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二 诗歌永远和我们同在
〔罗马尼亚〕伊昂·德亚科内斯库
编撰一部世界当代诗歌选无异于一次智力尝试,风险无处不在。这是因为,为了寻找诗歌创作中最纯净的声音而在文字的星球上旅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许多人会对这部诗选感到不解和震惊,置疑乃至否定。如果这一切真的发生,都和编撰者的品位和主观性有关,而这也将比诗选本身更具意味。
不幸的是,为什么这样一部诗选会在人类穷尽了自己的志向、纷纷跨入互联网和数据高速公路时代的当下,只是条单行道?而今的我们深陷在一种强烈的情绪——一种可怕的恐惧——之中,正经历一场全面的道德和经济危机。所幸的是,距离第25小时的最后一分钟还没到来,生命尚未走到尽头!生活在当今这个给人类带来巨大压力、爱和幻想越来越少的时代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诗歌作为一种充满生命诱惑的表达,一种须臾不可或缺的生存状态。心脏早已不代表个人唯一的资本和财富。我们已经进入人类的秋天,灵魂的叶子已经枯黄,即将飘落,爱不再用大写字母书写,且还变得几乎有些荒诞而古怪。与此同时,可怜的内心正在死去,渐渐成为社会动荡和冷漠压抑的典型牺牲品。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说我们过去习惯于通过幻想和情感来治愈我们的伤痛和疾病,那么今天,当黑暗和冷漠虚化了时间与肉体,使之成为另一种无脸又无名的身份时,我们还能拿什么来治愈它们呢?!我们大声呼救但没人理睬,沙漠变得越来越大,微风不再吹拂,太阳受自己的光束禁锢而沦为天堂里的沼泽,甚至连上帝也开始越来越忘事,由期待蜕变成了内疚。
日常生活的场景只是噪音而已,而诗歌及其普遍性却可以消除人类自己设置的主观虚假安全的界限。正如马丁·海德格尔所说,诗人是唯一“站在诸神面前并接近事物本质”的人。
诗歌,作为“存在”与“现在”的一种表现方式,触发了一种巨大的张力,一种由“无限”扩张到“绝对”这个过程中的精神爆炸。当诗人的思想和内心形诸文字,进而面对无论是温和还是残忍地被去人格化——许多时候甚至是颓废式的挣扎——的整个世界时,诗歌一定会像闪电一般出现。因此,我们要继续相信:诗歌就是征服,就是象征,就是人性的基本界标。
伟大的诗人、诺贝尔奖得主奥克塔维奥·帕斯曾经说过,本世纪(指20世纪——译注)将以诗歌和数学——也即以情感和严谨——为标志。没有充满爱和诗意的心,没有像特蕾莎修女常说的“灵魂的贫瘠和少许的爱”,要想治愈一个孤独的人是不可能的。文字和这个充满矛盾的现实之间会有可怕的对抗,动词be越来越多地被另一个动词have所代替,而野蛮生长的经济以及权力和全球化的斗争,使人类变得丑陋不堪、麻木不仁。要想拯救人类的尊严,诗歌是唯一能够阻止时间和历史割裂的良方。只有我们未来的生命及其泪水,才能融化心中的雪和霜,置身在我们的呼唤和沉默之间。
踏着“存在”这条泥泞的人行小道去朝圣,回答着想在他最好的时候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些言论,这部诗选的编撰者本人就是位诗人。他的本意就是试图通过极其主观的甄选,凸显自己对一部作品的态度和零星的看法。他不是一个猎奇的人,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让世人了解他某个方面的审美情趣,而诗选只能部分地符合读者的口味。因此,他义无反顾地行使了甄选诗作的权利,尽管代价是失去了自己的自由,以至于有些惴惴不安,生怕在面对这些抒发了宇宙气息的疯狂的诗作时,自己却不能跟着也一起疯狂起来。世界各国的诗人都肩负着各自选择的重担,艰难的重担。这些重担是知识和成功之路上的压力,令人难以忘怀但最终却值得回忆和欣赏。在人类的金色页面上,世界文坛许多有代表性的人物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足迹,尽管世人已经失去了耐心,整日价一惊一乍地盯着电视屏幕,看着人类渐变成埃米尔·乔兰所说的“自然的守护者”。
拉斐尔·阿尔贝蒂、巴勃罗·聂鲁达、勒内·沙尔、马里奥·卢齐、奥克塔维奥·帕斯、尼基塔·斯塔内斯库、奥德修斯·埃利蒂斯、欧热尼奥·德安德拉德、特德·休斯、布莱耶·科内斯基、艾伦·金斯伯格、格里戈雷·维耶鲁等这些当代诗坛巨匠都已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再也不是存在的一部分,失去了神秘感和遐想空间。但值得庆幸的是,其他的诗人却不改初心,始终在虔诚地用笔诠释着这个世界。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创造者,世界的公民,都在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创作步入千家万户。他们属于世界各地广大的读者,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语言和教育背景,因为“属于”这个动词已经先发制人地清除了时间的痼疾和灵魂的叛逆。
正如维克多·雨果曾经写过的诗那样:
战斗着的人们,才是活着的人们;
坚定的志向充满他们的头脑和心灵。
为了远大的前程,他们爬上崎岖的山巅;
怀揣崇高的目标,他们沉思着前进。
在他们心目中,凡是夜以继日、永不停歇的,
不是神圣的劳作,便是伟大的爱。
一部全球性的诗选代表了一种构建文化的主观意愿,它也许会激发起人们的灵感,也许不会。然而尽管如此,这是一个对诗歌充满爱和温情的工程,是一种面向自我和他人的开放姿态。诗歌永远和我们同在。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只需发现它并爱上它,或是为了快乐,或是为了提出问题,或是为了梦想,诗歌都会像火山一样难以描摹,充满挑战。
诗歌所代表的是一种巨大的精神现象,是汇集天下所有水系——世界各地人们的悲伤、神秘和希望——的汪洋。
这部诗选的问世可能会搅乱当代诗坛这潭水,也可能会调和当代诗坛这潭水,二者必居其一。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就是诗选编撰者的不是;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就得归功于书中那些诗人。他们是同一朵对着太阳微笑的花上的花瓣。究竟会如何,完全取决于读者是否会带着情感仔细倾听这些伟大作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