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吴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清代之《论语》诠释,吴派自有其鲜明特点。欲准确揭示其独特规律,必须深入细读吴派《论语》诠释之文本,方可作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评价。

学术史上,论及吴派时常常离不开皖派,可见吴派与皖派的密切关系。学术界关于吴、皖学派存有两种观点:一是吴、皖两派合称,统属为乾嘉汉学或清代朴学,如暴鸿昌在《乾嘉考据学流派辨析——吴派、皖派说质疑》一文中,对吴、皖分派说提出了否定意见,指出“乾嘉考据学派(或称汉学)乃历史客观存在,以此一派称之,足矣!”[1]陈祖武明确提出“从惠学到戴学是一个历史过程”,若吴、皖分野不仅“不足以赅括乾嘉学术”,而且“无形中掩盖了乾嘉学术演进的轨迹”。[2]二是吴、皖两派分野,首倡者当为清末鸿儒章太炎。其在《清儒》一文中,首次将汉学划分为吴派和皖派,明确提出:“其成学著系统者,自乾隆朝始。一自吴,一自皖南。吴始惠栋,其学好博而尊闻。皖南始江永、戴震,综形名,任裁断。此其所以异也。”[3]踵其后者,无疑是梁启超。其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完全采纳章氏之说并作出进一步的推阐。自此而下,吴、皖两派之分,几成学界定论。

本章采吴、皖分派说,在这一视域下,有助于更具体深入地揭示吴、皖两派《论语》诠释的“同”与“异”,并由此进一步分析透视吴、皖两派学术宗尚、学风变化的原因。

清代吴派的《论语》诠释主要有惠栋的《论语古义》、江声的《论语俟质》、余萧客的《古经解钩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