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国际支付清算体系
一、支付系统概述
支付系统(payment system)是由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安排(Payment system refers the process that banks draw a sum of money from the payer's account and deposit it to the payee's),有时也称清算系统(clearing system)。
由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债权债务须通过货币所有权的转移加以清偿,支付系统的任务即是快速、有序、安全地实现货币所有权在经济活动参与者间的转移。支付系统对于一国而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支付系统功能重要、种类多样,按不同的划分依据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具体如下所述。
(一)按经营者身份的不同划分
1.中央银行拥有并经营
鉴于支付系统对国家经济、金融及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各国政府对支付系统特别是主干支付系统的建设与运行高度重视,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直接拥有并经营支付系统,尤其多见于根据国家赋予的职能权限,积极参与支付清算活动并负有监管职责的中央银行。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日本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瑞士国民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等,其通过支付系统运营、干预和影响社会整体支付清算活动。
2.私营清算机构拥有并经营
如纽约清算所协会的CHIPS系统、英国的CHAPS系统、日本东京银行家协会的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等。尽管中央银行通常不直接参与私营清算系统运行,但各系统的资金最终清算往往通过中央银行账户进行,而且中央银行采取各种手段对私营清算系统运行实行监督、管理。
3.各家商业银行拥有并运行的行内支付系统
银行为处理各分支机构之间的汇兑往来和资金清算,通常建有行内支付系统。如我国工、农、中、建、交、邮储这些大商业银行及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开通了各自的电子资金汇兑系统,大大便利了行内支付清算。
(二)按单笔业务支付金额划分
1.大额支付系统(资金转账系统)
大额支付系统是一国支付清算体系中的主干线,其运行将对金融市场及金融体系效率产生重大影响。它主要处理行间往来、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黄金和外汇交易、货币市场交易及跨国交易等引发的债权债务清偿和资金转移。尽管每笔资金转账数额没有下限规定,但多在数百万美元以上,如美联储的FEDWIRE系统转账支付的每笔平均额为300万美元。各国支付系统的业务处理情况显示,大额支付系统处理的业务笔数大大低于小额支付系统,但支付金额占各国支付业务总量的绝大部分,如日本中央银行的BOJ.NET(日银网络)系统占75%,瑞士中央银行的SIC系统占95%以上,美联储的FEDWIRE和私营的CHIPS共占86%以上。鉴于大额支付系统对交易性质及交易金额有所要求,因此通常对系统用户的准入资格有严格规定,并且系统须具有准确、快速、安全的运行功能,所以大额支付系统一般都是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大额支付系统不仅处理境内各种大金额交易的资金清算,一国对外经贸、金融往来也多通过其处理债权债务的清偿和资金头寸的转移。此外,国家间的跨国支付系统也多属于大额支付系统范畴。如1999年1月1日,随着欧元的启动而始运的覆盖欧元区国家的“欧洲间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TARGET),即是一个跨国大额支付系统。
为控制国家支付系统的主动脉,中央银行对大额支付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并将其与中央银行的另两大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密切相连,很多国家中央银行经营的支付系统即属大额支付系统。对私营大额支付系统,中央则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2.小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
小额支付系统是与社会经济和消费活动紧密交融、分布广而种类多的支付系统,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工商企业、个人消费者、其他小型经济交易的参与者。其特点是:服务对象数目众多,支付处理业务量大,但每笔交易金额较小,支付比较分散,拥有广阔的服务市场,所以小额支付系统必须具有极强的支付处理能力,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及消费活动对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为了适应零售支付领域的结算特点,小额支付系统采用的支付媒介较多,如现金、银行卡及其他各种卡类、票据等。小额支付系统一般由各国的银行系统、私营清算机构经营,如日本的全银系统、美国的自动清算所系统(ACH),以及很多国家都有的信用卡网络、ATM网络、POS网络、小额终端、家庭银行等。小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反映了一个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状况,其服务质量影响着公众对金融业的评价与信心。另外,小额支付服务与银行结算业务及营业收入密切相关,是同业竞争的重点业务之一,所以各国政府、中央银行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小额支付系统建设也十分重视,其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
大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国际经济与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按支付系统服务的地区范围划分
1.境内支付系统
境内支付系统主要处理一国境内各种经济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债权债务所引发的本币资金支付与清算,既有中央银行经营的,也有私营清算机构或商业银行运行的;既包括大额支付系统,也有小额支付系统。境内支付系统对一国经济和金融活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
2.国际性支付系统
国际性支付系统主要处理国际间各种交易往来所产生的债权债务清偿和资金转移。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某国清算机构建立并运行,鉴于该国货币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遂逐步被沿用至国际支付清算领域,如美国的CHIPS、英国的CHAPS以及日本的外汇日元清算系统等,尽管其分属美、英、日三国,但却处理着目前国际上绝大部分美元、英镑、日元交易的支付清算;另一类是由不同国家共同组建的跨国支付系统,如由欧洲中央银行建立的“欧洲间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即负责欧元国家间大额欧元交易的支付清算。
二、支付系统中银行转账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每天都要进行各种交易,他们通常以货币(现金或银行存款)的形式购买商品、支付劳务(包括金融工具)。若市场经济的两个参与者在同一银行开立存款账户,他们在完成一笔交易后,债务人就会签发支票给债权人,债权人送交自己的开户行,银行发现这张支票的签发者和接受者都是本行的客户,便会凭此支票借记出票人的账户,贷记收票人的账户。一纸支票以最便捷的方式在一家银行内部转账结算,清偿了交易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如果交易双方不在同一家银行开立存款账户,而分别在A、B两行开立存款账户,一桩交易完成后,A银行的客户作为债务人签发支票给B银行的客户,B银行的客户将支票转交给B银行,由B银行将这张支票交换给A银行,即向A银行提示。A银行接受交换,首先借记出票人(债务人)的存款账户,然后拨头寸给B银行,使B银行贷记收款人的账户。由此可以看出,银行转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银行票据成为转移资金的重要工具,即成为存款账户的支付凭证。无论多么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对银行而言,无非从一个客户的存款账户上付出,收进另一个客户的存款账户上。银行结算提供的是一种收付服务。
(2)任何一笔收付,银行总是先借后贷。
(3)同一银行的支票,内部转账;不同银行的支票,交换转账。
三、国际支付体系的基本要素
货币跨国支付的形式很多,每一种形式都会涉及一些基本的要素。国际银行间的清算与支付对有些要素要求不严,对有些要素有极严格的要求,总的原则是:
(1)任何外币票据都不能进入本币票据交换所。这就意味着一张外币票据,一定要进入票据面值所表示的货币发行国,才能进行清算,而且最好是到这种货币的发行和清算中心去交换。如一张美元汇票,应去纽约清算,一张日元汇票,应去东京清算,依此类推。
(2)跨国流动的票据,其出票人和收款人可以是全球任何地方的个人或企业,但是票据的付款人或担当付款的人必须是所付货币清算中心的银行。例如,中国向美国购买粮食,购买方是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该笔业务支付美元,其最终付款人肯定是中粮总公司,但是美元的付款人或担当付出美元的人必须是在美元清算中心的一家银行,比如由中国银行在纽约的分行或代理行来充当付款人。
(3)为了遵守国际支付系统对付款人的严格要求,各国银行纷纷将外币存款账户开设在该种外币的发行和清算中心,以便顺利地完成跨国的货币收付。
(4)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付款货币不同,所涉及的要素就有所不同。有的货币收付不用通过票据交换所,有的则必须通过票据交换所。
第一种情况:付出口国货币。进口国的某银行在出口国某银行总行开有出口国货币的存款账户。出口国账户行在其来账上划转(借记),或通过交换进行转账。前者不涉及出口国的票据交换所,而后者要涉及出口国的票据交换所。
第二种情况:付进口国货币。出口国的某银行在进口国某银行总行开有进口国货币的存款账户,出口国银行要求进口国的账户行把款项收进出口国银行的往账上。进口国银行可直接收进(贷记),也可通过交换收进。同样,前者不涉及进口国的票据交换所,后者要涉及进口国的票据交换所。
第三种情况:付第三国货币。如果进出口国的银行同在第三国同一家银行开有当地货币的存款账户,就形成了碰头行转账结算。由第三国银行直接借记进口国的第三国货币存款账户,转而贷记出口国的第三国货币存款账户,即不用通过票据交换所转账。如果进出口国的银行没有在第三国形成碰头行即在不同的代理行开立了存款账户,那么就要通过第三国的货币清算中心的票据交换所交换转账,完成收付。
四、主要国家的支付清算体系
(一)美元支付清算体系
1.联邦资金转账系统
联邦资金转账系统(Federal Reserves Wire Transfer System,FEDWIRE)是美国境内美元收付系统,它属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所有。联邦储备委员会于1913年建立,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它将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各区有一个联邦储备银行,另在25个重点城市设立了联邦储备银行,各家商业银行在联储分行开立存款准备金账户。该体系建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美国银行系统创建一个统一的境内美元的支付清算设施。
FEDWIRE资金转账系统是一个实时的、全额的、贷记的资金转账系统。它还包括一个独立的电子簿记式的政府证券转账系统。FEDWIRE资金转账主要用于银行间隔夜拆借、银行间结算业务、公司之间付款以及证券交易结算等。FEDWIRE资金转账系统从8时30分运行至18时30分(美国东部时间),作为一个完全自动化的、全额结算系统,它可以实时进行每笔资金电子转账的发起、处理和完成。当一个在联储设有账户的发送机构发送了一笔资金转账,通常在转账业务发出后的几秒钟内联储就处理了这笔转账,借记发送机构在联储的账户并贷记接收机构的账户。账户余额监测系统(ABMS)是联储的实时日间账户系统,它实时地追踪由FEDWIRE资金和证券转账引起的各个机构账户余额的变化。例如,对于支票结算带来的各账户余额的变化,该系统会打印出一个综合的该日过账时间表。
FEDWIRE支付信息通过连接12个联邦储备银行跨区的通信网络和联邦储备银行辖区内连接联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当地通信网络来传递。来自金融机构的支付信息被传送到当地联储银行的主机系统上进行处理。如果一个支付信息的接收机构在另外一个联邦储备银行的辖区内,那么这条信息将通过通信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联邦储备银行,在它的主机上做进一步的处理,并且最终通过联机或脱机通知单的方式送到接收机构。
FEDWIRE资金转账系统70%以上的用户(占业务量的99%)以电子方式与联储相连接。其中,转账业务量大的金融机构通常是租借与联储相连的专用路线,中等业务量和小业务量的金融机构一般采取共享租借线路。大约有30%的FEDWIRE用户通过脱机的电话指令方式向联储银行发送资金转账命令。极少一部分的FEDWIRE用户,通过代理银行发送资金转账指令。随着银行业务对收付系统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FEDWIRE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2.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
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HIPS),是一个由纽约清算协会拥有并运行的私营支付系统。它是作为替代纸票据清算的一个电子系统。与FEDWIRE类似,清算所支付系统是一个贷记转账系统。
CHIPS系统通常从7时开始运行直到16时30分(美国东部时间),结算一般在18时以前完成。每个参与者在营业日开始时的起始余额都为零,清算所支付系统根据发送和接收的支付信息在运行日内连续地计算每一个参与者相对于其他各个参与者的净头寸,支付信息可以在当日或未来某日生效。当日生效的信息在发送者发出之后立即得到处理,除非这笔支付使发送者超过了其信贷限额或净借记极限。支付信息一旦被传递到接收者,发送机构就不能取消这笔支付。
然而与FEDWIRE不同的是,清算所支付系统要累计多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并且在日终进行净额结算。
结算通过确定的结算参与者进行。非结算参与者必须以结算参与者作为其代理机构。每日16时30分之后,清算所通知每个参与者的净头寸,并通知每个结算参与者其总净头寸(包括代理的所有参与者的净头寸)。如果一个结算参与者的净头寸是负值,那么该结算参与者需要通过FEDWIRE在17时45分之前将资金转账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净结算账户上。一旦所有的净借记债务得到偿付,清算所将通过FEDWIRE向所有处于净贷记状态的结算参与者传送资金,并在18时之前通知所有参与者结算已经完成。
参考资料
CHIPS的ABA号码和UID号码
现在参加CHIPS的一百多家美国银行和外国银行在纽约的分支机构中,有12家清算银行(clearing bankers)都在联邦储备银行开立账户,是联储系统成员银行。非成员银行必须在一家成员银行开立账户并委托它作为自己的清算银行,用于每天CHIPS头寸清算。成员银行要把它们的电支付头寸通过设在联储的账户进行最后的清算。
参加CHIPS的银行必须向纽约清算所申请,经批准后接受为CHIPS会员银行,每个银行均有一个美国银行公会代码(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 number),即ABA号码,作为参加CHIPS清算时的代码。每个CHIPS会员银行所属客户在该行开立账户时由清算所发给通用认证号码(universal identification number),即UID号码,作为收款人(或收款行)的代号。
凡通过CHIPS支付和收款的双方都必须是CHIPS会员银行,才能经过CHIPS直接清算。通过CHIPS的每笔收付都是由付款一方开始进行,即由付款一方的CHIPS会员银行主动通过其CHIPS终端发出付款指示,注明账户行的ABA号码和收款人UID号码,经CHIPS计算机处理中心传递给另一家CHIPS会员银行,收在客户账户上,而收款行则不能通过它的CHIPS终端直接向付款行索款,但它可以拍发索款电报或电传,注明ABA、UID号码和最终受益人名称,要求付款行通过CHIPS付款。
美元电支付总的来说有三条渠道:第一是通过CHIPS,第二是通过FEDWIRE,第三是纽约的银行在其本行内部转账(如图1—1所示)。

(二)英镑清算系统
英镑的清算原来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伦敦城内交换系统”(town clearing);另一个是“普通交换系统”(general clearing)。伦敦城内交换系统是一个大额的当天交换系统,只清算以伦敦城内的银行为付款行和面额在1万英镑以上的票据。普通交换系统不是当天交换的系统,办理以伦敦城内的交换行为付款行、面额在1万英镑以下和伦敦城以外的票据交换。
英国的交换银行在美国的CHIPS成立之后,即从1984年初起,设立并开始使用电脑来办理票据交换工作。于是,在原有的“双重交换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系统:交换银行自动收付系统(Clearing House Automated Payment System,CHAPS)。英国的11家清算银行加上英格兰银行共12家交换银行集中进行票据交换,其他商业银行则通过其往来的交换银行交换票据。非交换银行须在交换银行开立账户,以便划拨差额,而交换银行之间交换的最后差额则通过它们在英格兰银行的账户划拨。
CHAPS有四条基本规定:(1)该系统不设中央管理机构,各交换银行之间只在必要时才进行合作(指最低限度的合作)。(2)付款电传一旦发出并经通道认收后,即使立即被证实这一付款指令是错误的,发报行也要在当天向对方交换银行付款。(3)各交换银行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必须保证通道畅通,以便随时接收其他通道发来的电传。(4)各交换银行必须按一致通过的协议办事。CHAPS使用的电脑设备对所有的软件都有备份,一旦机器局部发生故障,备份就能自动接替工作。此外,即使整个通道失灵,每家交换银行都有另一条完整的通道可供使用。
CHAPS以高度自动化的信息传递,部分地取代了依靠票据交换的方式,它使伦敦以外的交换银行付款1万英镑以上的交换,部分地实现了当天结算。近几十年来,英镑在国际结算的使用中逐渐减少,因此,CHAPS的影响力不如CHIPS大。
(三)欧元实施后的欧洲支付系统
在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实施之前,欧元区12个国家有12个独立的支付系统,有12种不同的支付习惯,这些差别给欧洲跨境支付带来很大的麻烦。欧元实施前,欧盟内部跨境支付划拨平均需要一周的时间。单一货币的实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支付体系,将欧元区各国支付系统连接起来,保证资金划拨畅通,特别是大额跨境划拨,应在最大的安全性下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为此一个欧洲间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应运而生,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该系统连接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大批量实时清算系统,按法兰克福时间每日运行11个小时(早7时至晚6时)。
1999年欧元实施后,除了TARGET系统以外,欧元区内各商业银行至少有五个清算渠道与区内及全球各往来银行进行资金清算划拨:(1)通过各自的中央银行清算中心与国内银行清算或在TARGET系统上与其他成员国银行清算。(2)通过欧洲银行协会的结算网络系统清算。这个系统目前共有22个国家的87个银行成员。(3)通过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进行清算。(4)通过对清算账户的直接借记和贷记清算。(5)通过国际银行组织电子银行协会(Electronic Banking Association)清算。
(四)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
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BOJ.NET)是一个包括日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间的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系统的参与者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和代办短期贷款的经纪人,以及在日本的外国银行和证券公司。根据参与者的选择,资金转账可以按实时、全额方式结算或按指定时间结算。指定结算的时间有四个,即9时、13时、15时和17时。
(五)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
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SWIFT)是一个国际银行间的非营利合作组织。SWIFT的筹建是伴随着欧洲经济与政治一体化而进行的。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1957年3月,《罗马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立使得欧洲各国经济、贸易相互渗透,银行业迅猛发展,使各国银行深感传统的通信手段速度慢、不方便,难以适应银行业务国际化的需要。于是,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规划,于1973年初开始筹建,1977年正式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立了SWIFT机构——国际银行业专用的高速度电传通信系统。
SWIFT是一个合作性质的组织,它不以谋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向会员银行提供专门的通信服务。正如SWIFT的名称所示,这是一个传递银行间金融交易(financial transaction)的电讯系统。很多银行都将本行电脑与SWIFT联机,这样很多业务都可由SWIFT和电脑自动处理了。目前,除世界上少数落后国家外,银行之间的信息往来普遍采用SWIFT方式,SWIFT的优点如下所述。
SWIFT本身不包括结算和清算,只是通信网络。
1.安全快速,费用低廉
SWIFT对结算模式做了简化,对用户而言结算变得非常简便。只要会员银行的SWIFT专用电脑及其终端设备都在正常运行,任何会员银行都可以随时收发电讯。一般发出后1~2分钟以内就会有收电行的反应。过去,结算以信函或电报等方式来传递信息,按字数收费,为了用字经济,电文节省得意思模糊,而SWIFT是以电传(telex)来传递信息,收费以分钟计,用词节省不再重要。此外,电文一入网就由SWIFT自动编制和核对密押,安全可靠。
2.标准统一,制度严格
各国使用电传都有自己的格式,而且相互间在文字或翻译上时常产生误解甚至发生差错。SWIFT对收发电讯规定了一整套标准化统一格式。它为发报银行提供方便,对发出电文通信建立了一套电文输入、复核、证实等严格的工作制度。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所发电讯情况的报告,而且有关的会员银行也可以随时向该机构索取它们所需要的电讯往来记录。此外,在往来电讯中,规定使用联合国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定的一套标准化货币符号。
3.严密合理的机构设置,采用现代化电脑设备与网络
SWIFT除了在布鲁塞尔设总部外,在荷兰、美国和比利时分别设有操作中心,在会员银行所在国家与地区设有几十个处理站,三个操作中心与地区处理站之间由高速通信线路相连,会员银行通过当地的电信部门连接地区处理站。每个操作中心和地区处理站都有现代化的高性能电脑、数传通信处理及中央处理等设备。会员银行也都有微机和若干终端设备。
4.多样化、大众化的服务
通过SWIFT,各会员银行之间可以非常便利地实现多种资金的调拨,提供汇款、外汇买卖、托收、信用证、对账等业务。
参考资料
种类多样的SWIFT电文
SWIFT电文是格式化的,用0~9的数字区别电文业务性质。0代表SWIFT系统电报,1代表客户汇款与支票(customer payment &cheques),2代表银行头寸调拨(financial institution transfers),3代表外汇买卖、货币市场及衍生工具(foreign exchange,money markets &derivatives),4代表托收业务(collections &cash letters),5代表证券业务(securities markets),6代表贵金属和银团贷款(precious metals and syndications),7代表跟单信用证和保函(documentary credits and guarantees),8代表旅行支票(travellers cheques),9代表银行和客户账务(cash management &customers status)。每一类包含若干组(group),每一组又包含若干格式(type),每个电报格式代号由三个数字组成,如MT700代表信用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