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电力多种经营20年(上册·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浙江省电力公司●

艰难创业写春秋 辉煌成就谱新篇——浙江电力多种经营发展20年

翻开浙江省电力发展史的画卷,展示了电力多种经营创业发展20年独特辉煌的篇章。

浙江省电力多种经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崛起。由80年代的安置福利型,到八五期间的生产经营型,现已进入规模效益型的新阶段。它艰辛创业,砺志图强,沧海弄潮,搏击市场,一大批上规模、能竞争、有市场的产业和企业迅速崛起。它胎生于电力企业又服务于电力企业,它承担了电力企业“两个安置”任务,为电力企业减人增效、稳定队伍、开拓产业、进入市场、增强实力、促进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20年的成就,骄人瞩目,它的历史作用,无可替代。

一、因势利导抓机遇 多种经营结硕果

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焕发了浙江经济的蓬勃活力;促进了浙江电力的飞跃发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电为核心、多种产业、三大支柱、协调发展”,“以电力为主导,发展多种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全面进入市场,兼顾两个效益,实现协调发展”等一系列正确方针,培育、引导浙江电力多种经营在社会经济和电力事业腾飞中崛起,在经济体制和电力企业的改革中壮大,在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中提高。浙江电力多种经营发展成就硕果累累,发展的历程波澜壮阔,发展的经验丰富深刻。

(一)多种经营发展成就和作用

1.总量攀升上台阶 效益递增强实力

浙江电力多种经营进入90年代,借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适应电力企业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电力企业优势,面向市场积极开拓发展空间,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经济总量连年高速增长,成为电力经济中不容忽视的有机部分和电力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到1998年底,省电力公司独立核算的多种经营企业443家,全年实现总收入67.9亿元。有11家单位超亿元,其中有2家超过10亿元。资产总额9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0.5亿元;所有者权益32.5亿元。实现利润5.7亿元,有10家单位超过千万元。其中杭州电力局和温州电业局分别达到1.2亿元和1.05亿元。多种经营的效益不断提高,连年递增,极大地增强了电力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经营活力。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使多种经营销售收入在电力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一些多种经营抓得早、发展快、改革深、效益好的供电局,已在资产、收入、利润与主业难分伯仲,名符其实地成为“半壁江山”。

2.发展产业夯基础,面向市场拓空间

加快发展产业,加速走向市场,是浙江电力多种经营的一个主导工作思路。努力开拓新型产业,实施多产业扩张,突破了电力企业传统的单一产品封闭经营模式。目前,电力多种经营已发展成拥有建筑施工、检修安装、设备制造、加工配套、发电供热、纯净饮水、粉煤灰制品、水泥建材、交通运输、物资商贸、餐饮服务、宾馆旅游、设计咨询、房地产开发、市场物业、液化燃料、种养加工、信息服务等各行各业多门类的产品和服务,初步形成以电力为主导的相关产业为主体,以进入市场为方向覆盖一、二、三产业的一批企业群体。

加快发展产业。一是抓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的档次。从1990年到1998年共有237个新产品列入省公司开发计划,其中填补省内空白和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的共65项。新产品的投产,新项目的成功、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二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工艺,使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增强了内涵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三是不断强化产业基础,引导企业增加投入,改善投资结构,扶持重点企业。从1994年以来重点骨干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投资近17亿元,对夯实多种经营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起到重要作用。四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投资、开发、生产、经营,把目标定位在市场,分析市场的需求,加强市场的开拓,组织市场的营销。不少企业的产品积极参与社会市场的竞争,有的已销到二十余个省市地区。

3.转机建制激活力,深化改革促发展

多种经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电力系统率先实施产权制度的改革。从1989年2月组建第一家股份合作制的多种经营企业,10年来,已组建和改制成立了127家有限责任公司,18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和9家中外合资企业,并组建了金华“八达”、温州“昌泰”、萧山“中新”、杭州“发展”等一批企业集团。改制企业总资产达59.06亿元,所有者权益达19.98亿元,1998年实现销售收入45.3亿元,实现利润4.71亿元,分别占全口径统计企业的62.8%、61.48%、66.72%和82.63%,改制面为34.76%。

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多种经营企业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本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建立起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灵活多样,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以产计酬、工效挂钩的分配机制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规范管理的约束机制,有效地克服“大锅饭”、“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病,促使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为电力企业的转机建制提供了改革的经验。

4.安置就业担重任,增收增效保稳定

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减缓社会就业矛盾,多种经营企业承担了职工家属和子女的就业安置,到1998年末安置人员达4172人。“八五”期间,为了配合主业“三制改革”和“减人增效”,又承担了主业分流职工的安置,到1998年底,省公司系统多种经营企业共有职工30388名,其中主业转岗分流职工16119名,占系统全民职工的40%。积极落实工效挂钩的政策,并通过多种经营企业股份化和股份合作制改制,组织职工入股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使电力职工的收入显著增加,保障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多种经营企业承担了“两个安置”的重任,不仅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分忧解难,而且为电力企业的深化改革增加了生机和活力。如果没有多种经营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职工收入的提高,没有安置转岗分流职工的就业渠道,电力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和“减人增效”就无法启动,多种经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培育人才增素质,开拓进取向未来

电力企业由于长期单一电力产品封闭经营、生产技术性强,专业人才多,但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多种经营的发展、开拓涉及许多电力企业不熟悉或从未涉及过的行业;面向市场,多种经营企业必须积极参与竞争,求生存,求发展,迫使多种经营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必须学习、了解、掌握这些行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实践中逐渐增长才干。由于各级领导坚持政治上教育、引导、爱护;工作上放权、放手、放心;生活上关心、体贴、帮助;保护改革者,支持开拓者,鼓励奉献者,教育失足者;对功过是非,赏罚分明;遇曲折困难,支持解困,为电力企业造就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锐意改革、搏击市场的人才。历年来全省多种经营企业共有8人被评为部级以上的劳动模范。

(二)电力多种经营发展历程

我省电力系统试办集体企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66年,浙西供电局(今金华电业局)率先将生活困难而有劳动能力的20余名职工家属组织起来,成立浙西供电局红旗生产队,承担该局打扫卫生,整理仓库,搬运装卸等劳务。嗣后,逐步发展成立生产10kV和35kV高压熔断器的小集体性质企业。1973年,温州电业管理局在温州电力镀锌机械厂的基础上,创办温州市线路器材厂。这些集体企业规模很小,设备简陋,以解决职工家属生活出路为目的,职工形象地称“筷子”工厂。到70年代末,肩负特定历史条件的特殊使命,又组建了一批安置上山下乡回城知青的集体企业。

70年代末,经历十年“文革”的中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同时大批知青返城和适龄就业青年涌入社会,庞大的待业青年群体使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由于不少电力职工子女待业,造成职工家庭经济负担重,企业压力大。为了解决职工子女的就业安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电力企业相继创办了以安置职工子女为主的集体企业。一些职工子女比较多的电力企业,如杭州、温州、宁波、金华、湖州等电力局和闸口、湖州电厂、修造厂腾出场地、设备,提供少量资金,办起了杭州电力承装公司、温州线路器材厂、湖州电力变压器修理厂、浙江电力仪表厂、闸口五金机械厂等一批集体企业。到1984年底,80%的电力企业共创办33家集体企业,共有职工2127人,其中安置职工子女1229人,累计完成产值5041万元,实现利润796.7万元。这些集体企业大都以全民办集体和劳动服务公司形式出现,由主办单位派遣少数骨干,大部分是待业青年,整体素质较低。经营业务基本靠主办单位扶持,较多的是为主业实行配套服务。如修旧利废、加工配件,承建零星业扩工程或简单检修项目等。初期创业条件非常艰苦,如杭州电力承装公司等企业干的拣废铜烂铁、搬运清扫的工作,惟一的生产工具是几辆手推车,几只破箩筐,一部分旧台虎钳、板头、锉刀等基本工具。浙西高压熔断器厂铁板折边靠的是千斤顶,开孔靠钻头锉刀。全凭吃苦奉献精神推动企业的发展。

1984年原水利电力部“望亭会议”和1985年的“丹江口”会议,确立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发展集体经济,面向社会服务,增加职工收入,我省的电力多种经营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1984年11月,省电力局及时提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见,并从其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干部配备、资金来源、分配原则、相互关系、技术培训、政策措施等方面作了阐述和具体规定。省电力局本部带头办起了劳动服务、信托贸易、工业制造、电工器材、旅游等八大公司,从而推动了集体企业的发展。集体企业的经营范围从修旧利废扩展到旅游、运输、商业服务、养植种植等方面。到1985年底,全省独立核算的集体企业增至74个,职工人数增至5914人。其中安置待业青年3175人,安置主业系统职工2617人,年产值达到9572.6万元,实现利润1659.2万元,分别超过前6年总和的90%和108%。

这期间,根据“面向社会服务”的要求,集体企业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开始注意向社会其他行业渗透,发展一些同主业和自己生产经营业务相关联的边缘产业,利用乡镇企业优势,投资合办基础工业和福利性企业。宁波电力局采用自办、发包、合办等形式,开设了五金材料、百货、文化用品、服装制作、修理等商店及服务部,形成初具规模的劳动服务型集体企业。梅溪电厂开辟多种养殖,特别是温排水养鳗和罗非鱼种鱼苗培育,获益不小;浙江电力建筑公司、杭州钻探机械厂劳服公司、湖州电厂锅炉安装队、镇海电厂汽车装卸队等跨出厂门、踏上社会对外承接业务,也取得可喜效益。同时,利用行业优势和地域经济优势,从维护保养、修旧利废向产品制造,成套生产的方向发展,从1980年湖州电力局变压器修理厂为石淙砖瓦厂制造的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由湖州电焊厂制作外壳,湖州发电厂绕变压线圈各方合作完成开始,到1986年以金华电力局电气开关设备厂为代表,共有开关设备制造厂10家;还有仪器仪表,铁塔制造,劳保服装和印制印刷等生产企业。代表产品为BSL低压开关柜,WT—160/10配变系列、单相三相电度表和热工计量仪表,110千伏铁塔、高压熔断器、互感器等系列产品。这些新办的集体企业多数都取得了较高的获利水平,金华电业局电气开关设备厂获利52.8万元,绍兴局电器制造厂获利65.4万元,杭州局电气承装公司获利189.9万元,是系统企业中的佼佼者。

各单位以先进为榜样,找差距、订措施,多种经营进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到1990年多种经营企业发展到106个,比1985年增长43.24%,职工人数增加到8219人,其中集体所有制职工2344人,主业转岗分流职工4073人。固定资产原值3328.9万元,总收入达1.66亿元,利润总额1457.7万元,增加了企业活力,职工子女和分流职工进一步得到安置,生活福利有了明显改善。1988年省电力局根据中发(1988)8号和能源部(1988)84号,《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通知》精神,结合机械电子工业部和能源部《关于在全国进行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生产秩序和产品质量整顿的通知》要求,在全系统开展了清理整顿工作,通过整顿使集体企业向正轨、健康发展。省电力公司系统有1个高压开关制造企业,15个低压开关制造企业经能源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两部专家组验收合格,取得生产许可证。与此同时,还有23家施工企业通过资质认定,其中三级施工企业9家,四级施工企业14家。在经营上,各单位根据发展需要,进行了调整和改组,原来两头(供应、销售)在外的,逐步转变成产供销一体、独立核算。1988年,金华局对下属水泥杆厂、电力开关厂、高压电器厂实行招标承包,主动引入竞争和风险机制。到80年代末,我省电力多种经营从依赖主业小打小闹到初具规模、独立经营,试探市场,同时为电力企业分忧解难安置了一批职工子女。但是,这一阶段的多种经营,以“安置福利”为主导,企业缺乏利润积累及科技投入和长期发展目标,未能形成独立的适应自己企业发展的运行机制,严重制约了发展的步伐。

1991年原国家能源部在“昌平”会议提出“电为核心,多种产业,三大支柱,协调发展”十六字方针,1992年“大连”会议进一步提出“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作为电力企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和“换脑筋,解放思想,加速发展”的精神。随着电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启动,“减人增效”的实施,极大地引发了各单位创办多种经营的积极性。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发展就是硬道理”,经济大环境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为电力多种经营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一是多种经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从事多种经营的人员大量增加。至1993年底,全省多种经营企业增至278家。从事多种经营的总人数增至21060人。二是经济总量、经济效益连年高速增长,1992年全省多种经营总收入5.83亿元,1993年18.34亿元,1994年30.58亿元,1995年达到43.54亿元,每年净增13亿元。1992年实现利润0.492亿元,1993年1.517亿元,1994年1.967亿元,至1995年达3.153亿元。至1995年底,多种经营总资产50.16亿元,固定资产5.5亿元,所有者权益12.3亿元。总收入超亿元单位11家,其中杭州、温州、嘉兴局超5亿元。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独立核算企业70余家,占总数16%,有的还超过5000万元。三是产业开拓和产品开发取得可喜成果,至1995年底,八大类175个产品形成规模批量生产。经过清理整顿和资证核发,已有70家施工企业通过认证。其中四级企业46家,三级企业23家,二级企业1家。还有18家企业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考评验收,开关设备制造企业有10家取得“两部”颁发的高压开关生产许可证,有27家企业取得低压开关生产许可证,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崭露头角,并初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群体。四是多种经营开始步入产业化、集团化。1993年,金华电力局依据“一局两制”的构想,利用优势,联合社会170多家企业,成立了浙江省电力多种经营第一家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浙江八达股份有限公司。各地(市)局和直属单位相应对多种经营企业进行优化调整,组建多种经营总公司和成立多种经营管理部门,对多种经营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五是多种经营的市场化程度逐年提高,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在继续充分发挥电力优势,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的同时,面向社会、着眼市场、积极开拓新型产业。温州龙达液化气实业有限公司在温州、丽水、福建宁德等地区设立经营站,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基本控制温州市场,1995年产值达9000万元。1994~1995年金华电力局有7家非电力的外向型多种经营企业脱颖而出,并开展资产经营,购进新安江罐头食品厂和望江宾馆。省火电旅游公司发展对外旅游服务,开辟了几十条旅游线路,旅游点遍及全国各地。安吉电力劳保鞋厂自行研制的绝缘耐油鞋,1993年被中电联确定为系统定点企业,产品先后获1993年华东六省市皮鞋质量金奖、国家星火计划“八五”科技攻关成果奖、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六是引入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多种经营企业普遍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型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引入竞争风险机制,推行多层次的承包责任经营。

这一时期我省电力多种经营,在经济总量、经济效益、产业基础、改革进度、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但从电力改革发展的全局和多种经营的长远发展看,还存在不足:一是多种经营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利益没能很好地统一兼顾,各单位在多种经营发展上各自为政,分散投资,导致产品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主业与多种经营关系尚待进一步理顺。行政隶属代替资产纽带,行政管理代替经济管理还较普遍,多种经营企业不能完全按独立法人自主经营。三是经营管理尚不尽规范。注册资金不到位,超越经营范围,无资质施工、无许可证生产、双重职能多头管理,监督失控、投资失误、违章担保,资金拆借等现象还有发生。四是竞争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总体上还较弱。缺乏有产业基础、上规模经营、有资本、技术、实力和品牌优势的企业群体。五是发供电之间,沿海发达地区与西南山区之间以及产业、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

从1996年开始,多种经营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着重围绕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坚持加快产业发展,加速走向市场两大方向,努力提高素质,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二次创业。

自1996年开始,根据原电力部和省政府的部署,全面开展了集体企业资产清查、价值重估、产权界定、资金核实等工作。清查企业541户,核实资产82.9亿元,所有者权益23.1亿元。通过清产核资等工作,摸清了集体企业资产总量、结构、规模及效益状况,通过产权界定,明晰了产权关系、规范资本运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主业和多种经营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继续推进企业改制改组工作。继金华“八达”企业集团成立后,1996年温州局的“昌泰”,1997年萧山局的“中新”,1998年的杭州局“发展”企业集团相继成立。到1998年底,省电力多种经营系统已有127家股份制企业,18家股份合作制企业,9家中外合资企业,4家多种经营企业集团,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多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改制改组促进了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营机制的转换。许多企业实行了岗位竞聘、优化组合、多种用工形式结合的改革,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灵活分配形式。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多种经营企业转变观念,在苦练内功、严格管理,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在产品制造和施工企业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已有20家多种经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开拓市场,提高外部市场占有率,加强市场营销,培养营销队伍,使多种经营收入和利润来自主办单位以外市场的比例已由1995年的10%上升到1998年的40%,涌现出一些社会形象较好的企业。

(三)电力多种经营发展的经验体会

电力多种经营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深刻的实践经验,对今后多种经营和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必须顺应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趋势,从社会经济大环境和电力企业的实际出发,把发展多种经营作为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是努力创造一流电力企业的需要,是稳定电力企业的需要,是电力企业走向市场的需要,是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要在政策扶持、人才支持、资金筹措、经营业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多种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必须坚持并遵循正确的发展方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明确方向,指导实践。省电力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认真贯彻落实原水电部、能源部、电力部和国家电力公司关于发展多种经营的一系列指导方针,同时,认真分析本省多种经营的发展现状、优势、特点和不足,因势利导,提出了“加快发展产业,加速走向市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二次创业”、“清理整顿抓规范,改革调整促发展”等指导意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可行性,起到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3)必须坚持走改革促发展的路子。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出活力,改革促发展。二十年的电力多种经营发展史,证明了这一点。在多种经营的发展中,着重在建立四个机制上做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建立多元产权形式,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的机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使企业的开发、生产、销售、管理、投资都围绕市场的要求有效运转。三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进步动力机制,加大技术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加速新产品开发。四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内部用人、用工和分配机制,强化经营者的责任、利益、风险为一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职工与企业利益相共、风险相与、岗位竞争、分配按贡献、劳绩挂钩的竞争激励机制。

(4)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产业,加速走向市场的方向。产业是多种经营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化是多种经营发展的方向。在实践中,一是注重形成有规模经济实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的多元化产业基础;二是在业务经营上,从依托电力市场,依靠行业“保护”向参与市场竞争的转变;三是投入发展的依托上,从基本靠主业扶持、转变到更多地依靠自身积累,实现滚动发展。

在发展产业基础的同时,还注重加速走向市场。没有市场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把着眼点、立足点定位在市场,做到观念进入市场、机制满足市场、素质适应市场,敢于参与竞争、积极开拓市场。

(5)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是发展多种经营的关键。每一次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都会使多种经营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冲破小生产束缚,打破单一封闭经营、反对唯条件论,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才能使多种经营不断再创新局面。只有不断从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全局,深化对多种经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协调配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使多种经营的改革、发展得到可靠保证。

二、扬长避短拓产业,调整结构促优化

发展电力多种经营,产业是基础、是支柱。省电力公司坚持发展多种产业,依托主业优势,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扬长避短,结合社会区域经济优势,积极开拓新兴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开发高新技术产业;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多种产业,使产业基础不断加强,产业结构逐步多元化。经过二十年艰苦奋斗,已初步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由工业制造类企业、旅游服务类企业、物资商贸类企业、建安施工类企业和其他类企业五大企业群体组成的多产业结构。

(一)发挥行业优势,立足配套服务

1.依托电力市场,发展多种经营

多种经营企业兴起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复苏,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电力建设突发猛进,给多种经营发展提供了机遇,供电企业纷纷组建充实。新上和增量用电户骤增,多种经营企业组建安装施工队伍,兴办开关设备、电工器材等制造企业和贸易公司,开展用户设备选用、设备供货、施工安装、通电验收的“一条龙”服务。充实完善供电服务内容,坚持在为用户服务中求优创新,顺应了社会需要,得到用户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杭州、绍兴等电力承装公司都是实收资本不足万元借款开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他们紧紧依托电力市场,坚持“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改进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用户的信任,生产规模、经营规模不断扩大。1991年杭州市电力承装公司列为省局集体企业上等级试点单位。

2.发挥主业优势,发展多种经营

结合主业“减人增效”各单位将物资采购、汽车运输、修理以及生活服务系统成建制剥离为多种经营,形成物资、服务的产业基础。例如:1991年底,总装机为105万千瓦的镇海发电厂在实施三项制度中先后撤并14个部室,成建制从主业中分离,利用技术业务、资金设备优势,组建了“电力设备检修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生活服务公司”、“汽车运输队”、“物资公司”等十多家多种经营企业,积极开拓业务。后又与上海复旦大学挂钩联合创办镇海电除尘技术服务公司,运用新技术,完成本厂电除尘设备的技术改造任务,还参与温州电厂、北仑电厂电除尘设备部分项目维修;厂建筑公司在厂双达标活动中,完成大量的技改项目,道路改造和安全文明生产整改,还承接了厂节能发电有限公司2台6000千瓦机组的主厂房建设。

3.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企业地理区域经济优势,面向社会,开拓多种产业发展新项目。例如:地处深山峡谷的乌溪江电厂,以求实的精神,初步摸索出一条适合山区水电站发展多种经营的路子。从1991年成立综合劳动服务公司,靠8名职工,45平方米工作场所,承揽机组的清扫以及设备解体的搬运工作,逐步发展到山区小水电的检修和安装,积累发展的资本。现全面进入旅游资源的开发。他们先后开辟荒山,种植100余亩柑桔、胡柚和板栗等果木基地,办起了养猪场、养鸽场,充分利用电厂山水自然景观,经过几年努力建起了射击场、休闲山庄、游泳池、水上游艇、娱乐城、宾馆等融吃、住、行、玩为一体的休闲旅游项目,成了衢州地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在社会知名度,多种经营近年来实现利润一直保持在500万左右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提升产品档次,实施产业拓展

(1)加快产品开发,提升产品档次: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必须不断开发适应电力发展需要的新产品,扩大品种,提升档次,保证质量、改进服务。自80年代电度表、互感器、低压开关柜等产品的问世,省电力局一直十分重视产品的开发和升级换代,并不断加强对技术、产品开发的管理。1994年制订了《浙江省电力多种经营技术开发管理暂行办法》。近年来,省局多种经营处新产品开发计划237个项目中列入浙江省计经委新产品计划的33项,获得省电力局科技进步一等奖5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四等奖2个,获得浙江省优秀产品、新产品金马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获国家专利项目11个,华东电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个,全国创新奖1个,部级名优产品奖6个。1998年开发的新产品有SFZ8—31500/110主变、SCFWG1—12型柱上真空负荷开关、KYN28A—12(2)/T300—40型户内金属铠装抽出式开关设备、CRGC系列12千伏金属封闭式单元组合型SF6开关柜、SM6—12型六氟化硫负荷开关设备、DL—IV型γ射线探伤机中文电脑全自动控制仪、职业技能鉴定多媒体教育系统等。新产品和新项目的开发,提高了企业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拓展了多种经营企业生存发展空间。

(2)加强粉煤灰综合开发利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朱镕基总理“要把粉煤灰的利用作为一个突破口来抓”的指示,省电力局加大了对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力度。把握机遇,因势利导,各燃电煤厂紧紧抓住104国道改建,沿海大通道的建设以及沪杭、甬杭和杭宁高速公路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走访交通设计、规划和施工有关部门,得到了他们大力支持,发电厂积极配合,为用户提供方便。据统计,1997、1998两年仅用于筑路的粉煤灰就达115万t。

与此同时,各燃煤电厂在抓住大众用灰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市场需要,已开发出Ⅱ级磨细灰和分选灰、漂珠、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砌块、煤渣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粉煤灰蒸养砖、水浸砖、大仑砖、彩色地砖等建工建材产品,部分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已站稳脚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3)多种产业齐头并进,互依互补相得益彰。经过20年艰苦奋斗,我省电力多种经营基本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覆盖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据1998年统计反映,工业企业101家,总资产29.7亿,其中固定资产12.2亿,期末职工人数7909人,实现产值14.37亿元,利润总额6146万元;建安企业100家,总资产35.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4.9亿,期末职工人数13915人,实现产值24.73亿元,利润总额24252万元;商业企业144家,总资产22.6亿元,期末职工人数4393人,销售收入24.86亿元,利润总额19814万元;旅游服务企业66家,总资产3.8亿元,营业额2.41亿元,利润总额2201万元;其他企业32家,营业额和利润分别达到15664.3万元和4608.8万元。

(三)适应市场需求,培育优势产业

1.走上规模的工业制造类企业

以浙江电力变压器厂、杭州欣美成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杭州电力设备制造公司、温州昌泰电力电缆厂、诸暨八方水泥厂等为骨干的工业制造企业群体初具规模:

(1)成套设备制造企业,在我省多种经营工业企业中占有比重最大。拥有标准式厂房168800平方米,引进国外90年代先进的数控三大件和喷涂设备等,年产值达4.66亿元,其中25.9%销往全国各地,近年又陆续通过GB/T19002—ISO9000质量体系论证。全省电力多种经营成套设备企业从1989年的9种产品发展到1998年200多种产品,其中被国家经贸委列入第一批、第二批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所需主要设备产品及生产企业目录的高低压或成套开关设备企业共有24家67种。

(2)变压器制造企业以浙江电力变压器厂为龙头,主导产品为S9系列节能电力变压器,现有10千伏10~500千伏安共13种规格。同时,还生产110千伏、35千伏、S9—M系列配电变压器。1998年开始与山东金曼克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生产经营SC系列干变。该产品通过省、部以及意大利CESZ产品试验鉴定认证;并通过中国CSQA、美国、德国、英国BVQI国际认证机构的GB/T19001—Z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3)铁塔、水泥杆、电力器材的生产,基本形成以浙江送变电工程公司电建铁塔厂、金华电力铁塔厂等为主体的生产基地,铁塔年产值7255.1万元,水泥电杆年产值8525万元,基本满足浙江电网各类输变电建设的需要。电力电缆、裸电线和各类电工材料和仪器仪表生产企业,以各种途径和方式通过技术开发、横向联合、资产重组等形式,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营。

2.成绩显著的建安施工企业

建安施工企业是多种经营的支柱企业。目前多种经营施工企业共80家,其中二级资质1家,三级资质22家,四级资质57家。1998年完成线路施工5216.1公里,其中:220千伏线路278.1公里、110千伏线路523.6公里、35千伏线路818.05公里、6~10千伏线路3596.43公里。完成变压器安装4624台、总容量为4371385千伏·安。为浙江电网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建安施工企业中普遍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例如:金华送变电工程公司,从1995年以来,全方位推行贯彻ISO9002国际标准,杜绝重大质量事故,创建优质工程。工程合格率100%;送变电工程优良品率>95%。电力施工企业已通过ISO9002施工企业认证的3家,在试运行的8家。

3.方兴未艾的宾馆旅游服务业

浙江以其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和人文旅游资源驰名中外,电力企业紧紧抓住这一朝阳产业,已初步建成吃、住、行、玩、购物一条龙的电力旅游网络,从80年代中后期把内部职工招待所、食堂破墙开门迎客开始,经过1987年、1990年、1994年的三个时期改造、新建,至1998年,全省电力系统旅游业已初具规模,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4.异军突起的物资商贸类企业和其他综合类企业

物资商贸类企业从1990年30多家发展到1998年144家。通过内抓改革、加强管理,外拓市场,改善服务,使收入和利润不断增加,1998年收入24.86亿元。其他综合类企业,主要从事于房地产开发、设计、通讯、运输、广告等业务,1998年,创收入1.57亿元,利润4609万元。

三、转机建制增活力 市场竞争求发展

我省电力多种经营企业转机建制工作起步较早。几年来,转机建制工作大体经历了自发组建、指导推广、依法改制、筹建集团和整顿规范等几个阶段。

(一)改革内部机制 增强企业活力

多种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权虚置、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上简单移植电力主业的模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严重制约了多种经营的发展。

1994年,全省多种经营工作会议认真分析了多种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快多种经营企业改革的目的和要求。要求各单位选配好多种经营企业经营者和领导班子。改革传统的用人标准和方法,全方位选拔优秀人才到多种经营的关键岗位,引入竞争机制,真正使优者上、不适者下。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由企业自行聘任竞争上岗、招标承包上岗、交流调配上岗,做到能上能下。企业职工要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优化组合,以工作态度和劳动效果作为评价标准,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搞活用工制度。要改革招工用工制度,一律实行先招生后招工、先培训后上岗的办法,尽快提高和改进人员素质结构。企业富余人员安排、职工子女就业,都要择优录用,改变职工素质下降,人浮于事和企业人员快速膨胀的现象。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岗位技能工资制、计件工资制、销售承包提成工资制,产值工资含量提成、技术开发和技术攻关招标承包责任制等多种形式,彻底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制度。

积极鼓励多种经营企业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完善。浙江电力寻呼中心、乌溪江电力实业总公司等一大批多种经营企业,通过公开竞聘,选择经营者。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企业活力大增,实现了快速式发展。

(二)深化转机建制 建立企业集团

1989年2月由集体股25万元,职工个人股22.35万元按股份合作制模式组建的海盐县供用电工程公司拉开了我省产权改制的帷幕。

1992年至1993年,在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兴办企业的氛围中,根据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参照社会企业的组建模式,成立了镇海电厂节能发电公司,金华电力开关有限公司,丽水电力实业公司等一些有限责任公司,吸纳了部分职工股份。还组建了温州电力实业总公司,凤起宾馆等一批基本由职工股份组成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1994年省电力局提出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加快企业改制,1995年组织召开多种经营企业改制工作研讨会,出台了《浙江省电力多种经营股份合作制企业试行办法》和《关于深化电力多种经营企业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的若干意见》,有力指导了全省多种经营企业的改制转机工作。据统计,1994年组建和改制的多种经营企业17家,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3家;1995年组建改制的多种经营企业33家,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4家。

随着《公司法》颁布施行,我省电力多种经营企业的转机建制工作步入依法改制的轨道。职工持股会的设立为从更广泛范围筹集职工入股创造条件。一些新组建的多种经营企业和初具规模的多种经营企业改制更多的采用了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也有一些股份合作制企业通过进一步调整完善股本结构向更符合法制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转制。据统计,1994年末,有限责任公司为19家,1995年末为47家,1996年末为79家,1998年末为127家。

1995年4月,省电力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电力多种经营产业化集团化步伐的意见》,着手推进企业集团组建。1995年12月,浙江昌泰电力集团成立,1996年,浙江中新电力发展集团和杭州电力发展集团相继组建。对发挥多种经营综合优势,提高整体竞争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至1998年末,纳入省电力公司全口径统计范围的独立核算多种经营企业共443家,已实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等股份化体制的企业共154家,注册资本金共129225万元,实收资本共114755万元(其中国有法人股6930万元,占6.04%;集体法人股56760万元,占49.46%;职工持股会法人股27842万元,占24.26%;职工个人股14402万元,占12.55%;系统外社会投资5955万元,占5.19%;外资股2864万元,占2.5%)。总资产590567万元,所有者权益199791万元。1998年销售收入452977万元,实现利润47077万元。改制企业的实收资本、总资产、所有者权益、1998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口径统计企业的66.86%、62.86%、61.43%、66.68%和82.56%。

中外合资企业9家,注册资本金25237万元,实收资本12684万元(其中外资股2864万元,合计占22.58%)。其中发电企业4家,产品制造企业2家。

在转机建制中,全省成立了企业集团4个,向规模集体经营迈出可喜的一步。

(三)加强现代管理 培育市场体系

管理素质是决定企业活力的基础因素。省电力局在每年的多种经营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强化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运用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活力。

我省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加强现代管理主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展开,实施多元化产权改制,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监督约束体系,学习、采用、推广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通过培训提高管理素质,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面向社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中不断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是多种经营的必然选择。眼睛盯着市场,功夫花在管理,这是绝大多数多种经营企业的经营理念,要求干部职工强化市场意识,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的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的规律。鼓励多种经营企业大胆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中学习提高,一些企业在走向市场中取得可喜成就。多种经营总收入和实现利润来自社会市场的比例逐年提高。

四、清理整顿抓规范 改革调整促发展

清理整顿,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了我省电力多种经营管理,推动了我省电力多种经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清理整顿 规范发展

我省电力多种经营的清理整顿,经历了清理整顿公司、清产核资和清理整顿企业三个阶段。

1.清理整顿公司

中央[1988]8号《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中指出:“近几年来,全国成立了一大批新的公司,在生产、流通领域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公司政企不分,转手倒卖,牟取暴利。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造成社会分配不公,扰乱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严重干扰和阻碍改革。为了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各类公司进行整顿”。据此,省电力局重点对1986年下半年以来成立的公司,特别是对综合性、金融性和流通领域的公司进行了整顿。通过整顿,基本上纠正了公司政企不分的问题,取消了公司的政府行政职能;严格执行了党和国家机关干部不准经商办企业的规定;制止了机关以任何名义向公司收取资金和实物,用于补助机关经费和职工福利;所有从事企业经营的公司,其财务与主管部门脱钩;查处了各类公司超出核定的经营范围,转手倒卖重要生产资料和紧俏耐用消费品,赚取非法利润及偷漏税等违法行为;审查核准公司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注册资金与实有资金是否相符,经营范围是否符合适当;对不具备条件和没有存在必要的公司,予以撤并。其财产不得转移,资金不得抽走。

在清理的同时,边整顿,边建设,明确各类公司的经营方针和范围,建立健全公司的财务、人事、工资、奖金、福利和经营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2.清产核资,产权界定

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部等四部委财清字(97)5号文通知的要求,省电力局成立了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省计经委、省清产办、省地税局、省国资局的支持下,联合下发了《浙江省电力系统所属集体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意见》。在省电力局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单位清产办和广大职工的辛勤工作,我局在1997年对集体企业全面展开清产核资工作,并于1998年1月20日基本完成阶段主体工作,取得成果。

通过清产核资工作,基本上摸清了集体企业的家底。1997年列入清产核资的集体企业为546户。其中盈利企业有448户,亏损企业占全部企业户数的17.95%;资不抵债企业70户,空壳企业为139户,占全部企业户数的38.29%。

经过清产核资工作,截止1997年3月31日,核实了我局集体企业资产总额为829140.3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231074.4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72.14%。

(1)明确了集体企业产权归属,为推进多种经营的产权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界定后集体企业实收资本为124425万元,实收资本占所有者权益53.86%,实收资本中集体资本占82.90%,个人资本占10.10%。

(2)初步解决了集体企业资产账目与实际价值不符的问题。全局集体企业中纳入固定资产价值重估的企业为45户,占全部集体企业户数的8.24%,属于重估的固定资产原值为6855万元,重估后增值额为4534.30万元,增值率为62.28%,为企业增强了发展后劲。

(3)帮助企业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全面的清查核实共查出待处理资产损失为10182.30万元;挂账损失占全部资产的1.24%,占净资产的4.44%。对照政策,通过层层审核把关,为集体企业减轻了压力;同时通过国有权益变动为集体权益2143万元,不同程度帮助了集体企业。

3.清理整顿企业

根据国电人劳[1998]298号《关于清理整顿多种经营企业的意见》,结合我省的情况,省电力公司出台制定了浙电多[1998]087号《关于清理整顿多种经营企业的实施意见》,按照“清理、整顿、规范、发展”的方针,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清理整顿我省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在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监督约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多种经营企业与主业的经济关系,切实提高多种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素质,促进多种经营的快速发展。

1998年7月国家电力公司召开的“再就业暨多种经营工作会议”把多种经营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作为一项当务之急的任务作了专项部署,1998年7月21日省电力公司在各直属单位党政一把手会议上传达了国电会议精神,并成立了清理整顿领导小组。省电力公司相继下发了《清理整顿实施意见》、《省电力公司所属企业内部物资供应作价暂行办法》和《清理整顿宾馆饭店的通知》等文件,省电力公司系统各单位迅速开展自查、自清、自整、自纠工作。省电力公司1998年11月9日至10日,又再次召开24个单位的清理整顿工作汇报分析会,结合浙江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清理的重点、方法和要求,再次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多种经营企业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

通过清理整顿,撤并了一批不合格企业,加强了归口管理,健全了内部市场规则,清理对外投资、借款、担保情况,促进了财务、资金管理,强化了制度建设,使多种经营企业的基础管理进一步规范。根据1998年底统计,清理整顿前共有多种经营企业577个,整顿后减为493个,关、停、撤、并了84个。实践表明,清理整顿工作是规范多种经营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一项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长期性任务和经常性的工作。

(二)建章立制 强化监督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多种经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我省多种经营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建立、健全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

为促进多种经营“大发展、大提高”,调动基层单位追求多种经营的规模经济效益,上水平、上档次的积极性,确保我省电力多种经营年度计划目标的实现,1994年省电力局制订了《多种经营规模效益考核奖励办法》和《多种经营明星企业和先进企业评选办法》。根据全省多种经营发展的情况,分别于1996年、1998年对“评选办法”和“奖励办法”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为加强对多种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的领导与管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关于加强多种经营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和《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多种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994年省电力局制订了《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多种经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多种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安全职责,强调职工安全培训,建立、健全安全网络,加强安全监察,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多种经营企业“依法抓安全、从严治违章”。

为了鼓励和推动电力多种经营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工作,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利益,省电力局于1994年制订了《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多种经营技术开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技术开发工作的内容,新产品、产品鉴定,建立技术开发基金的使用与管理,有关优惠、奖励政策和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

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力多种经营企业深化改革,使基层多种经营企业明确改革的目标与任务、重点和方向,以点带面,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工作,省电力局于1994年制订了《关于深化多种经营企业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的若干意见》。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优胜劣汰的严峻考验,为保持全省电力多种经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1995年省电力局制订了《关于加快全省电力多种经营产业化集团化步伐的意见》,提出了我省电力多种经营推进产业化集团化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打算。制订了《加强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强营销力量,建设营销网络研究营销策略,落实营销政策,加快市场开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大。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市场动态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和经济运行等信息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为此,省电力局于1996年制订了《浙江省多种经营信息管理暂行办法》。

(三)分级管理 服务指导

1.省电力局多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1980年前,集体企业创办初期,多种经营企业分属主办单位管理。

1980年省电力局成立了集体企业处。1984年7月撤销了集体企业处,其管理职能并入局劳资处。1984年11月22日省电力局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1991年10月7日劳动服务公司更名为浙江电力实业公司。

1987年12月12日,省电力工业局恢复了集体企业处,统一管理所属的集体企业并和局劳动服务公司合署办公,人员编制控制在10人以下。

1991年4月1日,省电力局集体企业处更名为多种经营处,与劳动服务公司分开作为机关职能处室。由于集体企业行业管理职责存在,便于与地方政府保持对口协调,仍保留集体企业处。各基层单位相应设立多种经营管理机构,有的并入总公司合署办公。

随着浙江电力体制的改革,1999年5月浙江电力工业局多种经营处更名为浙江电力公司多种经营部。

2.管理职能

1984年7月至1987年11月,由省电力局劳资处负责对省电力系统所属集体企业和全民所有制多种经营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1987年12月至1991年3月由省电力局集体企业处管理,设副处长二名。

1991年至1999年5月省电力多种经营处设处长一名,副处长二名,下设产业开发管理、经营管理、综合管理、财务管理和安全管理等职能岗位。其主要职责是对所属的企业实施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具体的职责如下:

(1)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公司多种产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工作任务。

(2)制定省电力公司本部多种经营体制改革、产权改制方案并付诸实施;归口管理省电力公司本部多种产业发展项目,组织协调投资开发项目的论证和实施。

(3)指导、推进省电力公司系统多种经营企业的产权改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工作。

(4)负责理顺公司系统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制定加强对集体资产监管运行的办法,促进集体资产的规范运营和保值增值。

(5)负责研究制定省电力公司系统多种经营产业化、集团化、市场化发展的政策,做好规划、试点、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6)负责制定推进多种经营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指导、协调和组织省电力公司系统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及重大项目的论证实施。

(7)参与省电力公司主业减人增效、人员分流和职工再就业工作。

(8)配合安全监察部参与电力类多种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负责非电力类多种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9)归口管理省电力公司系统多种经营统计分析。指导省电力公司系统多种经营企业的财务、劳资、审计、工商注册、生产营销、技术质量等各项管理,做好协调服务。

(10)负责省电力公司系统火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归口管理。

五、立足以人为根本,树立企业新形象

人才是企业之本。20多年来,我省电力多种经营,立足以人为本,发挥政治思想工作优势,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开展多层次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一)重视人才培养,提高职工素质

多种经营企业的管理体制,随着多种经营企业的发展和改革深化,逐步理顺,各项管理也走向正规。多种经营处成立以来,加强对全省电力多种经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1987年起,把提高多种经营企业职工的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从全局实际出发,针对多种经营企业众多,行业跨度大,岗位工种复杂,工学矛盾突出的特点,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类培训班。1989~1999年,共办了各类培训班45期,培训了学员2000余名。

在培训工作中,以培训质量为中心,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筛选教材,精心组织。根据多种经营企业人员结构、人材需求的实际,有针对性抓了五个环节:①坚持质量第一,联合办学。在培训工作中,把质量摆到了第一位。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聘请省计经委、省外经委、省劳动厅、省旅游局和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杭州电子工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来讲课。有的如ISO9000系列标准培训、经济法规培训等,采取与对口部门和单位联合办学,不仅针对性强,而且保证了质量。②解决工学矛盾,形式灵活多样。多种经营企业厂长(经理)头绪多,工作忙,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采取集中授课和分散自学结合的分段式培训。同时,把教学、研讨、外出考察、撰写论文等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多样,不仅效果好,而且开拓了视野。③紧密结合实际,急需的先培训。为使企业营销人员和服务人员思想观念、经营意识、服务素质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1996年,先后举办了市场营销培训班、外向型经济培训班、招投标培训班、电力系统旅游饭店总经理培训班和饭店宾馆经营管理培训班等。有效地提高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培训。多种经营快速发展,各种矛盾随之而生,特别是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发现问题后,及时举办了安全管理、触电保安、检修试验安全培训班和劳动卫生资质培训班等(共8期培训人员299名)。⑤着眼素质,夯实基础。1997年,我们从夯实基础工作出发,先后举办了电算化培训(6期),统计电算化培训班(3期)、计算机数据传输培训班、通讯员培训班、档案管理培训班(3期)等。近三年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分别举办了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班,产品制造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班和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培训班(5期共300名)。按照国家电力公司人综(1998)54号文关于抓好厂长(经理)工商管理培训工作。1998年开始,先后已举办了4期,共培训厂长(经理)75名。几年来,培养人才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效果明显,保证了质量。

(二)抓好文明建设,促进企业腾飞

80年代初,浙江省电力局就开始了双文明达标活动,创造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氛围。多种经营企业背靠主业,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了多种经营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多种经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适应不同的特点,精神文明建设也各具特色。

(1)掌握思想教育,维护文明团结。1979~1984年这个阶段主要是安置返城知识青年和职工子女就业。在多种经营企业中逐年接纳了大批就业人员。这些成员中,整体素质偏低,文化水平不高,女同志居多,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政治思想教育,维护安定团结,就成了文明建设的主题。教育企业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工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职工队伍,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成了多种经营企业创业、发展的主力军。

(2)抓好企业文化,提炼企业精神。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在企业发展中提炼企业精神。1995年3月,省电力局部署全省电力多种经营企业任务中,明确要求。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以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赢得市场。1996年3月省电力局对新一年任务强调:“要讲政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不放松”。“经济工作中必须讲政治、保证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多种经营各级领导要紧密结合实际,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正确的导向下,全省电力多种经营企业都把两个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三)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

电力多种经营企业,作为电力系统三大支柱之一,背靠主业,又相对独立。在艰苦奋斗的历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使多种经营企业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

1979~1984年期间,企业规模小,职工也少,一般都挂靠主业领导,很少单独成立党组织。1985~1990年期间,多种经营企业发展不平衡,规模大小不一,职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少数规模较大的多种经营企业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有一部分多种经营企业,成立了党委、党支部和党小组。1990年以后,多种经营企业开始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多种经营企业的党建工作十分重要。1995年全省电力多种经营工作会议《巩固基础,深化改革,提高素质,实现多种经营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报告中强调:“加强多种经营企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各主管单位一定要注意和加强对所属多种经营企业党的建设,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应建立党总支、党支部或党小组,配好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大的企业要配专职书记。多种经营企业党组织要支持企业行政,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发挥监督保证作用。并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积极慎重地发展多种经营职工入党。”1996年3月21日省电力多种经营工作会议《加快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跨步迈向多种经营二次创业新阶段》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继续加强多种经营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省电力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杭州电力局、温州电力局多种经营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党组织设置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省电力公司主办的多种经营企业设企业党组织,由省电力公司机关党委管辖,其分公司、子公司的党组织关系挂靠在企业党组织,为独立型;第二种类型,省公司直属厂、局、单位主办的多种经营企业,根据规模大小,以及生产、经营内容的相关性,设置基层党组织,并由主办单位党委管辖,分为独立型和非独立型。第三种类型,县(市)供电局主办的多种经营企业,基层党组织设置和管辖与直属厂、局单位主办的多种经营企业类同。而由多种经营企业投资参股的非控股企业的党组织关系不属电力系统主办单位党委管辖,这些企业与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只是经济上的往来,没有组织人事关系,党组织绝大多数属非独立型。

发挥政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995年省电力多种经营工作会议上要求:“多种经营企业的党、政、工、团都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切实地研究和解决职工中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稳定职工队伍。”20年来,省电力系统多种经营企业在复杂、多变、艰难、曲折的情况下,结合多种经营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

正确引导,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80年代初的艰苦创业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进门到户,一方面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激发职工艰苦奋斗的精神。“板车不倒用力推,小店有售照样开”,用无声胜有声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定职工艰苦创业的信心,树立起一种企业精神。

20年来,随着改革的春风,浙江电力多种经营经历了从安置型、福利型,走上了规模效益型,实现了电力多种经营发展史上的巨大跨越,挥写了崭新的篇章,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总结过去是为了未来,20年的风雨磨砺拼搏奋斗不仅丰富和壮大了浙江电力的综合经济实力,而且走出了一条比较切合浙江电力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展望新世纪,前景灿烂,任重道远,我们满怀胜利的信心,以高昂的斗志大踏步迈向21世纪。

浙江省电力公司多种经营管理组织机构演变情况

浙江电力多种经营人数、工资基本情况统计表

浙江电力多种经营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单位:万元、人

浙江省电力公司多种经营安置人数与职工生活福利统计表

注:安置各类人员数是累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