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来自人类:马占凯)
你能读到本书,源于我的一个错误认识。
2023年2月初,我开始疯狂地学习关于ChatGPT的一切信息,因为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激动人心。因为深受ChatGPT带来的震撼和冲击,我每天频繁地测试ChatGPT的智能表现,前后问了ChatGPT上百个问题。我和朋友们就人工智能话题密集交流,因此在好友的邀请之下,在情人节之前的那个周末,我做了一场关于ChatGPT的小规模演讲,结果受到热烈欢迎。演讲后的第二天,情绪高涨的我突发奇想:我已经领略到了ChatGPT处理语言的厉害,我为何不用ChatGPT来快速写一本关于ChatGPT的书呢?我估计一天可以写1万字,最快10天就能写完。
最关键的是,我知道输出是更高效的一种学习方法。看到别人都在没日没夜地讨论、学习ChatGPT,我何不用写书来加速学习呢?一想到有读者看,我就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而这能够驱使我更系统地学习。于是,我很快联系了图灵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刘江,他也很兴奋地开始拉群,让我与策划编辑建立联系。
当开始动手写第1章时,我有点儿傻眼了,我的估计太乐观了。ChatGPT还存在很严重的AI幻觉问题,也就是说它会胡说八道。此外,ChatGPT只被“喂”过2021年9月之前的数据,就像是个在2021年9月开始失忆的人,它不知道物理世界在此之后发生的任何事。用ChatGPT来加速写书几乎不太可能了,但是这个大坑已经挖下,于是,我只能开始乖乖地查资料、手动写作。一开始,我想尽早写完,成为第一个出版此类书的作者,但是一旦动笔,我就不愿意妥协了。我还是以我认为足够好的标准来写,不求速度,而求质量。在30多天的写作过程中,从第1章到第9章,我始终没有降低标准。
在写到后面时,人工智能技术逻辑的复杂度让写作有点儿失控。我毕竟曾经只是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不会写代码,不是技术出身,而且我也没有人工智能的行业背景,只是过去对技术进化史、语言和人类智能等很感兴趣。仅仅凭借兴趣来写一本书实在有些自大,尤其是刚刚计划写书时,无知让人充满了自信。但是,越写到后面,自信就越来越少。我也想过放弃,因为在了解得越来越多后,我反而感受到了无知所带来的惶恐。
3月底的时候,我差不多写完了12万字,并拿到了装订成册的本书草稿。随后,我配合出版社的出版流程,更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新闻事件。在写书过程中,我阅读了数百万字的资料,这个过程震撼人心。例如在写书过程中,我才知道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居然与伏羲八卦图有关,我不禁为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感到骄傲。我觉得我在写书过程中的种种发现,也应该会对其他人有所帮助。如果能够对他人有所启发,即便我有出丑的地方,也值得。所以,本书可以说是抛砖引玉、班门弄斧,对于不足之处,欢迎读者给我反馈。
另外,我想声明一下,因为无知的兴奋,书中肯定还存在过度解读的现象,尤其是关于未来的预测,其中肯定会有错误论断。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去预测未来。预测未来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在的世界,因为预测需要我们了解历史、分析现状。
很多人在第一次使用ChatGPT时,就仿佛原始人看到了火。而我就像是一只爬上通用人工智能巨大冰川的蚂蚁,看到了冰山一角,这已经令我惊叹和神往。ChatGPT只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就让我作为一个导游,带你游览一下通往通用人工智能之路的景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