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项目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1 前世:课程开发的发展史

追溯课程开发的历史,我们发现,在学术领域,课程开发分为“课程论”和“教学论”两大学派,这两大学派至今还在持续地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课程的发展与研究有着丰富而漫长的历史,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从教育学中分离出来,是20世纪初的事情。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富兰克林·博比特(John Franklin Bobbitt)出版的《课程》(The Curriculum)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这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之后,从事课程专门研究的课程论专家及专著相继出版。20世纪30—4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 W.Tyler)集科学化课程研究理论之大成,成为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和里程碑式人物。他凭借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业界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一书中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以下4 个基本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3)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

“泰勒原理”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程,使课程开发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且被普遍采用的模式程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为采用的课程研究范式,引起了人们对课程研究中的方法论的思考。

与课程论并行的另一个学派是教学论,教学论独立体系的形成是以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8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Allgemeine Padagogik)为标志的。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并第一次把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确立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教育学、教学论体系。在他之后,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富有经验的教育心理学家,包括罗伯特·米尔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莱斯利·布里格斯(Leslie Briggs)、约翰·弗拉纳根(John Flanagan)等被征集去指导与士兵和工人培训相关的教材研究及开发,这让课程和教学领域的研究开始与企业高度关联。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将培训视作系统,试图开发包括一系列创新的分析、设计和评估流程在内的教学系统。20世纪60年代,程序化教学运动的开展、行为主义目标的普及、标准参照测试运动及形成性评估的兴起,再加上加涅的学习理论(学习结果分类、教学事件、智慧技能的层级分析)的影响,教学设计逐渐形成。工作任务分析、目标设定、标准参照测试等领域出现的新概念互相关联,共同形成了用于系统地设计教学材料的流程或模型,加涅和罗伯特·格拉泽(Robert Glaser)等人使用了“教学设计”“系统性开发”“系统化教学”“教学系统”等术语来描述他们所创建的模型,成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的起点,教学设计基本形成了集系统工程学、传播学、学习心理学与技术为一体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也成为部队、学校和企业在开发新课程时广泛运用的方法论。

ADDIE模型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加涅教授作为系统化教学设计领域的第一代领军人物,创立了著名的 ADDIE 模型(见图1-1),这个经典模型已经成为国内培训管理者和培训师参加的各类专业考试的必考题目。

图1-1 加涅的ADDIE模型

ADDIE模型抓住了任何教学模型都需要回答的几个最本质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对象是谁?

(2)你想让学习者或受训者学会什么?

(3)学科内容和培训技能如何才能被最有效地学习?

(4)你如何确定学习效果达到的程度(评估过程)?

这些问题深深地影响了人们,不仅让课程开发保持了应有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还让课程开发者意识到,课程开发的过程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有些遗憾的是,为了保持极强的适应力,ADDIE模型只保留了比较简单的原则性内容。企业在应用时,还需要根据该模型开发出适合本企业的情境化模型,并配上相应的工具模板,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课程开发者更快地开发出专业课程。

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使用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教学设计技术的拓展。人们开始在教学和培训环境中使用计算机,这引起了教学设计和开发人员的注意,他们开始设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有效且可以重复的教学过程。与此同时,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成果也开始补充到教学设计领域,并且逐渐取代早期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策略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教学设计领域受到建构主义学者的猛烈抨击,建构主义的理论、信条和实践跨越了两个世纪,继续影响着教学设计。情境学习、认知学习、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继续推动设计者研究教学设计的策略和实践,以便将教育心理学的新观点引入教学设计之中。总之,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在“课程论”与“教学论”两派学者的不断努力下,融合了心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就,不断演进,成就了学校和企业,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2002年,作为教学设计领域的第二代领军人物,戴维·梅里尔(David Merrill)出版了《首要教学原理》(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一书。书中列出了梅里尔在梳理和检视了全球300多个教学设计的理论模型后,重新整合而成的新的教学模型,以及波纹环装教学设计框架、基于任务的教学设计策略、五星教学的评价量表等理论方法。这些理论方法在美国企业界成功应用的同时,也逐步渗入中国的教育界和企业培训界,由中国企业研发的在线课程开发软件将梅里尔的知识分类方法有效地结合应用其中。

到了21世纪,课程开发与企业管理理论有了更多的融合,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是迈克尔·艾伦(Michael Allen)博士与理查德·赛茨(Richard Sites)博士2013年出版了《SAM课程设计与开发》(Leaving ADDIE for SAM)一书,该书成为人才发展协会与亚马逊2012—2013年度畅销书。该书提出的“Leave ADDIE for SAM”观点,极大地冲击了系统化教学设计领域专业工作者的思维,在中美两国的教学设计领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在大辩论的同时,“敏捷”(Agile)这个发源于日本的精益生产的管理理论概念,在被引入软件开发领域后,又正式迁移到了课程开发领域,为课程开发的一线工作者们解决了不少困惑,也为企业快速开发课程的项目管理模式提供了很多理论支持。

总之,课程开发的理论发展是一个不断融合和前进的过程,在学科领域不断细分,同时又与其他学科不断融合。课程开发的理论逐步从教育学领域走出来,融入了很多心理学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逐渐强大,并随着全球各类企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变化。2007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罗伯特·瑞泽(Robert A.Reiser)教授在《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一书中,提到课程开发领域未来的十大发展趋势:绩效改进、知识管理、电子绩效支持、E-learning、学习对象、非正式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科学、整体化教学设计和测量与评价。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课程开发在这十大发展趋势上进展甚微。中国企业在课程开发领域的实践,随着中国企业培训市场的不断扩大而逐步加快脚步,亟待大量具有中国本土实践基础的课程开发理论来解释正在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