格子里面,让煤炭在运输途中的位移只能在这些小格子里面独立出现,不就得了?
也就是相当于直接将集装箱的顶和底去掉,然后将若干个集装箱平放、摆满船舱,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甚至并不需要在船舱里面从底部到顶面全部搭建框架。因为底部的煤炭因为上层压力的原因,本身是不会位移的。只要将这个框架固定在船舱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依然保持原本的空白就好。这么一来,上层煤炭就会被框架“框”住,只能在各自的格子中产生位移,不会集中向一侧运动堆积,船只重心改变不大,侧倾问题就不存在了。
而运输煤炭的时候船舱并不会装满,只要计算好最大装载量,当煤炭装载达到最大量的时候,上表面距离框架上顶还有一定距离,煤炭就不会“跳跃”。框架的高度计算好,能最大限度固定住上层有可能产生滑动的煤炭,集装箱的作用就算是在这种更加简单的框架中实现了。
朱瞻圻看着徐青画出来的图示,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后世的油轮在设计的时候船舱中并不是只有一个油罐,而是将整个空间进行分割,设立不同的罐体。就是额日了保证运输途中船舱中的石油晃动的限度,不至于在风浪中失去平衡。而徐青他们的这种框架的设计,其实就是这种分割船舱的变种。
就这种智慧,朱瞻圻这个穿越者,也得竖起大拇指说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