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俯瞰地球:刘慈欣联合国中文日演讲
4月20日,在第十四届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之一的“科幻文学与可持续未来”交流会上,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通过视频与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观众交流。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等嘉宾出席。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系主任、特聘讲座教授宋明炜博士主持座谈。
图片来源:@联合国 微博
科幻小说是关于整个文明的文学。在刘慈欣笔下,曾多次出现联合国。小说中,人类在这个地方从纷争到团结,不止一次解决威胁整个人类文明存亡的危机。而现在,当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受到多重相互关联的危机影响,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发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时,这场以“中文”“科幻”与“联合国”为关键词的活动,便极具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主持人宋明炜撰写专文,介绍这场活动的来龙去脉和现场体验;并特别取得主讲人刘慈欣的授权,全文刊载这篇关于人类文明可持续未来的演讲稿,从一位科幻作家的视角,穿过由想象力构建的无数个未来世界,回望我们唯一的暗淡蓝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联合国谈科幻
宋明炜
4月19日傍晚,我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近郊的韦尔斯利学院结束学校一天的活动后,并没有回家,而是上了一辆从纽约开来、在路口等着我的车。从波士顿到纽约大约有四小时的车程,这是我第一次乘坐一辆专车前往纽约,目的地是联合国。坐在车上,暮色四合,我不由想到刘慈欣在《三体·黑暗森林》中描写的情景,罗辑去往联合国的漫漫长夜。我多么希望,这时候有一架飞机从地球另一面的山西省阳泉市,将明天活动的主角刘慈欣接到纽约。
宋明炜教授主持会议 图片来源:联合国官网
在联合国谈科幻,正式的标题是“科幻文学与可持续未来”,从策划到实现,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科幻小说在原则上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学,刘慈欣科幻小说中多次描写过联合国或类似的联合政府,或是粮食饥荒,或是与三体文明的遭遇、太阳系降维,又或是电影《流浪地球》中太阳氦闪之际,人类合力将地球推出轨道,成为一颗流浪的星球,这些情节都关乎着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在去往纽约的漫漫长夜中,我与联合国工作人员沟通时想到,明天将是一次精彩的对谈。在联合国谈科幻,再恰当不过了。
4月19日将近午夜之时,我抵达联合国总部近旁的宾馆,年轻的外交官早已等候多时,他交给我次日活动的全部文件,还有一张独一无二的印着我名字的联合国通行证。为着第二天的活动,我已经准备了将近两个星期。20日清晨,走进联合国,首先看到的是卢森堡送给联合国的那个著名的礼物,一把枪口被拧打结的手枪,这象征着全世界人民对战争的拒绝,也是联合国之所以存在的意义。
这一天是国际中文日。中文是联合国使用的五大语言之一。今年是联合国举行中文日活动的第十四年。而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科幻。这无疑是因为中国科幻在近年来崛起,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刘慈欣作为最重要的中国科幻作家,担当着这次活动的主角。我们走进联合国第九会议室,不久之后,中国使团副代表、联合国经社部可持续发展负责人、联合国全球传播部媒体司代理司长等出席今天活动的主要成员进场,屏幕上也对接了刘慈欣在山西省政府传来的画面。纽约时间上午九点整,北京时间晚上九点整,我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摄影:新华社谢锷
此前我主持过许多学术会议和文学活动,但此次非同凡响,活动透过联合国网络电视频道和国内的社媒平台进行直播。但当我看到熟悉的老朋友刘慈欣时,想象着他就在这间屋子里。我介绍了到场嘉宾之后,说:“今天我们有一位特别的嘉宾,他的科幻小说是世界级的畅销作品。据我所知,他的小说的英文版销量不仅超过所有其他被外译的中国文学作品,而且在科幻类作品中,他的成就和地位可以与任何一种语言的科幻大师比肩。他就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的刘慈欣老师。”
刘慈欣的主题演讲非常精彩。我之前与刘慈欣进行过单独沟通,其中注意事项之一就是讲话要慢一点儿,因为现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翻译在忙碌着进行同传。刘慈欣就用他熟悉的口音,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描绘了那个著名的意象:“暗淡蓝点”。
现场发言虽然是事先准备好的,但在进行当中,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脱稿发挥,我想可能现场的气氛真的有了一种从太空看地球的感觉,我们真正是在联合国谈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话题。当活动进行到一个小时之后,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大使给我递来一张条子,让我开放观众提问。我们之前对所有问题进行过仔细的筛选,突然开放提问,是我意料不到的,但事实上效果非常好,现场提问的都是纽约各大高校的留学生,他们的问题非常精彩,而大刘也是知无不答。
摄影:央视徐德智
九十分钟的活动成为一次高密度的思想交流,最后我不得不遗憾地宣布活动结束。当时我已经知道有百万观众在观看,我的结束语是:“科幻是一种梦想的文学,但科幻的梦想能够给现实带来启发。今天通过与刘慈欣的交谈,我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收获。刘慈欣曾经说过,他即便写出的是最坏的宇宙,也要给读者希望,我们可以有最好的宇宙。科幻小说中写出各种危机,其实是为现实世界敲响警钟,让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来面对,一起来铸就可持续的未来。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在联合国做这个交流会的目的。”
科幻文学中的可持续未来
刘慈欣
各位嘉宾、现场和线上的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话题是“科幻文学与可持续未来”。
作为一种基于想象力的文学形式,科幻小说并不能够对未来做出科学的预测,它只是描述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同时也提供一个看世界和看未来的独特视角。这个视角与我们从现实看世界、看未来的视角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首先来看看,科幻的视角是什么。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张叫“暗淡蓝点”的照片,我本来想把那张照片拿来的,但我想大家应该都看过那张照片,就没有放出来。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射的“旅行者一号”宇宙探测器,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距地球六十亿千米的太空中拍摄的。
初看上去,整张照片都是黑色的,很仔细看才能发现这一片黑色中有一个小小的亮点。它是真的小,仅有这张照片的0.12个像素那么大,如果不加以指示,光靠肉眼是很难发现这个亮点的。有人形容它是太空中的一粒尘埃,其实是把它说得大了,按照比例计算,这个暗淡的小点放在宇宙中,它比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粒尘埃还要小很多个数量级。
暗淡蓝点
这个亮点就是地球。人类世界的全部,和我们有关的一切,所有活着和曾经活过的人,所有曾经有过和正在进行的历史和生活,都在这粒尘埃上面,这就是科幻的视角。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未来,这个视角与我们传统的视角是有很大差异的。从这个视角去看,我们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会有一些新的感悟。
首先,目前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是环境保护、阻止全球气候变化、对资源开采的节约和节制,以及基于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等。其重要性是无须质疑的,在可以想见的未来,坚守并贯彻以上的理念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基本保障。
但是从科幻的视角看,从六十亿千米外看这颗暗淡的蓝点,我们就真切地感受到,人类世界在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对于文明的发展,这样一个小世界存在着天然的脆弱和不确定性。这些脆弱和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着人类可持续的未来。
对发展的威胁很可能来自发展自身。世界正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尽管近年来遇到了包括疫情、局部战争、国际社会分裂和对抗加剧等挫折,但从长远的大趋势来看,现代化的进程不可遏制。现有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全面达到西方的发展程度和生活水平并非遥不可及的事,而如果全世界都进入这样的发展状态,我们粗略估算一下,人类将需要四个半地球的资源。所以要实现人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找到另外三个半地球。
另外,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来自地球自然界本身。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处于不断的波动之中。例如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在地球的地质纪年中,大气温度上升或下降几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对于现代人类社会来说,却可能是灭顶之灾。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几度,冰川融化就会导致海平面全面上升,致使沿海地区被淹没,大量人口向内地迁移,进而造成世界经济的混乱和崩溃。而地球平均温度下降几度,将导致全球农业体系的崩溃,使世界处于大饥荒之中。现在人们担忧过量的碳排放导致气温上升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地球的下一个小冰期可能正在到来。在地球这样一粒宇宙尘埃上,生态圈的长期稳定只是一种幻觉而已。
为了应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人类社会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做出不断的努力。从一个科幻作家的角度来看,我们最终所能依赖的力量还是来自科技的进步。
首先,在地球的生态空间之内,技术的进步可以开发出全新的资源。在历史上,煤炭、石油、核能取代了木材,合成材料取代了棉花和皮革。在未来,科技的进步能够带来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能源,能够从之前从未利用过的自然资源中,产生新的材料,能够培育出适应各种气候的高产农作物。无论是在未来变化的地球环境中生存下去,还是努力阻止地球环境发生变化,都要借助科技的力量。
如果从地球向外看,我们就看到了一条更为广阔的发展之路。太阳系中有着巨量的资源,在八大行星上,在小行星带中,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从水到金属,从有机物到核聚变材料,应有尽有。我们能够从太阳系的太空中找到的远不止三个半地球,按照地球最终可以养活一千亿人口计算,那么太阳系中的资源总量,能够养活十万个地球。
一个人只有走出摇篮,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成长。而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要想拥有真正的可持续的未来,也必须走出地球这个摇篮,否则的话,人类的未来就可能像阿瑟·克拉克在科幻小说《2001:太空奥德赛》中描述的那样,在一片丰饶之中慢慢饿死。
这两个方向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基础的。在这方面,人类面对的现实并不是很乐观。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份2023年,曾经无数次在科幻小说中出现,对比一下以往的科幻小说中的21世纪20年代,和我们现在已经变为现实的2023年,我们能有的也只是一声叹息。在科幻小说中的2023年,地球的同步轨道上运行着宏伟的太空城,月球像地球的近邻近郊一样繁荣;在火星上已经建成多处人类的殖民城市,生活着数以百万的人;在小行星带进行着大规模的矿业开发;在木卫一的冰封海洋上,在海王星的轨道之外,都有人类开拓新世界的身影。太空航行已经普遍使用核动力飞船,拥有着现在的化学动力飞船不具有的运载和续航能力。
在那个2023年,也就是科幻小说中的2023年,前人们所展望的2023年,十万个地球正在诞生之中。谈到可持续的未来,这应该是一幅符合逻辑的图景。但在现实的2023年中,我们确实还看不到这幅图景的影子。
在现实的2023年,唯一与科幻小说中对这个年份的想象相近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三十年,信息技术以远超其他技术的速度跃进,信息网络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全面而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近来人工智能有了取得突破的迹象,也引起广泛的关注。科幻小说中无数次描述过的强人工智能,已经现出端倪。但是,正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掩盖了其他科技领域进步的缓慢,造成科技全面飞速进步的假象。
如果把科学发展产生的进步看成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在今天,这棵树上最容易够得到的果实都已经被摘光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长远的规划,而这一点,在目前对可持续发展所持的理念上,似乎并没有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和航天探索的资金投入,只有对环境保护事业投入的几十分之一。现在对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是建立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绿色生活的基础上,但要得到一个长远的、真正可持续的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开拓精神和进取精神。国际社会需要更长远的发展规划,需要全力关注和投入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在这方面的很多事业,可能只有大范围的国际合作才能完成,联合国无疑能够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科幻小说描述了未来的多种可能性,用想象力构筑了无数个未来世界,它们色彩各异、形态万千,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里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借助于科技的力量,人类能够为自己开拓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这无数个想象世界中的一个将变为现实,成为我们的未来。也许在那样的世界中,人类仍然会面临来自社会发展和大自然更多的挑战。我们也必须接受未来的挑战,用发展来解决发展遇到的问题。
最后,对于人类可持续的未来,引用科幻作家乔治·威尔斯的一句话:要么遍布宇宙,要么彻底灭亡。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阿 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