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魏晋玄学下的儒学
魏晋时期学者最看重的经典主要有《老子》《庄子》《周易》,这三种经典当时被称为“三玄”,《颜氏家训·勉学》称:“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
“玄”的概念源于老子《道德经》中所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对于该字的含义,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玄,谓之深者也。”苏辙在《老子解》中称:“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必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极也。”由此而产生了“玄远”之学,此概念又称为“玄理”。故“三玄”之意,乃谓:这三部经典都包含着非常深奥的学问。魏晋学者重点研究这三部经典,故有“玄学”之名。
然而,三部书的性质并不相同,《易》属于儒家经典,《老子》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那时的玄学家对于儒家经典的注释,是以道家思想为出发点,他们试图调和儒、道两家,以此来适应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因此,相对于两汉经学来说,魏晋玄学属于一种新的理论形态。
对于魏晋玄学的分期,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贵无论,第二阶段是裴的崇有论,第三阶段是郭象的无无论。就玄学说,贵无论是肯定,裴的崇有论是否定,郭象的无无论是否定之否定。”
对于魏晋玄学的整体概念,汤一介在《论魏晋玄风》中总结说:“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所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来讨论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也就是说表现为远离‘世务’和‘事物’的形而上本体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