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特稿
真信马克思主义 坚信马克思主义
王伟光[1]
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峰,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一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真信马克思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这个真信和坚信来源于什么?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学习、深刻理解和深刻把握。现在有的人也讲马克思主义,但他们讲的马克思主义是停留在口头上,心里不信,我们要打心眼里相信马克思主义就是真理。在真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坚信。在风平浪静情况下,真信容易,但在大风大浪情况下,真信就不容易。所以,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做到坚定不移。
一 要坚定不移地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其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站在什么立场上,用什么样的观点看问题、看世界,就叫世界观。把立场、观点运用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造世界上,就叫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分不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陈云同志讲,学好哲学,终身受用。毛泽东讲:“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2]为什么说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有了共同语言,能说到一块去呢?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什么都有,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的同志,有管经济的,有管政治的,有管思想的,有管教育的,有管文化的,有管军事的……所有我们党的同志为什么能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能够拧成一股劲?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有共同的话语,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的“两大板块”,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三大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是关于社会历史领域总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恩格斯评价马克思一生有两大贡献,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理解,在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中,唯物论到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已经到了高原,辩证法到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也到了高原。但这两个人,一个缺少辩证法,一个缺少唯物论,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人类哲学认识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精髓,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站到了哲学思维的高峰。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关于自然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特殊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又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现象,辩证唯物主义又揭示了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辩证唯物主义是“三大规律”的最高概括。在马克思之前,人类历史观一直为唯心主义历史观所统治。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既不唯物,也不辩证,并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创造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从而也成就了辩证唯物主义。所以,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对人类认识的第一个伟大贡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块不可分割的整钢,构成完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为了理解方便,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一系列基本理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概括为一系列相互有机联系的基本观点。唯物的观点:世界一切都是由物质所决定的,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东西,也是物质的、经济的,人的精神是由物质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就是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切是普遍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两个基本的辩证法原则。整个自然、人类社会,整个人的认识过程,是辩证的,这就是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第一的和最基本的观点,人的劳动实践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就是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发展变化表现为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核心和实质。普遍联系、发展变化最根本的是对立统一的联系和变化,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用矛盾的观点来看,自然界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如有上有下、有南有北、有东有西、有正有反、有男有女、有阳有阴……这就是矛盾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用唯物的、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实践的、矛盾的观点来看社会,社会就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普遍联系而不断发展变化、由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要用唯物的辩证的矛盾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这就是历史的观点。生产的观点: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是物质的经济的生产力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抓住发展这个要务不放,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观点,这就是生产的观点。阶级的观点:原始社会之后进入阶级社会,人分成阶级,有阶级就有差别,有差别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这是谁也回避不了的事实。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问题,阶级分析的观点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不等于以阶级斗争为纲,这就是阶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群众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矛盾的、历史的、生产的、阶级的、群众的观点,这是最基本的观点。我们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就是讲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所谓立场,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代表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用马克思主义看问题首先要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从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立场出发。所谓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运用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去,就是所谓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所以它是真理。
第二,马克思主义在概括人类社会、自然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基础上所形成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真理。比如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而且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共产主义社会又分成社会主义阶段和更高级的阶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关于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的原理,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原理,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关于公有制最终要代替私有制的整个所有制发展规律的原理等,都是不可推翻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某些个别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能因此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例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预测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少数几个西欧国家同时爆发,一国是不能单独取得胜利的,有人概括为“数国同时胜利论”。按照这个具体结论,无法解释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认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垄断代替了竞争,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先行爆发。这就是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先行的原理。就人类历史来看,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对新的社会形态的探索。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可以因实践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或突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主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调整、发展和创新。有些结论有局限性是要突破的。《新大众哲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毛泽东同志在看过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写的《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一文后,说了三句话:反对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等于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正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践不断发展创新,才有了今天。所以,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不应因个别结论的局限性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我认为,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形态超过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同时又是创新的、开放的、发展的。这就是我讲的要坚信马克思主义。
二 时代没有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管用了,马克思主义不灵了,谁再讲马克思主义,谁就成了老古董了。
第一个理由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是因为时代根本改变了。有人认为,马克思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变成另外一个时代了。我认为,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根本性质并没有改变,当然,具体时代条件、格局、特点、形势发生了变化。但就时代根本性而言,仍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判断的那样,处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两种社会制度、两种前途、两种命运、两条道路、两种力量的反复较量和博弈的时代,即资本主义终究要逐步走向灭亡、社会主义终究要逐步取代资本主义。我认为,这个大的时代并没有改变,当然,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构成该时代的主要矛盾并不排除该时代其他矛盾的存在,也不能否认它们在较量中有时我上你下,有时你上我下,有时你中有我,有时我中有你,有斗争也有策略上的妥协和暂时的合作,有对立有不同,也有争取发展的共同点,呈现了极其复杂的交织局面。总体上,现在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衰退,但还是强势的,社会主义虽然代表了人类发展的前进方向,但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两种社会形态的较量必然在当代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反映出来。伴随衰退的总趋势,资本主义必然加大在意识形态领域与社会主义博弈的分量,争夺的重点越发集中在意识形态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判断只是对今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力量发生阶段性变化的科学分析,并不影响对总的时代性质的判断。必须正确理解邓小平同志的科学判断,否则,就会得出马克思、恩格斯所概括的时代已经改变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错误结论。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认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3]。后来,他把南北问题概括为发展问题,再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与时代根本改变了不是一个意思。到了1990年,苏东剧变和我国的“六四”政治风波之后,邓小平同志又讲道:“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4]我认为,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有些美国人到处挑动,他们只想自己发展,不想让别人发展,不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5]在谈到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时候,他时刻关注并反对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的问题,对此保持高度警惕。他说:“我希望冷战结束,但现在我感到失望。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邓小平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场冷战又开始了,而且包含对第三世界、对整个南方的发展中国家的冷战。也就是说,对苏联的冷战结束了,但又开始了另外两个冷战。这两个冷战一个是针对南方、第三世界的,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邓小平同志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比喻为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他明确指出:“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西方国家对中国也是一样,他们不喜欢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中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那末肯定会有动乱。”[6]邓小平同志十分警醒地认识到,只要中国社会主义旗帜不倒,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就不会结束。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博弈,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时代特征。邓小平从未讲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判断的总的时代已经改变了。
我认为,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总的时代性质和历史趋势并没有改变,只不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自己的阶段性特征。第一个阶段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的阶段,是工人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阶段,这是当时的世界性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列宁所处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阶段。这个阶段的世界性问题是战争与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引起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一系列东方社会主义革命,包括中国革命。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个冷战结束。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总的时代没有变,但有了阶段性特征的判断。他关于这个阶段存在和平与发展两大世界性问题的判断,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总的时代判断,又符合第三个阶段特征的变化。
邓小平同志的判断为我们抓住战略机遇期,进行改革开放和推进和平发展提供了总的战略选择。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力量对比发生阶段性变化的科学分析,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总的时代性质的根本改变。我们主张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选择的多样性,各国人民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制度和发展道路,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推进人类的发展。我们主张和平,主张发展,不主张战争,但这并不代表这两种社会形态的较量已结束了,也不代表世界的根本性矛盾已没有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世界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天下仍然是不太平的,其根本原因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还在起作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说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依然存在,依然起作用,依然不可克服。资本主义必然在阵发性的危机中逐步走向衰落。总的历史时代没有改变,正因为如此,这个时代的理论高峰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
第二个理由认为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任务变了,现在不是革命党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理论,现在需要建设的理论,所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都没用了,过时了。中国共产党过去是革命党,现在仍然是革命党,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反腐败也是一场革命,我们怎么不是革命党呢?难道执政党就不革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指导革命又指导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革命是一个广义的社会变革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永远推进社会变革、社会创新的党,在这个意义上说,执政党必须是革命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既是指导革命的理论,又是指导建设的理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认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管用了的观点,有的是故意为之,有的则是受“告别革命”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导。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邓小平同志在“六四”政治风波,西方反华势力叫嚣最厉害的时候曾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7]
三 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马克思主义指导科研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领导干部为什么要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指出三点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就不能成为合格的领导干部。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人类思想的瑰宝,体现了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三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多次主张和号召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关于领导干部应该重点学习哪些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已开出书单,即2009年底出版的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习近平总书记还列举出了重点学习的篇目,如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指导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本文是作者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的摘录)
[1] 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
[2]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396页。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56页。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
[7]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3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