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杞人不忧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0章 大功告成

下午,仆役们按照种类,分别将草木灰准备好。

姒安指挥仆役们,将等量草木灰溶于水,用布过滤,再熬煮。

太阳快落山了,水分终于熬干,露出白色的粉末。

姒安松了一口气,虽然量少,但起码弄到碱了。

姒安挑选出,出碱率最高的种类说:“明天起,尽可能寻找这种草,越多越好,其他几种也都要,接下来三天,全力制作这种白色粉末。”

隰伯平起初还想弄明白原理,到这一步,他已经完全跟不上姒安的想法,只能让人照做。

三天时间,隰家庄子全力烧灰制碱。

收获还不错,算上实验过程造成的浪费,姒安让他们再收集一天的量,有备无患。

随后,姒安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拼命回忆,试图回想起,碱和石英砂的比例。

脑袋想炸了,得到的结果却是,真的忘记了。

“只能穷举了,也不知道碱够不够。”姒安无奈说道。

第四天下午,制碱终于告一段落,只等明天再次尝试。

熔炉已经改进完成,有一半听从姒安的话,采用各种方法加高,其他几个,改得姒安都看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怪物。

姒安重新开始熔炼测试,不是为了融化石英砂,而是通过石英砂的变化,判断改良后的炉内温度,选出其中最高的作为接下来的使用炉。

大火燃烧起来,其中两座高炉的温度有了显著提高,石英砂出现略微软化的迹象。

姒安终于笑了,原来高炉就是字面意思,加高保留热量。

具体什么原理,姒安懒得考虑,他现在想的是,加入碱,能不能把玻璃融化成随意塑形的状态。

“不保险,还要继续升温。”姒安自言自语。

已经没有人能和他一起讨论了。

“对了,风箱。”姒安大喊道,差点忘了这个冶炼神器。

“还需要什么?”隰伯平赶忙上来询问。

“准备木匠,我去画图纸。”

木匠不需要准备,在场的工匠,很多都会,只是会冶炼青铜,升级了,这才没有继续当木匠。

姒安回屋,在绢帛上画图纸。

电视剧里见过外形,原理和家用打气筒差不多,两者组合在一起,让木匠打造的时候再调整,足够了。

夜已经深了,庄子的空地上点燃三堆大篝火,照得空地亮堂堂的。

姒安拿来图样,说明细节,工匠们开始制作。

耗费三个试验品,终于做出能吹风的风箱,就是漏风严重。

这就不是姒安能管的事情了。

他也不知道风箱里用什么密封,也不知道现在都有什么材料,唯一知道的橡胶,还在美洲大陆,姒安实在无能为力。

只能交给工匠的经验和尝试。

工匠多了就是简单,没一会儿,就有人想到合适的材料,装上去,漏出来的风可以忽略不计了。

“按照这个样式,先做六个。”姒安说。

“小师弟,风箱可是用来吹火焰的?”隰伯平问道。

隰伯平都不知道氧气是什么,更别说氧化剂助燃这一说法,简单说明就行。

“吹风进去,可以适当增强火焰,和平时生火用嘴吹,容易引燃一个道理。”

“原来如此。”

隰伯平这才意识到,帮助姒安制作什么玻璃管,收获可不止最终结果。

比如风箱,以后就是隰家炼铜的秘密武器了。

“伯平早点休息,明天才是关键时刻。”

“我熬一夜不打紧,小师弟要好好休息,明天全靠你了,我已经看不懂了。”隰伯无奈笑道。

姒安点头。

碱和助熔剂,这个时代除了他,没有第二个人知道了。

第二天,公鸡刚打鸣,隰伯平就起床安排早食和各种原料。

等到早食准备好,他才让粟叫姒安起床。

一起吃过早食,所有人都聚集在两座高炉周围。

让姒安头大的事情近在眼前——碱要放多少。

根据助熔剂这个说法,肯定不会太高。

姒安只能用少量石英砂实验,从5%的比例开始,每次增加5%。

首先是5%,没什么反应,工匠继续加5%,还是不行。

“继续。”姒安虽然很慌,但依然保持镇定,他一乱,就全乱了。

终于,加到20%的时候,玻璃融化了。

“白色粉末按照两成配比,还有两个高炉,各加一个风箱,一推一拉,保证风源源不断吹进去。”

两座高炉一起开工,添加石涅的,拉风箱的,准备模具的……

一群人围绕高炉忙活起来。

当听到两位工匠都喊道:“公子,融化了,像水一样。”

姒安大喊道:“终于成了。”

隰伯平也是激动不已,给了姒安一个熊抱,“小师弟,我们做到了。”

他转向正在忙碌的工匠喊道:“所有参与冶炼的人,通通有赏!”

石英砂融化,说明办法是对的。

在隰伯平眼里,这件事已经成功了,即便最后浇注失败,无非是再来一次而已。

隰家不缺钱,只缺方法。

“谢公子赏赐。”每个人都喜笑颜开。

“不要高兴太早,”姒安及时泼冷水,“模具准备好,这东西像陶器一样,一碰就碎,手脚都放轻一点。”

模具浇注什么的,姒安不担心,一群顶级工匠足够解决所有问题。

商朝晚期就能铸造四羊方尊这种高难度的艺术品。

西周时期毛公鼎的铸造技术,字形都能铸造得一清二楚。

只要说明玻璃易碎的特性,制作一根玻璃管,对于这个时代的工匠来说,不难。

随着玻璃液浇注完成,随后是漫长的等待,让玻璃自然冷却。

玻璃实在太脆弱,姒安不敢采取任何青铜器工艺的冷却办法。

万一玻璃管裂开,姒安也会跟着裂开。

等待的时间总是难熬的,姒安不让动,就没人敢动。

直到工匠们议论纷纷,其中一个工匠鼓起勇气说:“公子,冷却时间足够了。”

“去试一下。”姒安说。

工匠轻轻触碰,“凉透了。”

“开模具千万要小心,宁可慢点也别着急。”姒安再三叮嘱。

工匠们先是剥开玻璃管外部的模具,清理干净,检查是否开裂。

接着就是清理管里的填充物。

因为玻璃管足够长,足够脆弱,工匠们小心翼翼清理半天,才清理干净。

两根长度三尺四寸(大约83厘米)的完整玻璃管,终于做好了。

玻璃管有些发黄,应该是混入铁元素造成的,也不知道是哪个步骤混进去的。

这些都不重要了,只要能看清水银柱的液面,颜值拉胯一点也不要紧。

“伯平兄,你我各一根,如何?”姒安问道。

“全给小师弟都行。”隰伯平看得很开。

姒安给他,他也不知道该怎么用,想要,隰家的工匠全程都在参与,重新复制不是难事。

不过,这制作麻烦、丑不拉几的东西,复制来干什么?

有这个闲工夫,让工匠去炼金银铜不香么?

都说了要给隰家名垂青史的机会,玻璃管也是其中之一,姒安怎么可能独占。

“一人一根,小心保存,等到冬天,就可以测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