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率英工笔画艺术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广学博采
——任率英早期工笔画初探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革,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新一代知识分子进一步与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地决裂。在中国画领域,“部分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美术革命”的口号,主张借鉴西画改革中国画。与之相对应,北京地区的传统派画家,面对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的激烈批判,他们主张追溯宋元院体画传统,并对传统文化进行积极的反思,提出了“精研传统,博采新知”的画学主张。虽然他们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仍然坚守传统,但此时他们所提倡的传统已经“发展为一种大传统的观念”。[1]而他们在中国画创作中所实践的渐进式的改良路线也对继承和发扬传统绘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任率英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现河北省辛集市),自幼便展现出对绘画强烈的爱好。他少年时期跟随民间画工学习绘画。1931年起,任率英陆续在香港中国肖像画函授学院、上海十联漫画函授学校、上海忠彪油画函授学校学习了肖像画、漫画和油画。1934年,他在北京国画函授学校学习。就其学画经历来看,任率英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接触了民间绘画、西画和中国画教育。1938年任率英只身到北京,以一介布衣的身份闯荡北京画坛,并于1939年拜师著名画家徐燕孙,在20世纪40年代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开启了职业画家之路。从他这一时期的学缘和交游来看,传统派的画学主张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虽然晚清以来“西学东渐”之风日渐增强,以康有为、陈独秀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提出了借鉴西画写实的表现手法改革传统中国画的主张,但北京地区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中国画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到北京后,任率英系统地学习了传统中国画,受其老师徐燕孙的影响在风格上继承了改琦、费丹旭一派仕女画的表现形式,这一时期的作品呈现出与文人画相一致的审美追求。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的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逐渐走向成熟。1940年起,任率英陆续在沈阳、天津永安饭店、北京中山公园水榭多次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从此走上了靠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之路。在时代与社会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任率英的工笔画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