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故人相会
王守仁在无边的黑暗中迷失,他的心跳加速,仿佛每一次跳动都与周遭的沉寂格格不入。他的脚步在软弱无力的泥土上踉跄前行,周围模糊的景象逐渐清晰,呈现出一片阴森的森林。月色隐约透过密集的枝叶,洒下诡异的光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压抑的氛围。
王守仁的呼吸沉重而急促,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声的世界,除了自己的呼吸和脚步声,再无他物。然而,就在这种绝对的寂静中,一种细微而不安的声音开始在他耳边回响,似乎是来自周围隐蔽之处的低语。他紧张地四处张望,却只见到黑暗中扭曲的树影,似乎在嘲笑他的无助。
前方的微光,像一盏迷途者的灯塔,成为了他唯一的指引。他强迫自己忽略那些幽灵般的低语,专注于眼前那渺小但坚定的光芒。每当他跌倒,身上的疼痛都在提醒他,这不过是一场梦,一个他必须突破的梦。
“快点,快点!”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尽管每一次的呼吸都像是在抽取他最后一丝力量。他可以感觉到,随着光亮的逐渐变大,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低语声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
就在他几乎触及那一丝希望的光亮时,突然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他猛地拉回到现实。他的眼前一亮,四周的黑暗和阴森森林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陌生的房间,他的身体还在微微颤抖,心脏砰砰直跳。
在明亮的房间里,光线透过窗户的缝隙,斜斜地洒在王守仁的脸上,他感到自己的意识在慢慢回归。那熟悉的面庞,那亲切的笑容,似乎带着一丝温暖的力量,唤醒了他沉睡的灵魂。
王守仁挣扎着睁开沉重的眼睑,视线逐渐从模糊转为清晰。当他看到站在床边的唐寅,一个曾经的伙伴,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涌上心头。
“伯虎……怎么是你……?”他的声音微弱,充满了惊喜和不可置信,嘴角轻轻勾起了一丝微笑,似乎在回应着唐寅的到来。
唐寅轻轻摇头,制止他的动作,声音中透着关心:“伯安,好久不见啊!你这次可真是出大名了,呵呵!”说罢,他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仿佛带着多年未见的亲切和欣慰。
随着唐寅的话语落下,王守仁的目光跟随着他的手指望向了坐在一旁的人。那是一位道貌岸然的长者,一鹤道长,王守仁心中涌现出深深的敬意和喜悦。
“一鹤道长?您怎么也来了?”王守仁惊喜地试图从床上坐起,但身体的虚弱让他无法完成这个动作,他的声音中满是惊喜和疑问。
一鹤道长快步走到床前,轻手轻脚地扶他躺下,语气中充满了关心:“自铁柱宫一别,已有六年多,伯安可谓是一鸣惊人啊……贫道这些年可听了不少关于你的传闻。”说完,一鹤道长坐下,手指轻轻放在王守仁的脉搏上,细致地诊察着。
接着,一鹤道长的眉头紧皱,显露出一丝担忧:“伯安现在的身体是极度的虚弱,但以贫道之见,那处刀伤虽然伤到了筋骨,但应该并不会导致气血如此亏虚啊……真是奇怪……。”
王守仁的脸色苍白,他虚弱地躺在床上,眼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困惑。
王守仁微微抬起头,接过唐寅递来的汤药,他的手微微颤抖,握着汤碗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他小心翼翼地啜了几口,感受着药汤在舌尖上散发出的淡淡苦味和草药的香气。药汤的温热渐渐渗透到他的身体,暖流在血脉间流淌,为他带来一丝舒缓。
“伯虎,你是如何与一鹤道长相识的?”王守仁问道,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
唐寅听后,摸了摸头,露出一个苦笑,然后与一鹤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这个眼神似乎蕴含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和一种难以言说的默契。
“唉……这说来话长了……这得从我从京城回到苏州老家说起……”唐寅缓缓开口,仿佛在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王守仁躺在床上,目光紧紧地盯着唐寅。唐寅则坐在床边,一边轻轻摇着扇子,一边开始讲述他的经历。
“我把家业都传给了弟弟唐申,”唐寅的语气带着一丝释然和决绝,“然后找徐经借了五百两银子,就这样开始了我的云游之旅。”
王守仁听着,眼中露出惊讶。“五百两银子?你可真是敢狮子大开口!”他不禁感叹。
唐寅苦笑了一下,眼神中带着一种伤感和无奈,“徐经觉得是他连累我,所以一直心存愧疚……我那时也只是一心想离家乡四处走走,来驱散心中的愤恨罢了……”
然后,唐寅的表情变得更加严肃,他继续讲述道:“当我走到瘦西湖时,我无意间遇到了一位传说中的人物——张三丰张真人!”
王守仁的眼睛瞪得更大了,他难以置信地问道:“你是说,武当山的张三丰?那位传说中的老神仙?”
“没错,就是他。”唐寅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对那次邂逅的回忆,“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小饭庄吃饭时碰到了形似乞丐的张真人,然后我请他吃了一顿饭。”
王守仁静静地听着,他的心中泛起一阵阵涟漪。他惊奇地说:“哦……原来那个店小二说的怪人就是你呀”听到这里,唐寅也向王守仁投来了惊奇的目光,然后说:“原来你也去了那家饭庄啊……还真是无巧不成书!”
看着王守仁那惊讶而专注的眼神,唐寅不由得苦笑了一声。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讲述着:“后来我一直在江浙赣一带旅行,走访各处的名胜古迹和佛寺古刹,寻找新画作的灵感。但当我走到九华山时,不知何故染上了一种疫病……”
他的声音变得沉重,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的回忆。那场疾病仿佛又在他的身体中复苏,带着难以忍受的痛楚和无力感。
“还好镇岳宫的道士们及时收留了我,帮我调治了一些汤药进行治疗,但收效甚微,以至于我在观中住了好几个月都无法起床。”说到这里,唐寅的声音略带感激,他用一种感激的眼神看了一鹤一眼。
然后,他语气转变,眼中闪烁着希望:“有一日,道观里来了一个云游道士,正是一鹤道长。他为我诊脉并开了新的药方,只用了不到十日,那拖了数月都不见好的怪病居然痊愈了。”
王守仁望着一鹤道长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他的眼神温暖而真诚,尽管身体依旧虚弱,但他的声音却充满了力量:“一鹤道长真是仁心圣手,多谢您救了我和伯虎!”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一鹤道长的极大敬意。
一鹤道长微微摇头,面带谦逊之色,回应道:“伯安这是说的哪里话……无量寿福,贫道悬壶济世也不过修行的一部分罢了。”说着,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智慧与平和。
一鹤继续道:“伯虎和我在九华山听说伯安奉命巡查江北之地,前不久刚刚到达淮安,贫道推算你近几日可能会到扬州,于是便和伯虎下山来找你。”一鹤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天象和人事的深刻洞察。
他转向唐寅,眼中带着一丝会意的笑意。唐寅接过话茬,笑着说道:“没想到,我们刚刚进扬州就听说钦差王守仁王主事月夜大战刺客的事情,伯安,你可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话音刚落,唐寅的脸上绽放出一阵爽朗的大笑,他的笑声在昏暗的房间里回荡,充满了感染力。一鹤和王守仁也被感染,不禁跟着笑了起来。房间内的氛围瞬间变得轻松愉快,那种沉重的病气仿佛也随着笑声一起消散了。
房间内原本的欢声笑语在邵筠的突然出现下戛然而止,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唐寅的脸色苍白,他的眼神充满了惊恐和不安,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那身穿飞鱼服的女子。他感觉到一种不祥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仿佛房间的空气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唐寅悄悄地凑到王守仁的床边,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颤抖:“伯安,你到底做了什么,怎么会有锦衣卫跟着你?”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锦衣卫的深深恐惧。
邵筠则用一种冷静而严肃的目光扫视着房间里的每一个人。她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用一种轻蔑的眼神看着唐寅,声音坚定而不容置疑:“唐寅,你以为本校尉听不见你方才的话吗?我是奉了三千营统领张永,张公公的命令来保护王大人的,你不要在此大惊小怪的。”说罢,她瞪了唐寅一眼,那目光中透露出的严厉和权威让唐寅感到窒息。
王守仁察觉到唐寅的身体猛地颤抖了一下,他能够感觉到唐寅此时的惊惧。心中不禁暗想:“看来唐伯虎在锦衣卫的昭狱里受了不少罪啊……”他心中涌起一丝同情,叹息着摇了摇头,对唐寅投去了一丝理解和同情的目光。
一鹤察觉到房间内紧张的气氛,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睿智与平和。以他多年来游历四方的经验,很快就意识到如何缓和这突如其来的尴尬局面。他轻声念出法号,声音中带着一种宁静的力量:“无量寿福,贫道一鹤,是个来自江西的云游道士,拜见校尉大人。”
说完,一鹤身体微俯,行了一个恭敬的礼。他从怀中掏出自己的度牒,双手递给邵筠。度牒在微弱的灯光下显得有些旧,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见。
邵筠接过度牒,目光专注地查看着。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严肃与认真,但也不失礼貌。确认了一鹤的身份后,她将度牒还给了他,然后双手抱拳说:“久闻道长仙名,今日得见,下官荣幸之至。多谢道长救治王大人!”
王守仁挣扎着从床上坐起,他的动作虽然缓慢且吃力,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这次要不是邵校尉挺身相救,我王某人的性命估计早就交代了……”
转向唐寅时,王守仁的眼神变得更加真诚:“伯虎,邵校尉是好人。我知道你对锦衣卫有芥蒂,但在我看来,人人皆有善念,不能以偏概全……”
唐寅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显然正经历着内心的挣扎。眉头紧皱,嘴唇紧闭,仿佛在努力压制着自己的情感。过了良久,他终于勉强拱了拱手,声音有些沙哑:“刚刚唐某人出言不逊,还望邵校尉不要介怀。”
邵筠的脸上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她淡淡地说:“下官只是来查看王大人的伤情,除此之外并无他意。如果无事,那我就不打扰各位叙旧了。”说完,她向众人抱拳行礼,随后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了房间。
房间内的气氛在邵筠离开后稍微缓和了一些,但唐寅的眼中依旧充满了思绪。王守仁看着唐寅的背影,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唐寅深深地吐出一口长气,身体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力量,无力地靠在墙壁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释然,似乎邵筠的离去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王守仁看着唐寅这副模样,忍不住笑了出来,调侃道:“伯虎,相信我,这个邵校尉应该不是坏人,但她的确也给我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但具体是什么,我一时也还说不上来。”王守仁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玩味,似乎在享受着唐寅此刻的窘迫。
他转向一鹤,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道长,不知伯虎是否与你说起过我们在桃源乡的奇遇?”王守仁的声音中充满了探索和好奇。
一鹤摇了摇头,回答说:“唐伯虎只知我二人是故人,但对我们之前的探究是一无所知。”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平静。
随即,王守仁和唐寅便将在桃源乡中遭遇神秘人良知的经历详细地讲述给一鹤听。他们的叙述生动而详尽,将那一段不可思议的经历娓娓道来。一鹤听得连连称奇,不禁感叹道:“贫道修行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这等奇事啊……”
王守仁接着又将自己在甘州的经历告诉了二人。说完后,他吩咐唐寅取来了自己的佩剑给一鹤查看。一鹤接过佩剑,小心翼翼地从剑鞘中抽出剑身,但在他的手中,那只是一把从中间折断的断剑。
王守仁见状,从一鹤手中接过了断剑。当他的手触碰到剑柄的瞬间,断剑的残缺部分瞬间嗡鸣着显现了出来,伴随着一层朦胧的寒光。剑身周围的寒光令整个房间都显得有些虚幻和不真实。
一鹤凝视着眼前的宝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和严肃的认真。他的手轻轻抚摸着自己已经略显花白的山羊胡,思考着剑的奥秘。他沉声说道:“伯安,良知说这把剑能够清除人心中的恶念,在战斗中能够夺取敌人的心智,这就是你能够做到不杀一人而制服所有贼人的原因,对吧?”
王守仁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赞同和敬畏。“道长所言极是,在交战中,只要剑身的幻影接触到敌人的身体,他们就会瞬间昏厥过去……但是,后来我遇到那个东瀛武士,剑术高超,我根本无法近身,还差点被他结果了性命……”说完,他叹了一口气,脸上流露出心有余悸的神情,显然那次遭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这时,唐寅似乎被一股好奇心驱使,直接伸手去触摸那由剑身幻影生出的剑刃。看到这一幕,王守仁的心脏猛地一跳,他连忙伸手想要制止唐寅,但已经来不及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唐寅的手指穿过了剑的幻影,却没有任何异常发生。他依然坐在那里,没有昏厥,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迹象,这让王守仁感到极度惊讶。
一鹤沉思了一会儿,眼神中闪过一丝启发的光芒:“伯安,我看这剑似乎能够感应到被击中之人的心神。如果心怀恶念,比如杀戮,才会释放某种力量致使其昏厥过去。方才伯虎并没有任何杂念,所以平安无事。”
唐寅的眼神流露出一丝怀念和感慨,似乎在回忆着与那支神奇笔的种种往事。“我记得当年那个雪舟禅师也说过,我的那支笔没有心,因此才能感受到使用者的心,进而借着持有者的心来启动某种力量,我才能被传送到千里万里之外,并且能够读出人心。我估计这把剑也是如此……”说着,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间,那里原本是他珍视的笔放置的地方,但现在空空如也。唐寅的眼中闪过一丝惆怅和失落。
听到唐寅的话,一鹤走到王守仁的床边,他的手法轻柔而专业,再次按在王守仁的脉门上细致地查看。一鹤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仿佛在王守仁的脉搏中寻找着答案。片刻之后,他缓缓地开口:“我早先给伯安切脉时发现他的气血极度虚弱,但其实他的伤并不太重,让我觉得很是奇怪。”
一鹤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如今,伯安手持宝剑时,脉象却显得十分平稳,没有丝毫的亏虚之相。以贫道的愚见,莫非这剑能够通过人体内的气血来激发那种神奇的力量,但代价是剧烈的消耗人的体力。由于伯安先后与恶徒和那个刺客交战,加之他原本身体就不是很健壮,体力大幅透支,才导致了后来的晕厥。”
王守仁仔细地听着一鹤的分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刻的理解和认同。王守仁慢慢地点了点头,补充道:“我认同道长的说法。因为在甘州城外的伏击战后,我也觉得身心疲惫不堪,过了好些天才完全康复过来。”
一鹤的目光透过窗户,投向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他捋着那花白的山羊胡,脸上流露出一种深思和复杂的神情。转回头,他试探性地对王守仁说:“伯安,不是贫道多事,但以你现在的身体,估计是无法经常使用这把剑的。贫道有个提议,不知你是否愿意听听?”
王守仁的眼中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他急切地回应道:“道长请讲,我洗耳恭听。”
一鹤接过王守仁手中的宝剑,凝视着那断剑的缺口,沉声说道:“贫道有意带伯安去九华山修行,其一是那里有完备的药房,我可以为你精心调养身体;其二,贫道希望传授伯安一些道家的修行法门,让你学会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通过冥想来平复心神,以此来让你更好地使用这把剑的能力。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唐寅在一旁听了,连连点头,他的脸上露出一种深切的赞同之色,说道:“伯安,道长说的有理,如果道长那日没有及时来九华山,我估计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王守仁看了看两人,然后低头陷入了一阵沉思。整个房间陷入了一种静谧的等待,只有窗外的风声和偶尔的鸟鸣声。过了片刻,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种坚定和决心:“为了查明这一切背后的真相,我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这把剑,所以我决定跟着道长去九华山修行……嗯,我这就给内阁上书,将此次巡查的报告呈上去,同时请求告假回乡养病。写完之后,我会拜托那位邵校尉帮我带回京城。”
说完,王守仁的脸上露出一种兴奋和认真的表情,然后会意地朝着唐寅和一鹤笑了笑,房间里的气氛随之变得轻松而愉快。
此时,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房间外,邵筠正静静躲在角落里,贴着耳朵倾听着他们的对话。当听到有关良知对玉坠的描述后,她原本波澜不惊的眼神突然露出一丝惊讶。
(点个赞,投个票,让我们把书顶上排行榜!留言交流,咱们可以好好讨论各种话题;别忘了收藏,把我的故事珍藏在你的心里!你们的每一次互动,都是我创作的甜蜜动力,超级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啦!)
奈文猫的小百科:
九华山,这座位于中国安徽省CZ市境内的名山,自古以来便以其奇秀的山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于世。汉时称陵阳山,南朝时期因其九峰如莲,被号为“九子山”。直到唐朝诗仙李白游历此地后,被其秀丽的山景所感动,于是在其《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赞誉其为“灵山开九华”,由此“九子山”便改称为“九华山”。
九华山不仅以自然景观著称,更因佛教文化而闻名。唐开元年间,新罗国(今韩国)王族金地藏(金乔觉)渡海来到唐朝,在九华山修行达75年之久,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化身。自此,九华山被尊崇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寺院众多,僧众云集,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九华山还吸引了众多文学家和书画家的驻足,如陶渊明、费冠卿、杜牧、苏东坡、王安石等历代文人墨客,以及黄宾虹、张大千等书法家,皆留下了关于九华山的众多作品。尤其是李白,他三次造访九华山,留下了许多赞颂这座山的诗篇,为九华山的美名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华山还收藏有丰富的文物和历代名人的诗词歌赋,以及众多书院、书堂遗址。其中不乏珍贵的唐代贝叶经、明代大藏经、血经等历史文献,以及明清皇帝的圣旨和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