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我是法门寺人!年幼时,祖母背着我走进塔下一层洞里,向着中心大厅佛像叩头,朦胧中看见坐佛朝下的脚。出来后,祖母和朝拜的人议论道:佛脚下是万丈深井,里面卧着吃人的大蟒。10年后,我在寺院西隔壁的学校读初中,一有空就从寺院土墙爬过去,看见大和尚与我的老师李子重等先生在大雄宝殿前高大的楸树下讲经论道。我听不懂,就径直到大殿里去。殿内高台上是金光闪闪的大佛,佛前的玻璃镜框里有一张大照片,那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维修法门寺塔的场景——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木架凌空而上。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真身宝塔半壁轰然坍塌,从省里到县里各级政府都极其重视,很快,残塔修复工程开始了。大北巷的王保华村长说:“塔下有宝!”当年维修宝塔,朱子桥将军下到塔基,还是小孩的他溜了下去,看到塔下有“井”。大家对他的话半信半疑。后来塔基考古发掘果然证实王村长所言不虚,在塔基下有个1米见方的大理石盖,“井”下金光灿烂,宝器重重叠叠。如此贵重的珍宝在地下秘藏1113年而没有被扰动,从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朱子桥到平民村长王保华,48年间居然对外一字不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官员和百姓!

法门寺地宫开启,“从地涌岀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赵朴初语)2000余件(组)大唐国之重宝,拥戴着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以不二于世的姿态,发岀耀眼的光芒,使得法门寺塔地宫文物一经出土即名扬天下。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并指示:“妥善保护稀世珍宝,集中反映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就地保护、保管和利用。”陕西省政府要求相关部门:立即制定法门寺寺院规划、法门寺博物馆规划和法门寺镇镇容规划。专家们建议:以法门寺地宫的发现为契机,“建设中国第一座佛教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保管、展出、陈列这批稀世珍宝并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和交流”。

20多年来,法门寺寺院在当代高僧澄观、净一法师的主持下,先后建起仿唐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唐密曼荼罗地宫、毗卢阁、玉佛殿、法堂、祖师殿等,扩大寺域10倍多,同时建成了规模宏大、规格甚高的佛学院。在赵朴老的推动下,为庆祝中泰建交20周年和泰国国王登基50周年,应泰国政府邀请,世界仅存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于1994年11月29日赴泰供奉85天,澄观、净一法师亲自护送并在泰国弘法。紧接着,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遍访大陆各地,不遗余力推动开启破冰之旅,主张“两岸未通佛先通”。经过8年努力和两岸精心筹备,佛指舍利于2002年2月23日起驾往台湾,巡回供奉瞻礼37天,共举办法会108场,膜拜者400多万人,信众逾50万人。紧接着,佛指舍利又先后在中国香港和韩国供奉,盛况空前。与此同时,法门寺博物馆先后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日本、韩国、瑞士、德国、英国、美国、泰国等国举办文物展览,每到一地都具足千年古刹的庄严和华贵。

法门寺博物馆努力建立法门寺文化体系,“再使文物生辉”(任继愈语)!组织海内外高僧大德、专家成立了法门寺文化研究会,从佛教、历史、考古、文学艺术四大领域开展研究。先后举办了16次学术研讨会,其中大型国际会议7次;编著《法门寺文化丛书》39卷;研讨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撩开失传千年之轨仪神秘的面纱;“法门寺唐代茶文化陈列”再现当年宫廷清明茶宴,拓宽了茶具文物及茶文化的内涵;“越窑·秘色瓷”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收藏家近200人,与会者目睹并摩挲传说中的秘色瓷,百感交集,论文数量再现新高。与此同时,法门寺文学艺术的研究也全面推进,除了对织锦回文《璇玑图》等专题作研究外,还拍摄了一系列以法门寺为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

法门寺博物馆自1988年11月9日开馆以来,正如当年季羡林先生预言的那样,“此时冷落僻远的法门寺前,将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与秦俑馆媲美了”。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法门寺和法门寺博物馆逐步建设成为海内外朝圣中心、旅游观览中心和学术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圣地(佛)区、文化(法)区、历史(僧)区建设有序展开。2009年5月9日,天空飘降着甘露花雨,佛祖真身指骨舍利被安奉在佛区中央新建成的高148米、象征着佛祖双手合十的舍利塔中,佛塔两侧镌刻着吉祥的禅联:“圣入莲宫浮图拔地迎甘露,天飞花雨舍利腾辉耀法门”。海内外僧众及嘉宾、学者等3万余人冒着喜雨恭迎佛骨,见证这一庄严的时刻。

佛教圣地法门寺,曾在史书上被誉为“穷天之上庄严”“极人间之焕丽”,然而,真正达到这一圣地灵境的应属当今的华夏盛世!

去年是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坍塌、圣地重辉40年纪念;今年是法门寺佛指舍利入台供奉瞻礼——佛手连四海,雷音震五洲20年纪念,浙江文艺出版社组织修订本著,恰逢其时。本人学养浅薄,错讹之处敬请读者大德教正,不胜感激!

韩金科

2022年2月

在中国史籍和佛典上均记载着这样的重大事件:公元前3世纪中叶,在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百年之后,阿育王统一了印度并皈依佛教,为弘扬佛法,将佛祖荼毗(火化)后的舍利(遗骨)分送世界多地。中国得其十九,其中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安奉于周原大地,并建塔(土冢)成寺,时称阿育王寺(即法门寺最早的寺名)。世界各地得佛祖舍利者多处,然而仅有法门寺佛指舍利受到中国王朝的拥戴,安然无恙地保留至今。千百年来,舍利之光穿越时空,照耀着大千世界……

一个最初以土冢为塔的乡间小寺,由此开启了它那波澜壮阔的历史航程。特别在有唐一代,帝王命名,朝野供奉,敕命弘建宝塔地宫供养,扩充寺域为皇家寺院,近300年间,王朝共六次迎奉佛指舍利入长安、洛阳皇宫,朝野顶礼膜拜,震动四海,法门寺成为全国朝佛之总道场,达到了它辉煌尊贵的巅峰。自大唐咸通十五年(874年)正月,李唐王朝在完成了最后一次迎奉佛指舍利,封闭了寺塔地宫之门后,法门寺便陷入了沉静寂寞之中。昔日的辉煌庄严、风光尊贵逐渐烟消云散,雕梁画栋、雄阔庙堂也在无尽的硝烟战火之中残败毁损,那深埋地下的寺塔地宫千余年来不为人知,佛指舍利也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