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17+1合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做出示范性贡献的对策建议
当前,宁波正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精神,举全市之力完成国家赋予宁波的战略任务。市委书记彭佳学提出,要提高站位、找准定位,服务大局、主动作为,为谱写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新篇章做出示范性贡献。宁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17+1合作”的示范性贡献。
一、体制改革创新层面的示范性贡献
一是要系统梳理当前深化“17+1合作”的制度性、政策性等方面障碍,在投资贸易便利化、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领域,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形成新的“17+1合作”制度红利。二是要争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设计和建立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现代化经贸合作的生态、标准、联盟和制度,实现商品、资金、技术、服务和人员等方面的自由流动。三是要积极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与浙江自贸区、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在制度层面的联动改革与创新,使其成为宁波探索国际跨区域合作制度创新和示范先行的典型样本。
二、服务国家主场外交层面的示范性贡献
一是要积极申办“17+1合作”领导人峰会。外交部已经明确,“17+1合作”领导人峰会将再次在中国举办,宁波市要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充分做好承接中国—中东欧国家首脑外交的软硬件准备工作。加快建设中东欧国际会议中心和国际会展中心,同时提前做好服务国家多边外交的各项准备,包括对多边外交的议程设置,话语权的引领,双边外交、多边外交和民间外交配合等。二是要进一步丰富展会内容、提升展会影响力,将中国—中东欧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东欧博览会)培育成为经贸活动、政策对接和人文交流等相融并促的国际盛会,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使之成为世界级国际贸易投资论坛。
三、经贸合作层面的示范性贡献
一是要加快建设“17+1合作”双向贸易网络体系。探索组建大型国有控股进出口贸易公司,建设中东欧农产品、食品、化妆品等特色进口消费品专业市场及能源原材料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扩大中东欧高品质的消费品进口,助力我国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二是要充分借助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的东风,把宁波市的优势产能同中东欧国家的发展需求、西欧的关键技术和标准三方面结合起来,开展三方、多方合作,构建“17+1+N”的多方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模式。
四、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层面的示范性贡献
一是要谋划建立“17+1合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积极引进、转化中东欧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并嵌入宁波市科技创新网络体系中,推动一批技术转移项目在宁波落地转化。二是要培育面向中东欧国家的“高”“精”“新”“特”产业合作集群。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通用航空、金融科技、互联网科技、创意设计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产能合作、市场合作,打造境内外联动、上下游衔接的跨境产业集群。三是要积极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支持中东欧品牌直播中心和国际直播人才精英库建设,深度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利用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拓展国内外消费市场。
五、通道互联层面的示范性贡献
一是要对标、对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着力形成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运输网络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宁波—舟山港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的开放合作,加大在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建设、港口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合作。二是要继续支持中欧班列等陆上运输通道建设。有效整合长三角区域等的货运资源,拓展货物回运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打造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三是要强化空港与海港、铁路一体化发展的衔接功能和制度安排,拓展航空枢纽作用,争取并逐步增加至中东欧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客货运航线,推动与中东欧国家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吸引相关国家和地区航空公司开辟经停航线。四是要提升数字“17+1”经贸促进中心建设,打造集门户网站、数据中心、项目撮合于一体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
六、文旅交流层面的示范性贡献
一是要打造“17+1合作”人文交流特色品牌。以索菲亚中国文化中心为样板,进一步拓展在中东欧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强与中东欧国家文博机构联动合作,以中心城市综合体为依托,谋划建立中东欧国家博物馆、文化馆和现代艺术馆等空间载体,提升中东欧文化在中国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二是要推进“17+1合作”双向优质教育合作。鼓励宁波市与中东欧院校共建多边教育合作机制,开展合作办学、师生互访、学分互认、艺术交流、高端引智等合作项目,创建一批独具宁波特色的教育合作平台和品牌项目。三是要拓展与中东欧国家的旅游合作。继续深化打造宁波与中东欧合作的旅游品牌,推进旅游资源营销,培育康复、健身、养生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新业态。支持企业在中东欧国家设立旅游合作中心,鼓励各大旅行社谋划推出一批中东欧—宁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展互为旅游目的地的推广活动。
为实现以上六个示范性贡献,首先,宁波应建立市级主管领导带头的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谋划宁波市参与“17+1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和行动计划,形成“17+1合作”工作专班、专报机制,统筹推进全市“17+1合作”的各项建设工作。其次,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对标全球最高经贸规则,结合“放管服”改革实践,全方位构建公开、透明、快捷、更具吸引力的行政体系,大力推进视频会议、网上办公、网络招商等工作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最后,要联合国内外“17+1合作”智库,培养和打造一支“17+1合作”专业干部队伍,激发“17+1合作”工作的创造力、能动性,形成宁波市参与“17+1合作”担当作为、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葛洪磊.宁波—中东欧国际物流通道优化设计[J].产业创新研究,2019(2):22-26.
[2]宋黎磊.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合作进程、影响因素与前景[J].当代世界,2020 (4):17-21.
[3]廖佳,赵灿蒙.“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中东欧贸易投资合作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 2020(12):40-43.
[4]张海燕,徐蕾.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合作的潜力与重点领域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21(6):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