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二)学生上学期间是否读课外书
从少年的时候开始,语文老师就提倡我们:学期间最好别看一部太长的小说,应当留到放寒暑假的时候才敢看。上学期间主要以成绩为重点。
因为我十来又几的年纪性格比较循规蹈矩,所以那时的我对此番话深以为然,竟被影响得不再涉足课外书了。初中的三年,我几乎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除了课内的那九门,我几乎可以说记忆中不曾有读课外书的快乐。除了两个例外,一是八年级的暑假我班语文老师给我们的作业——写一篇《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第二是我的一位同学给我推荐了《林清玄散文精选》,当时我在学期内,破天荒地于闲暇时间将它看完,历时十五天。
在青春期伊始这三年,在我最需要吸收知识、获得一定眼界的年纪,我竟被中学的应试教育所限,一如既往地埋头于学科书籍和资料里,不曾浏览过几本新书。不得不说,这算是一个悲哀了。
我已经决定,等未来自己的孩子上学时,我绝不限制他(她)读课外书。我会这么跟孩子说:“上学读书是为了获得你一身的各种能力,绝不仅仅是你的分数成绩。只将注意力集中于课本,闭目塞听,思想是绝对无法境进的,创造力也会缺乏,未来的出息不会很大。所以说,个人的学习不受限制,你在保证成绩的前提下,调控得度,于课外的闲余时间,可以使劲看你喜欢的课外书。”
我觉得,一个初中生,他的学习应该为他的个人能力增长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升学考试和成绩排名而学习。其实吧,千万年以后,所谓的“升学应试”和“成绩”,早已成为一摊腐朽的烂机制,而全国公民之个人能力,却一直被代代相传下来。孰为核心,孰为表面形式,想必人们都心知肚明。所以,一个学生,在学习几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通过课外书找到自己个人的兴趣方向,这些方向或领域,自然是越多越好,越广阔越好,越深厚越好,这些是成为顶级人才的上乘基础,亦算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赋条件。只限于学生假期读课外书可不可以(原因是学期间没时间读这么厚的一本书,会影响学生成绩。)?不可以,因为一教师在学期间限制了他读课外书,这股限制的影响就在他意识里近乎持续了一年到头。毕竟一年中寒暑假只有三个月,其余九个月的限制可能会蔓延到暑假,持续到过年,会形成一种惯性,笼罩住那为数不多的两三个月。而且,有些学生放假不读书,他会有其他的爱好,比如我放假只盼看剧。读课外书的好习惯在学期间不曾被我养成,临近放假,想到一学期劳苦功高,自然很容易遗忘,一头扎进剧堆里了。有些人去旅游,有些人学书法学画学音乐,可偏偏不读新书,他们无法获取更广阔的视野;这怪不得学生们,实在是老师的态度给学生们注入了一种“成绩与课外书水火不容、泾渭分明”的观念,这一到放假学生们头脑中自然产生了“个人爱好与读课外书不相容,泾渭分明”的潜意识观念。
所以说,对于学生们的大学习,读课外书与否,教师们普遍秉持保守的做法,是一种先进的教育吗?它的品质属于平庸、中等,上乘还是顶级呢?答曰:平庸的教育方式。我有些不同的想法,现在提出来,请各位方家指正。在我看来:在平庸之上,中等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和“唯分数录取”的大制度依旧不变,教师们看重学生成绩,但是却不断鼓励学生课后闲余时间多看新书,提倡他们在课外书里获得个人精神的延伸,不制约学生的读书范围,这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上乘的教育是国策发生改变,不以分数论人才,应试制度仍在,但确是一个虚拟的制度。上课老师们向学生教完自己的课内知识,下课学生们读什么书,老师便不能限制了,学生们愿意读武侠,玄幻这些闲书,被允许;愿意学课内的知识,也被允许。老师甚至可以因材施教,课外时间对那些读闲书的人,如果自己视野足够大,也可以和学生谈谈金庸武侠的内容,这样老师的视野也拓宽了些东西。对于那些读课本内容和做题的,对他们不懂的进行解答。课外教师与学生还能形成几个读书兴趣小组,以此来做学习讨论,领域广泛,学术氛围开明,何乐而不为呢?至于顶级的教育,我也说不上来,我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策略。
另外,老师们对于他们所认为的“没用的课外书”的抵制态度有他们的道理,我无法改变他们的观念,不能强求。比如像学生闲时所看的武侠、言情、玄幻、修真、冒险,它们看似没用,但对于我这个读书人来说,它们的意义大了去了。我仍记得高中时候在忙学业之余读《斗罗大陆3》的情景,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对于类似这系列的书籍,我提倡语文功底好的人在下课午休时间,无作业负担的时间,在老师发现不了的情况下自己去看,纵使这时候被老师发现了,我也觉得这个老师没有收缴该学生书籍的权利,因为这是学生课余的自由学习或休息时间,对于一个十多岁学生自由发展的行为,教师不予鼓励支持,还给予打压,这就太不像话了。学生们这时候可以暂时抛开学业的沉重负担,在精神世界里进化,升华,成长,乃至发生一些向外,像远的延伸或变化。
确实,对于读课外书,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首先倡导的就是有文化积淀的,经典之作或名著,这很可以,能够被作为一个“课外书阅读规范”的大纲和主干。但是,只要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大的学习,一身能力的学习)有意义,都值得被提倡。也许吧,较之教师,只有学生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书,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在清华北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一辈子趴书案搞文化研究,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要走经济从商这条路,毕竟术业有专攻,有些我们教师都看不出它能给该学生带来甚正面作用的书,它在学生眼里,偏就这么有用。所以,对待课外书的选择,教师要睿智,孩子要明智和懂得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