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战疫战友情
去年,11月23日清晨,收到于菲在疫线主战场发来的一首小诗,她这样描述一群“巾帼”们的战斗故事。“或青春、或成熟,或临危受命、或志愿服务,皆因疫情奔赴而来。搭帐篷、送物资,能消杀、会采集,解急难、护安全,抗疫情样样能行,为大家练就各项技能披着晨光......”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街道、社区抗击疫情一线女性工作者们的心声,让人对这群“巾帼英雄”更加崇敬。
于菲,8岁双胞胎孩子的母亲,今年34岁的她,某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本轮疫情发生后,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回到岗位,一头扎进防疫工作中,三十多天未回家看望过孩子一次,努力践行着爱民初心。
“你好,我将你需要的降压药送来了,放在门口,请你及时取回,按照说明书和原来医生叮嘱服用。”“你好,我是街道工作人员小于,请问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你的情况我已经记录,我将及时向上反映,并尽快协调解决你前往医院就医问题,请你再耐心等待一会好吗?”这样的工作及流程,经历得太多,已经牢牢地刻在了她的大脑之中。
“前几天,木桥花园小区,有位老大娘突然血压升高,接到电话求助已经是凌晨一点多,找不到药,可把我给急坏了。还好,经过协调,对面药店工作人员及时给我送来了需要的药品,缓解了老人的病情。”谈起难忘的工作,她说。
前段时间,从木桥花园工作组出来,回到单位刚休息了两天,突然又接到需要她进入其他前沿阵地的命令,便带着已经准备好的行李,奔扑新的前线。
白天,开展公共区域消杀,收集居民的急难愁盼,多方联系协调解决居民“微心愿”“微需求”。到了晚上,回到帐篷,开始清点各种物资,做各种台账,直到深夜才能带着思念进入梦香,去拥抱想念中的孩子。多少次醒来,泪水打湿了被褥,她已经记不清楚......
有一句台词讲到,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不断地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群负重前行的人,始终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不断前行的动力与力量,付诸在具体行动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当前,这个特殊时期,只有我们守护好‘第一道防线’,
才能有效遏制疫情快速传播,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兴海路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潘静说。
今年32岁的潘静是一名党员,一米六七左右的个头,长得亭亭玉立,街道公认的小美女,正处在热恋期。原计划六、七月份休假,带着自己的男朋友一起出去旅游,给感情升升温。没想到,疫情影响,她无法离开工作岗位,便将行程一推再推。
“每天太忙,连个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最浪漫的事就是晚上坐在帐篷前,望着天空的明月,拨通视频电话,讲述今天的故事。”谈起在前线的夜晚,她说。“每一次,听到我在疫线历练成长,变得坚强,他都会给我点赞,心里美滋滋的。”
爱情,让人成熟,像一罐蜂蜜,很多时候会给人工作、生活、学习增加无限的动力。潘静便带着这罐密,勇敢地“逆行”着,用她柔软的肩膀,温柔且善良地心,扛起网格内几十户居民,上百人的健康与平安。
“白天,为居民送菜包、送药及急需的生活用品,一个工作流程忙完要走上万步路,很累。但看到居民们微笑的面容,听着他们不断地道谢声,所有的疲惫瞬间便烟消云散,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拖着疲劳的双腿,走出单元门,顺势坐在地上休息,对同事们说。
为了居民身体健康,为了生活的座城市环境安全,将小爱放下,托起大爱又何妨?这,是这一年人们在疫线听到的最美语言。
省级领导督导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指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为群众着想,在千方百计做好蔬菜配送等物资保障基础上,尽量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进入疫线前沿阵地的“巾帼”们,认真学习贯彻省委领导的指示要求,始终牢记街道党工委的重托,将疫线当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试金石”,突出在厚植“爱民情怀”上下功夫、见成效。
“张自爱,你在办公室方便,帮我去商超买几包卫生巾好吗?居民急要。”昨天,进入战疫前线的祁小琳打电话向同事求助。
卫生巾,听着不怎么优雅,但它却包裹着无限的爱民情。“你不知道,楼院管控后,老人、小孩及一些突发问题如果应对不及时、处理不好,就会引发民愤,对我们的防控工作十非不利。”说起工作,祁小琳认真地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服务民生无小事,接到每一个求助电话,我都必须认真去把它做好。”
祁小琳,中共党员,中等个子,性格相对内向,岗位工作是基层党建。也许,工作需要学习、思考、创新的原因吧!造就她想问题总是比别人全面一些。进入前线后,她主要负责各种报表资料的整理、收集、核对及填写等,忙完手头的工作还要协助清点每天的抗疫物资消耗及库存情况,上报急需补充的防疫物资。利用休息间隙,发挥自身特长,在居民联系微信群内开通‘需求接龙’,说明帮助事项,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收集居民“微诉求”。
“我让物业公司的师傅将卫生巾送到黄河路7号院5号楼,很快23岁的李周毛吉发来信息,表达着谢意。事情虽小,但透过居民们温暖的话语,寒冬里觉得心里暖暖的。这一刻,感到住在帐篷里所付出的一切都值。”看着手机中收到的信息,她兴奋地说。
快30岁的她,家住海东平安,距离西宁很近,一年来只回去过两次。在家里,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一块宝,大人很少让她去干重活。唯一的希望,她能早点找个男朋友,为了工作她将父母的期盼压在了心底。在疫线,她与众多的“巾帼”们便成了撑天柱,公共区域消杀毒,卸载车辆,搭建帐篷,协调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等,样样干的像模像样,正像于菲诗歌最后写得那样,能扛千斤重担,盖着星光枕着车鸣,亦能酣眠。承夏炎,踏秋叶,迎冬雪,唯愿守得春暖花开时,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于菲、潘静、祁小琳,她们只是街道上百名战斗在疫线最前沿“巾帼”们的缩影,还有大批的战斗女英雄,她们放下小家,放下小爱,牺牲小我,用弱小的肩膀,在疫线为居民扛起了平安、幸福、快乐的一片蓝天,不断抒写着美丽的诗与远方,感动着人们的感动,积极向她们学习,全力构筑着紧固的疫情防线,为打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