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论》(叶桂述,顾景文编;1777)
书现存。1卷。清·叶桂(叶天士、香岩、南阳先生、上津老人)口授,顾景文整理。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上津老人,歙县人。
本书是温病学独出伤寒学的奠基之作。共20则,探讨了温病学基本理论的主要方面,如温病的病因病机、感邪途径、辨证纲领、诊断方法、防治方法及预后等,重点分析了温病的传变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新说,提出温热病察舌、验齿和观察斑疹、白等诊法,尤于湿热证治有精辟立论。
本书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两种版本系统。由华岫云修改整理者,名《温热论》,首刊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称为“华本”“种福堂本”,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经锄堂刻本及王孟英的《温热经纬·温热病篇》等均遵华本。由唐大烈修改整理者,名《温证论治》,收入《吴医汇讲》,首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称为“唐本”,后章楠《医门棒喝·叶天士温病论》及周学海《周氏医学丛书·温热论》等均宗唐本。
对《温热论》作注者约有10余家,华岫云所注者被视为《温热论》的最早注本。章虚谷《医门棒喝》把原文分为34节,取名为《叶天士温病论》,是最早的系统注释本,约刊于清道光五年(1825)。王孟英《温热经纬》更名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收入华岫云、章虚谷、吴鞠通、魏柳洲、沈尧封、茅雨人、杨照藜、尤拙吾等医家注解,约刊于清咸丰二年(1852)。凌嘉六《温热类编》称为《温热论治》,并有简短小注,刊于清同治五年(1866)。宋佑甫《南病别鉴》称为《叶香岩温证论治》,亦作夹注。周学海《评注医书十二种》收入本篇,主要以唐本为据,亦有周氏之注,约刊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陈光淞《温热论笺正》“笺叶氏之白,正诸家之失”,为注释《温热论》的专著,刊于1915年。吴锡璜《中西温热串解》称为《叶香岩温热论注解》,其特点为试图以西医观点解释温病学理论,刊于1920年。现代金寿山《温热论新编》将原文分为12部分,并冠以标题,加以注释,刊于1960年。杨达夫《集注新解叶天士温热论》中收入前人大量注释,并附有临床诊治病例。1964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温病学讲义》中收录本篇,南京中医学院对原文进行了阐释、选注,并作按语,此后,历版统编教材中均收入本篇。