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李善长的谋算
那柄弩箭本是朝着朱标射去,但因为距离太远,而许安又站在朱标的身前,于是那柄弩箭落在了许安一丈之外。
突然落下弩箭,将许安给吓了一跳。
随着“刺客”的呼喊声,宋武带着三十余人,朝着弩箭射来的方向追去。
“许公子,这里有过挖煤的迹象。”王叔忽而走到许安跟前说道。
“有人在这儿挖过煤?”许安颇感意外,据他所知,这个煤矿要到数百年后才会被人发现。
“是的。他们应该刚刚掩埋了矿井,所以还留有明显的痕迹。”王叔领着许安来到半山腰,将上面掩盖的浮土清理掉,一个矿井赫然出现在了他们的跟前。
张四为见状,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在他治下的青龙山,竟然出现了一个矿井,而这个矿井,他竟然一无所知,这可是非常严重的失职,对于他今年的考评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有了这个矿井,我们是否可以直接用来挖煤。”许安轻声问道。
王叔看了一眼矿井,又看了周围一眼,摇了摇头说道:“这个矿井通风排水都不好,若是长时间挖煤,很容易发生事故。”
许安点了点头。看来在此挖煤的人,只是为了能够得到煤炭,同时还为了掩人耳目,所以对于矿井的安全并不那么重视。
对于挖煤,在明代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技术,这些交给王叔就可以。等到挖出煤炭之后,他再开始制造煤球。
张四为征发了二十五名劳役,跟着王叔三人在青龙山建设矿井。
许安和朱标则返回了南京城。
韩国公府,胡惟庸正在劝解李善长道:“老师,虽有微恙,但不过是芥藓之疾,况且朝廷公事又如何离得开老师。”
李善长抚着杯子,轻声说道:“老夫年老多病,已不堪公务,正该是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
他虽然位列左丞相,权倾朝野,但他已经感受到朱元璋对他的猜忌。他深知朱元璋的脾性,若是自己贪恋权栈,或许会落得跟杨宪一样的下场。
“老师,对学生可有什么吩咐?”
“老夫此番病退,圣上极可能提拔汪广洋为丞相,此人老成持重,但瞻前顾后,且无良谋,恐怕中书省要靠你担起来。但切记不可锋芒太露,你与刘伯温之间的过节,也要暂且放下,且不可再与他存意气之争。”
胡惟庸面色微沉,心中不以为意,但却不动声色:“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的神情,便知道胡惟庸并未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但他也并没有过分在意,若是能够将刘伯温斗倒,自然甚好,即便斗不倒,也无伤大雅。
毕竟朱元璋对刘伯温,十分信重。
“我此番叫你过来,乃是让你在这段时间注意一个人。”
“不知是何人,竟得老师如此重视?”胡惟庸颇为惊讶的问道。
“此人名叫许安,乃是今番科举的士子。”李善长回想起当日见到许安的场景,此刻仍旧印象深刻。他从许安的身上,感觉到一股很怪异的气息,既狂放桀骜却又隐忍谦逊。而以他的才学,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胡惟庸闻言,更是感到惊讶。他原本以为李善长让他关注的,乃是某个名士,没想到却只是一个赶来科举的士子。
李善长从胡惟庸的脸上看见不屑的神情,便挥了挥手,两个仆人捧着两个卷轴走了过来。
“老师,这是?”胡惟庸见到李善长将卷轴递给自己,不解的问道。
“你打开看看便知晓了。”
胡惟庸将卷轴打开,却见上面写着的乃是四首诗词。
“这是?”
“许安所作的四首诗词,便是宋濂对此亦是赞赏有加。”李善长笑着说道,“据他所说,以许安的才气,此次殿试定然可以名列三甲。”
“诗词不过小道。”胡惟庸将卷轴卷了起来,轻笑道。
他对诗词一路,并无建树。因为刘伯温在士林中的名声,他对文学之士也并无好感。
况且他身为中书左丞,处理朝廷大事,靠的可不是这些文章。
李善长见胡惟庸毫不在意,便轻声说道:“太子殿下对他十分心中,已经引入心腹。”
胡惟庸闻言大惊:“老师,此事确切吗?”
“许安前些时日,遭人陷害,便是太子四处奔走,方才使他洗刷冤枉。”李善长将茶杯轻弹了几下,发出清脆的响声,“南城盔甲案,如今便是圣上命太子殿下与许安共同查访,都督府的沐同知也从旁协助。”
胡惟庸低头沉思片刻,便向李善长轻声说道:“老师,学生明白了。”
李善长点了点头:“务必要将许安拉到我们这边。若有必要,可以使用一些特殊手段。”
胡惟庸阴鸷的一笑:“学生明白。”
许安并不知道,在韩国公府,有一场针对自己的阴谋即将发生。此刻的他,正与吴淮、孙礼在状元酒楼宴饮。
在许安被关押的这段时间,吴淮、孙礼都被太子殿下以保护的名义软禁。他们每日除了读书,便是读书。自从知道许安洗刷冤屈之后,方才重获自由。他们每日都来寻找许安,却次次走空。
今日许安回城,正好被他们二人撞上,于是二人押着许安来到了状元酒楼。
他们刚刚坐下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便见王小二敲门进来。
“许公子,郭翀郭公子想要给您赔罪,不知可否让他过来?”
吴淮冷笑道:“恐怕是他知道博仁与太子殿下的关系,害怕影响到自己的科举,故此来与博仁消弭仇隙。”
“我与他并无仇隙,此前也不过是玩笑而已。让他不要挂在心上。”许安轻声说道,“我们好友小酌,并没有他的位置。”
王小二闻言,便赶忙退了下去。
吴淮大笑道:“郭翀此番,怕是更加睡不着觉了。”
郭翀会不会忧心,而至于失眠,许安并不在意。
他看向吴淮、孙礼,轻声问道:“我今日有份事业,正需要两位相助,不知两位有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